由 社長 » 2014-06-04, 11:19
導星測試報告一:LVI II
6月2日晚到PTC第二項測試,LVI II
對極軸:因受雲層影響,無法重新對極軸,期間赤道儀因來回裝拆不同導星器及重調設定,而本人僅用輕便廉價的EQ1腳架,不排除極軸已偏移。
測試器材:改裝高橋TS40導星鏡,口徑40焦距240,LVI II導星器。
方法:
1. 先用綠色版HEQ5 Pro作雙軸導星校正(Calibrate),須把導星晶片的長軸以南北方向放置,以騰出更多空間讓導星飄移不跑出像場
2. 把導星鏡移至Star-Adventurer上,用目鏡瞄準導星(心宿二),放上導星頭(方向與HEQ5 Pro剛好180度相反),用Focus尋找導星,然後不用Calibrate,直接Load校正資料進行導星。
3. 按Start正式導星,一切正常。
4. 重啟導星器,把導星口由ST4(雙軸導星)改為Single Axis即單軸導星,用Focus尋找導星,然後直接Load校正資料(LVI 本身的單軸導星設定)進行導星。
5. 按Start正式導星,一切正常。
結果:
1. 以兩種方式開始單軸導星(Y,這個僅為導星器定義,與STi定義為X無並關系),一切正常
2. 導星5分鐘檢視,亦即正常單反的單張曝光時間,導單軸導星(Y)保持正常,誤差大部份時間維持在零線或單向單像素修正(critical damping),屬上佳導星表現,比雙向來回修正要好得多。以LVI建議的1/2導星比例,足夠應付480mm拍攝精度所需。
3. 另一軸(X)因為沒有導星,與導星器表現無關,但5分鐘下來呈現一像表南(北?)飄移,RMS誤差在6角秒水平,以400mm焦距及一般相機而言,在2像素水平,影響不大。這問題應是上面提及我用的腳架較弱,及來回裝拆儀器時撞偏了極軸有關,但受雲層影響無法重對極軸。
結論:
1. 赤道儀配合LVI II單軸導星成功及能滿足拍攝需要。
2. 每次裝好器材或重設相機等後,建議重新檢視極軸,Sky-Adventurer的優點是拍攝狀態下極軸鏡不受遮擋,而花數秒檢視極軸,或花十多秒重調準極軸,對拍攝有莫大保障。
3. LVI II只需做一次導星校正Calibrate,因為校正資料存放EPROM中。只要導星時導星頭擺位放角度相同,可以終身不用再校正。亦可於A赤道儀校正後,放在B赤道儀上用,每次開機只要用Focus找到導星便可Load機內導星校正數據然後Start開始導星,這點很多LVI用戶忽略了,每次拍星浪費了不少時間。
2014-06-05 備註:有Astrocafers來電查詢,可能是這帖內容沒有說得很清楚,若用LVI II,是可以直接導單軸導星選項,直接在Star-Adventurer上進行單軸導星,不必先用雙軸赤道儀校正,亦不用在單軸赤道儀上校正,直接Load LVI II的預設單軸導星數據便可以,唯一是要把導星頭如照片所示放正南北。
- 附加檔案
-

- DSCF0001.JPG (67.87 KiB) 被瀏覽 20047 次
-

- DSCF0002.JPG (103.39 KiB) 被瀏覽 20047 次
-

- DSCF0003.JPG (54.5 KiB) 被瀏覽 20047 次
-

- DSCF0004.JPG (95.37 KiB) 被瀏覽 20047 次
-

- DSCF0005.JPG (55.53 KiB) 被瀏覽 20047 次
-

- DSCF0006.JPG (100.41 KiB) 被瀏覽 20047 次
最後由
社長 於 2014-06-05, 11:00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