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这人不喜欢P片子,可能自己在这方面懒(早期也喜欢玩Photoshop)!
很感谢《天文摄影入门》那本书中PK 陈那张银河给我的灵感,这本书我好像好久也没有碰了。
感觉FishEye的镜头边缘还是容易出现强的像差。
修改了2次,不知道大家觉得哪张好?
加了点绿光,喜欢富士胶片的那种Green感。
Nebulas 寫:以前我和社长聊过吧?超广角之王,蔡司21,广角色彩之王,25,两者现在都有适合佳能机的,光圈均是2.8!我建议是用全手动的AI口,ZF系列的!张宁也准备进个18了!在这个自动头肆虐的年代你用习惯了蔡头,基本上你不屑日镜!市场参考价应在15000,8000港币!
Nebulas 寫:我一直不解天文圈中太多人是佳能的,450D似乎成了个口头禅。事实上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迷信和随大流!一只18的蔡头接D700拍银河,C家哪怕是5D Mark IV我还不知道加自家的头如何抵挡.就我和陈谷用C,N两家,普遍反映低档的N家的色彩还原和噪控要稍好些!年初我用过5D II,表现尚可。社长之前用的5D II拍的银河和我前日D3000拍的星空再以比较下噪控。真正能头机并考虑方为上选。还有我觉得N家有很多廉价手动老头可用拍星空!比如AI 28/2.8,AIS85/1.4,当然CONTAX的老头也不错,物美价廉,比如28/2.8,35/2.8!一只C家24/1.4可抵它们四只的售价!
社長 寫:我也很同意定焦鏡頭會更適合拍星,手動與否則視乎生產年代而定。
試鏡頭和試平場鏡的方法一樣,推高一點ISO,對著天空調好焦後拍10秒左右己看看出端倪,最好是拍5張以上然後選最好的,以減去受視寧度影響的因素,這方法已可粗略試出鏡頭的成像、望遠鏡接環的準直度,平場鏡的後焦點等,到最終極測試時便要拖長曝光時間,以確認是否有其他低亮度的如紫色光暈等問題,那是在短時間曝光不容易顯現的,但那階段一定要精確導星了。
你看人家德國如何測試平場鏡的?
viewtopic.php?f=5&t=579
社長 寫:熊,若我找一枝鏡頭來拍星的,我唯一相信的測試就是無限遠的點光源測試,以及MTF圖,其他遠境、實物是不可靠的。但在有限訊息下,看其他的測試結果
看 Carl Zeiss 25 vs Canon 24的MTF:
http://www.16-9.net/lens_tests/zf25_can ... zf25a.html
再看 Canon TS-E 24mm f/3.5 L II Tilt-Shift vs 24 f/1.4的測試圖:
http://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 ... nsComp=480
再看 Canon TS-E 24mm f/3.5 L II Tilt-Shift vs 24 f/2.8的測試圖:
http://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 ... nsComp=246
再看 Canon TS-E 24mm f/3.5 L II Tilt-Shift vs Zeiss 21的測試圖:
http://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 ... nsComp=708
再看Canon TS-E 24mm f/3.5 L II Tilt-Shift的MTF圖:
http://www.usa.canon.com/cusa/consumer/ ... _f_3_5l_ii
Canon TS-E 24mm f/3.5 移軸鏡很少人用,但在Cloudynights上有人用過的都說是用過最銳的一枝Canon 24mm鏡。但我的問題是,真的有必要找這樣的鏡嗎?其他品牌真的沒選擇?
社長 寫:我另一個方案是找菲林年代晒相用的放大機鏡頭Rodenstock之類的,因為是設計用作影像還原,所以在近距下都都十分的銳,無限遠也不會差太多,而且純手動也很適合拍星,唯一最短焦才35mm。
Nebulas 寫:我印象中,放大头的40,45好找!35的倒是没见过!其实蔡司28/2是个也相当不错头了,价位在25,21间是个折衷!看过很多的照片,风格感觉比较冷静,日常给家人或产品拍也合适些。 那个PK用价格贵了近一倍的佳能EF头比较。25的优势在色彩还原上的直观表现,那个比较,特别是草丛我没有认为25输给了光圈大两档的24。如果是21,比较边角处理和锐度,结果我心里是很明了的。这个24的佳能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头!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