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小区内拍的M27

Observing (Deep Sky) - 星雲、星團、星系攝影及觀測

自家小区内拍的M27

文章

Simpleasure » 2010-06-13, 17:01

最近感觉摄影版偏冷清,我发个老作品来捧场吧。
本身主要是测试整套系统的导星和拍摄性能,所以不算很正式拍,一共拍了明帧5分钟*3,暗场5分钟*2。
这个F6的80ED像场非常不平整,但似乎很难找到合适的平场镜,就先这样凑合玩玩吧。
附加檔案
M27叠加-全图.jpg
未剪裁全图
M27叠加-全图.jpg (255.47 KiB) 被瀏覽 5127 次
最後由 Simpleasure 於 2010-06-13, 17:08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Simpleasure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10-02-01, 23:16
來自: 中国 北京

Re: 自家小区内拍的M27

文章Simpleasure » 2010-06-13, 17:03

局部剪裁一下,放大后的星点不是圆的,似乎长了小犄角。说明导星还有待改善。
附加檔案
M27叠加-33%局部.jpg
M27叠加-33%局部.jpg (672.77 KiB) 被瀏覽 5126 次
頭像
Simpleasure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10-02-01, 23:16
來自: 中国 北京

Re: 自家小区内拍的M27

文章Simpleasure » 2010-06-13, 17:06

采用的设备我自己组装的一套杂牌设备。见图,我称其为我的第1.5代摄星系统。
我居住的小区在北京的近郊,光害还是比较严重的,拍摄时使用了光害滤镜,后期处理只是在PHOTOSHOP里做色阶调整。
附加檔案
20100501160.jpg
20100501160.jpg (313.82 KiB) 被瀏覽 5126 次
頭像
Simpleasure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10-02-01, 23:16
來自: 中国 北京

Re: 自家小区内拍的M27

文章社長 » 2010-06-13, 20:31

由去年11月至今,香港天氣都沒天晴過幾天,所以很難出照片了,我的203APO也躺在書房裡半年了 :cry:

本想這個星期飛到外地去攝星,怎知查過網上資料,整個台灣及澳洲天氣都不好,西岸柏斯也大既只有一天好天,沒辦法了。

現時再訂7月10日出去拍一星期,要麼到台灣合歡山,要麼到高美古。所以趁個別晚上看到丁點星光,不管透明度如何差都在試東西,基本上二月份到台灣時的焦平面準直問題都解決了。現在發現自己造接環時需要特別關注,否則全片幅很難用得儘。

簡單兄的導星鏡為何要這個口徑? 能否小一點? 或是純粹想除去XY微動雲台所以用大一點口徑以增加導星機會?

談到平場鏡,最近一些星空下的實測,證明我們早前在室內的人工星點測試很有用,兩者結果是很一緻的,即室內測試永不能取代夜空測試,但室內測試否定的一些配置,夜空測試永遠不會好,但室內測試好的組合,夜空測試成功機會很高,單這樣已節省了不少時間。

不過這些行星狀星雲也是我下一步目標 :P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自家小区内拍的M27

文章Simpleasure » 2010-06-17, 15:18

簡單兄的導星鏡為何要這個口徑? 能否小一點? 或是純粹想除去XY微動雲台所以用大一點口徑以增加導星機會?

談到平場鏡,最近一些星空下的實測,證明我們早前在室內的人工星點測試很有用,兩者結果是很一緻的,即室內測試永不能取代夜空測試,但室內測試否定的一些配置,夜空測試永遠不會好,但室內測試好的組合,夜空測試成功機會很高,單這樣已節省了不少時間。

不過這些行星狀星雲也是我下一步目標 :P[/quote]
社长,用这个米德的ETX70做导星,我有几个考虑:
1、350毫米导480毫米,似乎可以增大导星成功率
2、EXT70是F5的,在它的视场中,几乎天空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被导星,固定死就好,不需要偏轴找导星
3、ETX70是类似于C8那样的“螺杆调焦”,一旦调焦定位,不管如何搬动,焦点不会位移,类似于你们都用的焦点锁定
4、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我有这个ETX70闲置在那,不如拿来当导星镜用,闲物利用的心理吧
我一直不太明白,大家总是强调整套系统的轻巧,我想这个是有一个尺度把握的问题,以我的HEQ5赤道仪,11KG的负重高限,我目前的整套设备重量才6KG,为啥一定要减重呢?特别,北京的一些朋友也劝我将铝合金鸠尾板和云台板做减负工作,而其实我觉得这正是我要的机械强度。而如果说,搬动重量的话,我会车载设备到拍星点,重量上也不是我担心的。 :)
导星设备轻巧,这个已经成为大家都在疯狂追求的目标,甚至我觉得有些人都过于盲目了。我关注的是导星效果和整套系统的刚性,而目前我对自己的设备比较满意。 :D
頭像
Simpleasure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10-02-01, 23:16
來自: 中国 北京

Re: 自家小区内拍的M27

文章社長 » 2010-06-17, 20:42

談到減負考慮,其實要看是哪一種導星方案。

以LVI為例,若能作一定幅度指向調整,會有很大優勢,反而口徑不用太大,50甚至40都可以,而這個口徑及一般200mm長度下,用L型鋁質支架便可以。

當然,其他導星方案也有各自所需風格的導星鏡,例如SG4用短焦攝像鏡頭這種鋪排是很優美的。

而一般的想法,就算未到赤道儀穏定負重的臨界點,少一分重量,就多留一分強度去抵其他如陣風等問題,而導星鏡支撐也有相同情況。所以一般人都傾向於減負而已。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深空及星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