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兄的導星鏡為何要這個口徑? 能否小一點? 或是純粹想除去XY微動雲台所以用大一點口徑以增加導星機會?
談到平場鏡,最近一些星空下的實測,證明我們早前在室內的人工星點測試很有用,兩者結果是很一緻的,即室內測試永不能取代夜空測試,但室內測試否定的一些配置,夜空測試永遠不會好,但室內測試好的組合,夜空測試成功機會很高,單這樣已節省了不少時間。
不過這些行星狀星雲也是我下一步目標

[/quote]
社长,用这个米德的ETX70做导星,我有几个考虑:
1、350毫米导480毫米,似乎可以增大导星成功率
2、EXT70是F5的,在它的视场中,几乎天空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被导星,固定死就好,不需要偏轴找导星
3、ETX70是类似于C8那样的“螺杆调焦”,一旦调焦定位,不管如何搬动,焦点不会位移,类似于你们都用的焦点锁定
4、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我有这个ETX70闲置在那,不如拿来当导星镜用,闲物利用的心理吧
我一直不太明白,大家总是强调整套系统的轻巧,我想这个是有一个尺度把握的问题,以我的HEQ5赤道仪,11KG的负重高限,我目前的整套设备重量才6KG,为啥一定要减重呢?特别,北京的一些朋友也劝我将铝合金鸠尾板和云台板做减负工作,而其实我觉得这正是我要的机械强度。而如果说,搬动重量的话,我会车载设备到拍星点,重量上也不是我担心的。
导星设备轻巧,这个已经成为大家都在疯狂追求的目标,甚至我觉得有些人都过于盲目了。我关注的是导星效果和整套系统的刚性,而目前我对自己的设备比较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