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我用的是TMB 3.5" Zero Power flattener,這個比較貴,要上萬元一個的:
viewtopic.php?f=29&t=2884#p19223這個平場鏡是Thomas Back生前設計,玻璃由俄國提供、鏡片由技師磨製,所以造價很高,不同Riccardi的量產型。你看上面的鍍膜也很先進,因為貼近焦平面的鍍膜要求很高,要用軟件運算看看如何減低內反射問題,所以Astrophysics有自己的鏡頭鍍膜機,但平場鏡也要交外面去鍍。
留意一下平場鏡的鏡框,當用上16803相機時那三組縲絲便很有用,以確保在超負重下焦平面準直,你或許會看到我的照片的左上角有輕微的橢圓,一般來說若多拍數張中天前後的照片,疊加後便會消除問題,而我剛上月初入藏時再調一次便解決了問題,只要不是拍仰角廿多度的便不會再出現,當然已是有點吹毛求疪的,若不介意把外圍5%的裁掉便不會看見,反正分開數晚拍攝,GOTO及Dithering本身都會造成單幀之間的偏移。
補一下這張照片的資料,方便大家參考:
APM 105/650APO
FLI Proline 16803 相機
FLI Centerline 濾鏡盤
Astrodon 50mm LRGB, 5nm Ha濾鏡
Paramount ME 赤道儀
曝光:
L = 12x1200s = 4小時
R = 8x300s = 40分鐘
G = 8x300s = 40分鐘
B = 8x300s = 40分鐘
Ha = 6x1800s = 3小時
總曝光9小時,其中有1/3是在Ha上,不過我猜日後Ha拍1.5或2小時也可以,因為現時的Ha都在滿月時拍,拍攝時月亮通常就在五六十度外,我相信在無月的晚上拍總會好丁點的,當然這樣做很奢侈。另外那時候還不懂得把相機設定為1MHz RBI讀出,所以訊噪沒有應有的低,也有機會有些殘影,細看一下M45便看到有很輕微的鬼影,那是CCD本身的殘影造成的:
viewtopic.php?f=17&t=3310&start=40#p22664無論如何,拍深空對我來說,獲得一張好照片是收穫,但同時也是加深對不同器材及天空的認識,更可強化目視方面的經驗,例如M81的崩缺及斷裂結構:
viewtopic.php?f=17&t=3405#p21788好了,或許這張照片可以到此為止,初步看沒有需要補拍的東西(這點很重要,否則裝了大鏡相機換上去後,想補拍也沒機會了),下一個習作是...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