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同意你的說法,實際上我試拍完一個目標貼出來的同時,也會找找網上有沒有香港同好拍過同一目標,也留意到你的照片。我旳結論是在香港就算是市中心,拍Ha仍有作為,例如我年前試拍的獵戶天區(當然以現在的標準來說,有點慘不忍睹了):
viewtopic.php?f=17&t=621#p6177最近拍的天體也可參考一下Noodle同好在沙田市中心的作品,儘管光圈相機都不同,但大家應會同意,只要付出合理而又足夠的時間,結果可以相若:
NGC7293
f6.2光圈,7小時曝光
viewtopic.php?f=17&t=3325&sid=c44d06a4bb643688c4e3fdf5fef0aff8#p21427f2光圈,5小時05分曝光
http://astro-noodle.blogspot.hk/view/fl ... -7293.html天鵝心
f6.2光圈,2x0.5小時曝光
viewtopic.php?f=17&t=3326#p21410f1.4光圈,4小時曝光
http://astro-noodle.blogspot.hk/view/fl ... -7293.html我認同你的說法,西藏最大的優勢在於LRGB,隨時拍二三十分鐘,減dark後的天空背景ADU才100多(希望我理解沒錯),相對於16bit相機的最高值60000多來說,是極低的。由於大氣稀薄透明度高,大多情況下,就算滿月拍攝,只要不是大近月亮,就算以我的3.2x3.2大像場來說,Sky Gradient不是問題。
透明度我還要觀察多一段時間,高海拔的優勢不用多說,我在地平仰角只有10度的情況下,5分鐘曝光已可拿下13等多的彗星:
viewtopic.php?f=16&t=2124&start=20#p21144但始終大氣是存在的,仰角10度以下因為大氣折射影響,在3.2x3.2的大像場下,不同區域的星點會有各自的變型,銳利度也明顯的減弱,仰角20度以下拍L通道,以我的每像素2.8"取樣度,會受大氣色散的影響,所以我傾向於在較高仰角拍L,單色或窄頻可以略低一點。不過始終天上太多東西可拍,我現時較多以仰角30度為限,即30度以下不開拍,但30度以上開拍的,有可能在30度以下停止,暫時這個指標還是很有效,對像質沒太大影響,這點在香港來說,優勢是比較明顯的。
效率也是一個考慮,例如昨晚從九時開始拍到今早七時,10小時裡我拍了以下的東西,扣除調焦、天文台及望遠鏡移動至新目標、導星校正等overhead,我獲得總曝光510分鐘,即總效率約85%,這點我看有改善空間,推上90%以上:
Gamma Cygni & NGC6888 - L 120m, OIII 60m
NGC 7293 - Ha 120m
IC5146 - L 120m, R 20m, G 20m, B 20m
M 33 - Ha 30m
月相
即共30多張照片,超過1GB數據,通常我早上起床按個鍵便傳回辦公室,中午後收齊便可處理。
所以我看在西藏建台有高海拔低緯度的極大優勢,但香港拍深空仍有不少作為,只要用對方法選對器材才可以。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