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281 雞肋星雲

Observing (Deep Sky) - 星雲、星團、星系攝影及觀測

NGC281 雞肋星雲

文章

社長 » 2012-10-06, 10:51

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花了2.5小時的西藏天文台machine time + 我的sleeping time,拍出這種PTC也能輕易拿下的雞肋,真的沒興趣拍下去 :cry:

APM 105/650 APO 折射鏡
FLI Proline 16803 相機
Astrodon 5nm 濾鏡
Paramount ME guided by 自製離軸導星器 + SBIG STi Autoguider
Exp 5x1800s = 2.5hr

Stack and histogram stretching
附加檔案
NGC 281 5x1800s ver1 crop.JPG
NGC 281 5x1800s ver1 crop.JPG (1.23 MiB) 被瀏覽 3215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NGC281 雞肋星雲

文章Raymond TSE » 2012-10-08, 00:05

Dear Savio,

Tibet's greatest advantage is its transparency, little to no pollution, lack of light pollution and high chance of clear skies. Therefore LRGB will excel.

The same may not apply to very narrowband imaging (less then 5nm) since most of the light pollution in urban area can also be cut out.

My Sai Kung image using 4.5nm Ha filter would yield the following image in 75 min total exposure. The difference for narrow FWHM Ha imaging between the 2 areas is not as apparent as in L or RBG imaging.

http://www.raymondtse-lawyer.com/astro/ ... 14l-0C.htm

Raymond Tse
Raymond TSE
 
文章: 132
註冊時間: 2012-03-13, 22:36

Re: NGC281 雞肋星雲

文章社長 » 2012-10-08, 09:22

很同意你的說法,實際上我試拍完一個目標貼出來的同時,也會找找網上有沒有香港同好拍過同一目標,也留意到你的照片。我旳結論是在香港就算是市中心,拍Ha仍有作為,例如我年前試拍的獵戶天區(當然以現在的標準來說,有點慘不忍睹了):

viewtopic.php?f=17&t=621#p6177

最近拍的天體也可參考一下Noodle同好在沙田市中心的作品,儘管光圈相機都不同,但大家應會同意,只要付出合理而又足夠的時間,結果可以相若:

NGC7293

f6.2光圈,7小時曝光
viewtopic.php?f=17&t=3325&sid=c44d06a4bb643688c4e3fdf5fef0aff8#p21427

f2光圈,5小時05分曝光
http://astro-noodle.blogspot.hk/view/fl ... -7293.html

天鵝心 

f6.2光圈,2x0.5小時曝光
viewtopic.php?f=17&t=3326#p21410

f1.4光圈,4小時曝光
http://astro-noodle.blogspot.hk/view/fl ... -7293.html

我認同你的說法,西藏最大的優勢在於LRGB,隨時拍二三十分鐘,減dark後的天空背景ADU才100多(希望我理解沒錯),相對於16bit相機的最高值60000多來說,是極低的。由於大氣稀薄透明度高,大多情況下,就算滿月拍攝,只要不是大近月亮,就算以我的3.2x3.2大像場來說,Sky Gradient不是問題。

透明度我還要觀察多一段時間,高海拔的優勢不用多說,我在地平仰角只有10度的情況下,5分鐘曝光已可拿下13等多的彗星:

viewtopic.php?f=16&t=2124&start=20#p21144

但始終大氣是存在的,仰角10度以下因為大氣折射影響,在3.2x3.2的大像場下,不同區域的星點會有各自的變型,銳利度也明顯的減弱,仰角20度以下拍L通道,以我的每像素2.8"取樣度,會受大氣色散的影響,所以我傾向於在較高仰角拍L,單色或窄頻可以略低一點。不過始終天上太多東西可拍,我現時較多以仰角30度為限,即30度以下不開拍,但30度以上開拍的,有可能在30度以下停止,暫時這個指標還是很有效,對像質沒太大影響,這點在香港來說,優勢是比較明顯的。

效率也是一個考慮,例如昨晚從九時開始拍到今早七時,10小時裡我拍了以下的東西,扣除調焦、天文台及望遠鏡移動至新目標、導星校正等overhead,我獲得總曝光510分鐘,即總效率約85%,這點我看有改善空間,推上90%以上:

Gamma Cygni & NGC6888 - L 120m, OIII 60m

NGC 7293 - Ha 120m

IC5146 - L 120m, R 20m, G 20m, B 20m

M 33 - Ha 30m

月相

即共30多張照片,超過1GB數據,通常我早上起床按個鍵便傳回辦公室,中午後收齊便可處理。

所以我看在西藏建台有高海拔低緯度的極大優勢,但香港拍深空仍有不少作為,只要用對方法選對器材才可以。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深空及星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