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維持活動質量,讓每位同好都能有足夠時間看到望遠鏡,也每次能帶一點新智識回家,所以以後也許會維持類似的人數上限,並邀請Astrocafe上有興趣的同好參與。
說到Ethos 13及Binoviewer,因為17或以上的已不能用兩眼同時觀看,市面上的2"雙目裝置也不便宜,Ethos 13是Binoview的上限。我也有點意外,原來100度目鏡的真正威力是雙目時產生,那種不算長的視距(eye relief),又以單眼來說略為過大的100度視角,原來配合雙目用時配合得天衣無縫,當眼晴因應其較短的視距而要貼近目鏡觀看,剛好用盡兩眼的100度角,形成人眼最自然的視覺,即把整個宇宙景象以百多度範圍包圍著雙眼 - 真正讓觀測者浸淫在宇宙中,很有Space Walk的感覺。
David的18" UC下的M42,星雲的紋理盡現,有如火焰一樣,而我的203APO,在Baader Mark V Binoviewer及Ethos 13下,眾人一致同意有一種無可比擬的立體感,比18" UC優勝,真正的神遊太虛幻境,這仗小勝一場
傳統觀念就是對目視深空來說,集光力就是一切,但人眼對亮度反應並非線性,所以實際目視效果應是集光力+對比度的綜合表現,而我2001年跟APM協商採購現時麥理浩夫人渡假村的600mm卡反時,Markus已告訴我其實一台254APO跟600卡反目視深空並非想像中差距那麼大,因為反射鏡是整體天空及星體亮起來,但折射鏡則是把天空壓下去而天體從背景中跳脫出來,大大增強了表現能力。這點我在08年也親身體驗了:
viewtopic.php?f=13&t=85推行這類星空派對,就是要讓同好們對目視、望遠鏡、天文攝影等有更深切體驗。
當然,我的203APO能夠間中突擊一下比我集光力強5倍的18" UC,滿足矣!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