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台灣觀星活動大部份天文同好前往 塔塔加鞍部 大約海拔 2610m 高
因東北季風開始 合歡山晴朗穩定度變差 風速強
塔塔加鞍 附近就是鹿林山天文台
.社長 寫:現人還在觀星園辦些公事,剛剛感到明顯地震,原來是5.3級地震,剛跑到樓下,李大哥若無其事的
社長 寫:若你知道香港有多少台Astrophysics 6" 折射鏡,可能會嚇一跳,而翠峰上的活動場地香港也能找到像樣的,所以我看不是硬件問題。
只要看去年路邊天文,在星光大道上延綿數百米的炮陣,我可以說只要大家齊心搞Star Party,場面一樣壯觀。
社長 寫:很遺憾昨天沒機會跟sgr兄聊![]()
還記得九十年代還是當工程師時,到中瀝工業區公幹,厰內那些年輕女管工(打扮都像徐若瑄、蔡依林的),會叫我帥哥,讓我很不好意思,現在步入中年,不成了 ............![]()
社長 寫:sgr 寫:昨晚到時,看到社長正在說明西藏建天文台那段,不好意思打斷,
後來再折返時,社長不知去那兒?
希望下次月底來時,能有機會上去找您們.
應該是去了看TEC 120 和耿先生的C11,昨天視寧度一般,但好鏡下的木星,色澤還是十分理想的。
有機會月底碰面就好了,我想和David商量會不會留一晚出來跟台灣同好一起活動,當是小型私人星空派對吧。
社長 寫:現場活動包括中央研究院、天文學會等的講座及播放影片,台灣不同商厰商的專營攤位。
因為我的望遠鏡未能到達,只能跟大家分享親手帶過來的203APO鏡頭、手提目鏡箱內的東西等。
下圖看到rogerrao兄及Henry為我的203APO鏡頭拍照留念,也有友人拿著我的Baader Mark V 雙目及Ethos 13打量很久,但都沒有購買
社長 寫:中華民國一百年天文年鑑,很喜歡很實用,所以買了一本
社長 寫:很遺憾昨天沒機會跟sgr兄聊![]()
還記得九十年代還是當工程師時,到中瀝工業區公幹,厰內那些年輕女管工(打扮都像徐若瑄、蔡依林的),會叫我帥哥,讓我很不好意思,現在步入中年,不成了![]()
其實參加這類星空派對的最有樂趣之處,應該像路邊天文吧,是跟新人分享、老朋友聊天,只要不是整晚烏雲密佈便可以。還記得昨晚講到一半時,耿先生很高興的走過來告訴我拍了些很精采的木星RGB通道叫我過去看看,一會兒我又拿了楊德良先生的120ED去試自己的Baader雙目及Mono目鏡,很好玩的。
社長 寫:一定的sgr兄,這次也讓我很尷尬,本來向大家承諾了會把203APO運到山上參加派對,結果好些同好前來郤落空了,現在東西正發回來,我看能否請台大幫忙。若成行的話,12月下旬會再見,否則我1月及5月份又要到西藏建第二、三個圓頂(有一個是我私人的),夏天可能再前往調試,期間香港又要三個要建,加上有一個頗大型的天文項目要開展,那便要待11月的星空派對了。
我會預期,待西藏5100米的私人圓頂啟用後,會慢慢把活動重心從台灣移至西藏,所以也想把握目前的時機多跟台灣同好交流,但這事一定會做完做好的。
社長 寫:那本是台北天文館出的,要請台灣同好幫手了。
說到目前的生活模式,或許是我當年的計劃、夢想,但我的確想生活再平衡一點,工作太忙了
社長 寫:心境是開朗積極的,但文字上沒法感受到身力上的累。新一年的願望是多看書,也空點時間做運動
社長 寫:坦白說,我是城市人,有點近郊已夠,倫敦很精采,溫哥華也是我很嚮往的地方,到了幾次西藏,每次要連續兩天行車1800公里去做項目,隨時在那裡生活廿多三十天,已對那地點沒有遐想,淨下來的只是從實用角度去構思的東西吧。
社長 寫:06年到了澳洲Brisbane及Melbourne,參觀Sirius Observatories及參加International Planetarium Symposium,但錯過了出去觀星拍星,所以至今不認識澳洲的星空,因為我有一些業務夥伴及客戶在那裡,所以若去的話應會很好玩的,可能像台灣的星空派對吧。
但我最終在西藏阿里山上應夠我玩了,若要投訴的,唯一就是緯度太高,比香港高了10度,損失了一些南方星空,雖然在那裡,南極老人星在過中天時也僅得仰角5度上下,但因為沒差不多沒有大氣減光,肉眼看亮度也是僅次於天狼星的全天第二亮恆星,所以拍些仰角不高的深空天體還是可行的
Robin 寫:根据社长两只单头利针的思想,应该也在澳洲或是智利搞多一个天文台,那就南北兼得了,颠覆了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说法。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