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夜空 寫:183元收入在九十年初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很想了解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陆居民的生活状况。
一个老师的收入吧。
折合现在大概×15-30左右了.
当时一瓶汽水我记得是0.3-0.4元。
守望夜空 寫:183元收入在九十年初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很想了解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陆居民的生活状况。
守望夜空 寫:183元收入在九十年初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很想了解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陆居民的生活状况。
Nebulas 寫:当时一瓶汽水我记得是0.3-0.4元。
Nebulas 寫:还是过来人的话更响透山谷!我想这里的朋友可能没有你的过程,或许希望得到你类似的生活结果!
社長 寫:Nebulas 寫:还是过来人的话更响透山谷!我想这里的朋友可能没有你的过程,或许希望得到你类似的生活结果!
我的交袓輩在戰前已在香港落戶,但一般香港人認為最草根階層的生活,包括籠屋及寮我都有所體驗,你可以想像在香港的CBD核心地帶中環,會有一間2.5x2.5米大小的寮屋,住了一家12口嗎? 現在的中環,新居入伙都隨時要十多萬一方啊。
但論現時的"活動結果",以香港人的水平來說我也是十分樸實的,除出外遊歷外,每天就是兩點一線工作十多小時,住屋開支也就壓到收入的2%水平,或許我認為現在還未到享樂的時間吧,我的終極理想還是做一個醉生夢死、遊戲人間、不愁衣食的天文愛好者。
我想帶出的是,若以我這種出身,也能玩203APO及派拉蒙,擁有兩個私人圓頂的,其實大部份香港人只要付出努力,或者是認真玩天文的,也可以玩得更大。現時香港的工資中位數約11000元、平均工資近20000元,另外還有很多大中小老闆,所以花一輛中價位汽車的代價在一台望遠鏡上並非甚麼大不了,只是很多人寧可花在其他地方而已。對我而言,個人興趣比較單調,就主要是天文一項,所以把錢集中在這事情上而已。
社長 寫:Nebulas 寫:当时一瓶汽水我记得是0.3-0.4元。
內地的物價很貼近香港啊,我80年尚在小學時,是買不起可樂的,有時會喝珠江汽水,也是三四毛錢。
我的零用錢也是這樣定出來的,母親認為一個孩子用錢可用會培養不出對錢正確觀念,太多錢用又會寵壞他,所以每天的零用錢就是僅夠買一點零食或小文具等。當然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記得我小一時的每天零用錢是兩毛錢,在現具店看到一個標價八元的"超合金"模型(能把鐵拳彈出來的那種),也就真的只能每天渴望。上中學時一星期的零用是10元,想擁有一台數百元的望遠鏡,也只能"望梅止渴"![]()
結果呢,我明白了想擁有一件東西,是要付出努力的,要麼儲蓄,要麼多掙錢,沒有不努而獲的。母親身邊有一個例子,她有一位單身女士朋友,從小不愁衣食,30歲得到父母的遺產6億,40歲時已花光,要租房子住了。
Nebulas 寫:[b]其实和张宁一样,我也挺喜欢香港的,我所接触的香港的人群还是比较有礼貌,在丽江来的朋友都还比较含蓄。可能在印象里面觉得香港城市比较“拥挤”,当然比上海的那种“狭窄”感要好些了。
shuimouzi 寫:我儿子现在的环境和我原来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他从来没吃过苦,一有委屈就哭,很想找办法让他吃点苦。
Nebulas 寫:谢谢社长和各位同仁关心,顺利到达武汉家里。
Nebulas 寫:谢谢社长和各位同仁关心,顺利到达武汉家里。
shuimouzi 寫:呵呵,看来姜博士和我的爱好很相近啊我也爱好古典音乐,音响和发烧耳机,也爱名表,不过以前爱劳现在不太爱劳了,因为太张扬.现在自不量力的爱上了PP,把一辆别摸我5系戴在手上,不是玩表的人根本不会认识PP.
社長 寫:shuimouzi 寫:呵呵,看来姜博士和我的爱好很相近啊我也爱好古典音乐,音响和发烧耳机,也爱名表,不过以前爱劳现在不太爱劳了,因为太张扬.现在自不量力的爱上了PP,把一辆别摸我5系戴在手上,不是玩表的人根本不会认识PP.
有一段時候的確很愛這些物質,什麼手表、汽車、相機.... 但近年全職從商了,發現至少在我的圈子裡是不用這一套的,我的天文台所在地白鷺湖中心老大,人家是開一部十多廿年的破舊農夫車跟地主嘉里集團開會的(香港第二大僱主),但合作計劃是以億元計的。所以現時我無論穿的吃的都很普通,老同學看到我還以為我失業了。
上幾張照片,除了一本二手書沒到外,都齊了,我回港後把Sky & Telescope集齊後一起發吧。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