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ade digital Sky Imager Color DSI - HK$ 900
2. Meade LPI - HK$300 (Almost Brand New)
funoooo 寫:1. Meade digital Sky Imager Color DSI - HK$ 900
2. Meade LPI - HK$300 (Almost Brand New)
funoooo 寫:件在香港, 人在大陸。
要 weekend 先拍到照。
社長 寫:funoooo 寫:件在香港, 人在大陸。
要 weekend 先拍到照。
回來後可以順手拿你的導星鏡 - LVI必用
然後待那天天氣好,可以約Willis出去拍一下,一晚上手成為導星達人
到時有機會我也可能過來看看。
willis 寫:社長 寫:funoooo 寫:件在香港, 人在大陸。
要 weekend 先拍到照。
回來後可以順手拿你的導星鏡 - LVI必用
然後待那天天氣好,可以約Willis出去拍一下,一晚上手成為導星達人
到時有機會我也可能過來看看。
I guess funoooo can be auto-guiding master 導星達人 within 2 hours. One hours for learning. 30 mins for imaging (3 x 10 mins). And finally 30 mins for post-processing.
社長 寫:funoooo 寫:件在香港, 人在大陸。
要 weekend 先拍到照。
回來後可以順手拿你的導星鏡 - LVI必用
然後待那天天氣好,可以約Willis出去拍一下,一晚上手成為導星達人
到時有機會我也可能過來看看。
社長 寫:willis 寫:社長 寫:
回來後可以順手拿你的導星鏡 - LVI必用
然後待那天天氣好,可以約Willis出去拍一下,一晚上手成為導星達人
到時有機會我也可能過來看看。
I guess funoooo can be auto-guiding master 導星達人 within 2 hours. One hours for learning. 30 mins for imaging (3 x 10 mins). And finally 30 mins for post-processing.
坦白說,你的第一張深空照,比很多人的第一個月拍的還要好,更遠好於我當年學習拍攝的:
viewtopic.php?f=17&t=365
而你的第二次拍攝,水平已能登"大雅之堂"了,前後才兩三星期:
viewtopic.php?f=17&t=380
我反而想看,若由你指導一下funoooo,若他當晚便能出品精美照片,那證明兩件事:我們用的方法複製性很高,因為這技巧能經你很快消化再傳遞,二是整套系統是技術門檻很低,容易上手人人會懂的。
funoooo 寫:O.K. 星期一到訪貴司拿鏡
funoooo 寫:根據那份 manual 資料,我估 LVI II 非常易用。
最難是找導星而已!
大家一直說 LVI 不成是 QE 低 用不到暗星導星,但反過來找一顆亮星有多難? 最大問題如何使 Guide scope 能作有限度的調整角度找光星。
當然"咸鱼白菜,各有喜好。" 但我自己就"不理黑貓定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現等好天,就測試 LVI II 及 SG4。 到時再出報告!
社長 寫:依我看,很多投訴LVI問題的朋友
社長 寫:funoooo 寫:根據那份 manual 資料,我估 LVI II 非常易用。
最難是找導星而已!
大家一直說 LVI 不成是 QE 低 用不到暗星導星,但反過來找一顆亮星有多難? 最大問題如何使 Guide scope 能作有限度的調整角度找光星。
當然"咸鱼白菜,各有喜好。" 但我自己就"不理黑貓定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現等好天,就測試 LVI II 及 SG4。 到時再出報告!
依我看,很多投訴LVI問題的朋友,是把舊觀念直接移到這套以新模式運作的LVI導星器上。正如跳降傘一樣,一個人的觀念要"打開"才能工作的。
坦白說,當我去年一月看到關於LVI的消息知道這是我廿年來要尋找的自動導星器,所以馬上把五藤光學 Mark X赤道儀及高橋80年代Sky Patrol 德式赤道儀賣掉,並購入APM-TMB 105/650及Canon 5D Mark II等準備重投深空拍攝。
http://hk.myblog.yahoo.com/galaxyscient ... le?mid=574
http://hk.myblog.yahoo.com/galaxyscient ... le?mid=437
我去年引入LVI導星器後,收到後當晚開箱看Manual,拿上天台連線,在沒有指導下,十多廿分鐘便已開始拍攝,可能我對調焦、赤道儀對極軸及導星的概念很清晰,我一直深知明亮導星的重要性,所以我從來不會堅持不動導星鏡而指向任何天區都能到導星這種莫名奇妙的技術指標,Flexure也是被不少同好過份放大的問題,所以我一開始便使用L型鋁角及尋星鏡支架支撐導星鏡,也一直堅持用小口徑短筒身的導星鏡,這樣才是最王道的方法。
我要強調的是,我是SBIG及LVI的代理,除SBIG、LVI等外,亦有攝像頭加PHD的導星方案,只要按其獨有性格去正常操作,全部都能精確導星,但我一直推薦使用LVI,因為他是最適合大多數愛好者的,因為LVI能脫離電腦操作,省電輕巧,手控版面提供直觀的導星表現,也可用作診斷硬件系統及視寧度等問題的實時工作,最重要是LVI的性能是一個粗具拍攝經驗的同好都能在十數分鐘內上手,技術門檻極之低。一個高效,容易上手,技術複制性高,低系統及能源負荷的導星器,還有更好的嗎?
所以funoooo我鼓勵你,星期一我們可以面談一下用LVI的方法,然後看看你能否自己操作,因為你的拍攝技術大家心裡有數(不要介意),若你也能經我解釋幾句後便能在導星技術方面脫胎換骨,那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案例。或許到時我奉上小心意一份,聊表心意.....
說真的,Dr Lee 沒有跟我深入瞭解過LVI的技巧,他人在馬來西亞也是自行一手一腳把東西架起來的,他之前也好像沒有多少拍深空經驗,赤道儀也是去年才跟我買的,若他能操作沒多少次出品這樣的作品,你付出同樣努力應該成果也相若:
viewtopic.php?f=17&t=470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