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2il 寫:作為一個 LVI 導星新手見到呢個題目的貼子必定有疑慮, 信人講不如自己一試.
測試地點: 家中窗邊
環境: 灰矇矇的大氣和月光下, 導星目標西落前的土星
器材: Skywatcher Star-adventurer, LVI II
新手用導星鏡搵星比較手忙腳亂, 花了大約二十分鐘![]()
由於靠估對極方位可能偏差大所以好快就 Star not found, 經調整後可以導一分鐘又 Star not found![]()
室內對唔到極勉強測試到對 LVI 操作叫做有功課交
willis 寫:Congratulations! This indicates that ur LVI II and Star Advanturer are working. What's left is a reasonable polar alignment.
社長 寫:vr2il 寫:作為一個 LVI 導星新手見到呢個題目的貼子必定有疑慮, 信人講不如自己一試.
測試地點: 家中窗邊
環境: 灰矇矇的大氣和月光下, 導星目標西落前的土星
器材: Skywatcher Star-adventurer, LVI II
新手用導星鏡搵星比較手忙腳亂, 花了大約二十分鐘![]()
由於靠估對極方位可能偏差大所以好快就 Star not found, 經調整後可以導一分鐘又 Star not found![]()
室內對唔到極勉強測試到對 LVI 操作叫做有功課交
你的測試環境太惡劣了但我仍得說 Well done! 6 pictures worth 6 thousand words
![]()
開了窗當然關冷氣,當時温度如何?
你的測試環境提醒我4年前一幕,當時我們租一輪露營車整個台灣跑了一圈,其中在合歡山小風口的拍攝條件不錯,在上面留了3晚,
viewtopic.php?f=13&t=111
但實在太冷了,清晨都在冰點以下,所以我睡在車上半夢半醒,望遠鏡及導星器則在外面工作,當有雲掠過時,我便會聽到LVI發出警號,但失去導星只要不超過30秒,導星仍會繼續,若超過30秒則一聲長響,要重新Star-found > Load > Start,這個要花1分鐘左右。後來我不知不覺睡著了,黎明時份醒來,天空已近魚肚白,只有織女星可見,牛郎及天津四已很勉強,當我準備收拾東西時,很驚訝的發現,LVI仍在工作!![]()
另外在墾丁貓鼻頭公園我也留了三晚,當晚不斷有雲層掠過,每數分鐘便會有超過30秒的雲層掩蓋導星,要重新花1分鐘再來 (Star-found > Load > Start),細果仍能拍下13x30s=7.5分鐘的曝光。奇怪的是,台灣親子觀星會一些老手,跟我買了LVI的,一來不看手冊,二來沒有跟我查詢,一致說用LVI導星很花時間,每拍一張照片都要花很多時間校正,又把導星調至20個像素大....
viewtopic.php?f=3&t=126
我只能說,若有機會涉獵不同的導星器,便會明白我上面提出幾點有多重要,代表著LVI作為無腦導星的優點及優勢。若用電腦的,便應選SBIG STi,而STi是SBIG成立廿多年來,唯一真正做得好的的導星器,我和SBIG在火炭吃飯聊天時也是這麼說,而當他知道這市場裡有一班人曾大力吹捧SG4時,我們都只能暗笑 (原因只能面談)
viewtopic.php?f=9&t=3740
P.S., 你已成為合格LVI助教,不如下次工作坊幫忙一下,薄酬一罐可樂
vr2il 寫:當時無開冷氣但有風, 室內大約 30 度.
willis 寫:Congratulations! This indicates that ur LVI II and Star Advanturer are working. What's left is a reasonable polar alignment.
社長 寫:
另外在墾丁貓鼻頭公園我也留了三晚,當晚不斷有雲層掠過,每數分鐘便會有超過30秒的雲層掩蓋導星,要重新花1分鐘再來 (Star-found > Load > Start),細果仍能拍下13x30s=7.5分鐘的曝光。奇怪的是,台灣親子觀星會一些老手,跟我買了LVI的,一來不看手冊,二來沒有跟我查詢,一致說用LVI導星很花時間,每拍一張照片都要花很多時間校正,又把導星調至20個像素大....
viewtopic.php?f=3&t=126
universe24 寫:社長 寫:
另外在墾丁貓鼻頭公園我也留了三晚,當晚不斷有雲層掠過,每數分鐘便會有超過30秒的雲層掩蓋導星,要重新花1分鐘再來 (Star-found > Load > Start),細果仍能拍下13x30s=7.5分鐘的曝光。奇怪的是,台灣親子觀星會一些老手,跟我買了LVI的,一來不看手冊,二來沒有跟我查詢,一致說用LVI導星很花時間,每拍一張照片都要花很多時間校正,又把導星調至20個像素大....
viewtopic.php?f=3&t=126
社长,单张30秒曝光应该不用导星了吧,任何一个赤道仪可以做到吧。
社長 寫:vr2il 寫:當時無開冷氣但有風, 室內大約 30 度.
環境太惡劣了![]()
但LVI仍能工作
P.S., 你用土星這種有面積的天體,仍能保持Star size在5pixel,可見我當晚一個人在大埔三門仔調的一批LVI及導星鏡效率高出品好,基本上不用10分鐘調好一套LVI+導星鏡
viewtopic.php?f=9&t=3838&start=260#p25769
社長 寫:
另外注意不要用行星做導星,因為行星本身是在動的。
vr2il 寫:昨晚純粹測試,因為窗外只見月亮,土星和火星,火星被窗框阻住只好用土星試導星
社長提到嘅正是我需要學習嘅嘢
vr2il 寫:作為一個 LVI 導星新手見到呢個題目的貼子必定有疑慮, 信人講不如自己一試.
測試地點: 家中窗邊
環境: 灰矇矇的大氣和月光下, 導星目標西落前的土星
器材: Skywatcher Star-adventurer, LVI II
新手用導星鏡搵星比較手忙腳亂, 花了大約二十分鐘![]()
由於靠估對極方位可能偏差大所以好快就 Star not found, 經調整後可以導一分鐘又 Star not found![]()
室內對唔到極勉強測試到對 LVI 操作叫做有功課交
社長 寫:vr2xsc 寫:雖然我未正式用來拍攝, 但在家裏測試沒有對準極軸導星都感覺滿意, 應該不難用, 其中可能是不同焦距和口徑的導星鏡配合影響, 導至對焦不正確而發生問題, 所以使用困難。我和 Sing 的導星鏡套裝是社長推薦的, 以我新手來說完全沒有問題。
我不會自命高手,實際上也不是,但的確有些小創作,是能夠經時間驗證的,例如5年前開始造這款導星鏡,之後便陸續有人用尋星鏡改造導星鏡,那之前還有很多人用60甚至80口徑去導星,今天也是。
另一個是自製離軸導星器,在西藏拍了兩年2000小時曝光了,然後直接裝在500口徑攝星儀上又繼續用:
viewtopic.php?f=29&t=2884#p19718
有機會可以到PTC或石澳試試,通常我跟新朋友試行一次,10分鐘便上手導星,在台灣及香港也是。
vr2il 寫:今晚和 Edward 出外實習 LVI 導星, 用一套 Star-adventurer 試了 LVI I 和 LVI II
1. 請問社長 LVI I 和LVI II 的導星頭是否不可以交換使用?
2. 同一套 Star-adventurer 之下只是換了導星, 為什麼 LVI I 顯示 X 軸出現偏差而 LVI II 則顯示 Y 軸出現偏差?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