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my128268 寫:昨晚的小聚大家都應該做到要做的東西﹐ 我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頭兩張是自己的﹐第三張則是經社長調較star adventurer的照片﹐不難看出大家的分別。
只加了些DARK FRAME ﹐沒有FLAT。
最驚喜的是第三張﹐昨晚在相機看不到﹐疊合之後居然見到M110。
你昨天最大的得著,是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比不少愛好者在某些環節上迷失數年,你將來的進步很快的。
另外如今早跟你聊,未來最少兩年,真的要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體力上的辛苦是預期的,但那是必經階段。
tommy128268 寫:昨晚的小聚大家都應該做到要做的東西﹐ 我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頭兩張是自己的﹐第三張則是經社長調較star adventurer的照片﹐不難看出大家的分別。
只加了些DARK FRAME ﹐沒有FLAT。
最驚喜的是第三張﹐昨晚在相機看不到﹐疊合之後居然見到M110。
shuimouzi 寫:没看太清楚,这600mm是导星吧?
方兄,俺来阿里了,住在地区。
Subaru 寫:社長 寫:今晚示範了一些攝星關鍵細節:
- 不用激光、不用計算、不用刻度盤,十來秒可以對好極軸,以600mm單軸導星拍深空,十來分鐘南北飄移不超過1像素,實際上是在零線上下游移而已
這樣才是王道!
Subaru 寫:社長 寫:- 以600mm攝星,沒有GOTO一樣可以很快找到目標的
對於一些大眾目標, 用手動把目標對好, 有時會比用GOTO來得簡單直接.
現時的DSLR對焦屏, 比晚輩學生時候用的磨沙對焦片好上百倍.
tommy128268 寫:焦距方面聽閒135鏡頭用在APSC 要X1.6 ﹐但下面是寫原來的數值
vr2il 寫:昨晚見識到社長以 600mm 攝星,沒有 GOTO 可以快速找到目標......無言
社長 寫:Subaru 寫:社長 寫:今晚示範了一些攝星關鍵細節:
- 不用激光、不用計算、不用刻度盤,十來秒可以對好極軸,以600mm單軸導星拍深空,十來分鐘南北飄移不超過1像素,實際上是在零線上下游移而已
這樣才是王道!
我個人不認同近年愛好者把對極軸簡單複雜化,至少樓上的測試證明,我只花十來秒對極軸,不用Apps、不用刻度盤、不用激光、不用計算什麼,結果拍半小時以上,南北飄移仍在正負一像素以內。Subaru 寫:社長 寫:- 以600mm攝星,沒有GOTO一樣可以很快找到目標的
對於一些大眾目標, 用手動把目標對好, 有時會比用GOTO來得簡單直接.
現時的DSLR對焦屏, 比晚輩學生時候用的磨沙對焦片好上百倍.
真的不只百倍,至少我用f7.5光圈的80小鏡,加上昨晚天氣透明度並不那麼好,但仍能夠輕易在觀景器內看到戒指及啞鈐附近的“地標星”,兩個天體其實是勉強可以看到的,相機接上RH200時更不用說了。
80年代初中時,跟鮑sir借了學校的老舊經緯儀的76口徑f9反射,主鏡面已嚴重氧化,那枝5x20尋星鏡也不值一提,但我們搬上鴨脷洲玉桂山或黃竹坑南朗山,配合香港業餘天文學會那份“Sky Altas 2000”,還是M27、M57,沿著銀河一個個深空天體看得不亦樂乎的。
Subaru 寫:有可能係現時的愛好者沒有經過傳統概念的訓練, 如北極星的赤經跟那兩顆星差不多, 以致太依賴其他工具.
另外, 可能有些一開始就用重炮一步到位, 出到戰場先發現有幾個問題: 打甚麼目標? 目標在那裡? 怎樣對準目標?
Air time就是這樣過去, 回來的時候就說器才不是.
社長 寫:vr2il 寫:昨晚見識到社長以 600mm 攝星,沒有 GOTO 可以快速找到目標......無言
不知你到火炭工作室時有沒有見過黃小姐?我有三位全職/兼職同事基本下午都出勤的,黃小姐帶活動時,用手推動白鷺湖天文台那台逾一噸重的反射鏡找目標,才是嘆為觀止:
willis 寫:以小型赤導而言的確是超超標完成!焦距600mm,總負重(600mm折射鏡+5DII+星導鏡+星導鏡頭),細小的自身體積和重量,這些單張100%出圖已說出一齊!Photos speak for themselves!如果把價錢的因素加入討論,更加不用說了!一向對Sky Watcher的產品有信心,價錢平,且做到我的要求。今次原本以為買了合適的「走路玩具」,點知買了「走路利器」!出街攝星要小心點!
社長 寫:今晚示範了一些攝星關鍵細節:
- 不用激光、不用計算、不用刻度盤,十來秒可以對好極軸,以600mm單軸導星拍深空,十來分鐘南北飄移不超過1像素,實際上是在零線上下游移而已
funoooo 寫:willis 寫:以小型赤導而言的確是超超標完成!焦距600mm,總負重(600mm折射鏡+5DII+星導鏡+星導鏡頭),細小的自身體積和重量,這些單張100%出圖已說出一齊!Photos speak for themselves!如果把價錢的因素加入討論,更加不用說了!一向對Sky Watcher的產品有信心,價錢平,且做到我的要求。今次原本以為買了合適的「走路玩具」,點知買了「走路利器」!出街攝星要小心點!
Total agree. 以後真的"走路利器"成了最大輕身出外器材.
不過技術方面要社長指教, 否則得個"吉"。
vr2il 寫:社長 寫:vr2il 寫:昨晚見識到社長以 600mm 攝星,沒有 GOTO 可以快速找到目標......無言
不知你到火炭工作室時有沒有見過黃小姐?我有三位全職/兼職同事基本下午都出勤的,黃小姐帶活動時,用手推動白鷺湖天文台那台逾一噸重的反射鏡找目標,才是嘆為觀止:
如有機會真的要見識一下
社長 寫:kingyo 寫:正呀.
5kg 咁勁。
攪到心郁郁添,好耐都無社長入過貨啦。
都要諗諗佢。
金魚
我樓上的照片還是有瑕疵的,照片個別會有南北或東西的星點變型。從導星曲線看沒有異樣,我相信是某些硬件固定或接駁位有剛性問題 (Flexure),雖然把照片疊加後星點便會完美得多,但望遠鏡部份(應跟赤道儀無關)有些地方改善。
當然我不介意把照片如實的發佈,某程度上因為我的鏡比一般同口徑都要重(鏡頭是LOMO三片式空氣頭APO、調焦及電子系統是羽毛、相機是5DII),所以我建議大家把600mm及5Kg視為合理的上限,打個八折會拍得更輕鬆。
社長 寫:嚴格來說,當年也沒有正式的訓練,也沒有人真的花時間教我們這些,相對不同會訊,坐井集倒有一些很實用的文章。
社長 寫:那些年,出去拍星前會用透明膠片畫上相機不同鏡頭的像場,放在星圖上評估一下,預先編排當晚會拍的目標及流程,現在則換了TheSky![]()
社長 寫:P.S., 北極星已"越跑越遠",用北斗及仙后那兩顆,其實已有不可忽略的誤差
Subaru 寫:確實是, 基本上花在計劃及準備的時間是比拍攝時多. 以前我是用Uranometria, 現在主要用TheSky及CCD Navigator.
Subaru 寫:另外, 我見有些愛好者嘗試把超輕型tracker加裝複雜的極軸鏡, 又諗住可以把極軸對到好準. 我想, 那些tracker對完目標lock緊ball head之後個極已經走咗位, 實在無必要吹毛求疵.
kingyo 寫:剛剛二手收了一支高橋FS60CB及一支晶華80ED, 大派用場啦。
金魚
Subaru 寫:社長 寫:P.S., 北極星已"越跑越遠",用北斗及仙后那兩顆,其實已有不可忽略的誤差
用DSLR來影鏡頭, 夠做了.
社長 寫:kingyo 寫:剛剛二手收了一支高橋FS60CB及一支晶華80ED, 大派用場啦。
金魚
1. FS60CB 要配個平場 / 減焦鏡
2. 有機會拿枝晶華上來做星點測試
viewtopic.php?f=14&t=763#p7729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