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的照片是David拍攝的,正如戰地記者,在安裝大型天文設施過程中,無論人手如何緊張,也要騰出一隻手來拍下過程,因為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日後也可向自己的孩子、其他愛好者訴說這些歷程。照片在facebook上分享沒多久,我便多了好幾位歐洲的愛好者朋友。正如我10月參加德國慕尼克PixInsight工作坊,我的名字、西藏、天文台,似乎以在歐洲引起一些關注。論知名度、海拔緯度、天空質量等,的確整個亞洲中以西藏最容易引起歐美愛好者的興趣,讓大家能平起平坐的交流。
望遠鏡從意大利空運到香港再轉發至內地,期間經歷數百公里海路、又用上對望遠鏡最不安全的貨車、麵飽車、農夫車等,經過五千多公里的顛簸陸路運輸,最高經過5231海拔的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90% ... 1%E5%8F%A3當望遠鏡送到站上沒半小時,重型吊車也從拉薩趕到,這時星空派對的友好及站上人員才剛好把原有的望遠鏡拆下、調整好赤道儀萬用板、更換齒輪潤滑劑,同時望遠鏡已被開箱及吊在半空了。
一如我多年來的經驗,每次安裝天文台及大型望遠鏡,都會遇上不測之風雲,或許正確點說,老天爺總會給我一點顏色看看。例如一個從萬里以外運到西藏西陲阿里準備安裝的天文台,準備吊到貨車運上山上安裝時,全部組件從數半空中掉落,扭曲散落滿地,那種心情是難以形容的。後來在5100海拔山上十多天遇到的種種挑戰,又想起在家中剛滿月的小女兒,最後也禁制不著哭出來,打電話給老婆及老媽訴苦:
viewtopic.php?f=13&t=532#p5196這次情況好一些,晴天鐘出奇的準確,在站上6天,就是望遠鏡送來的下午遇到強風及帶來的風沙,大家甚至想到是否延後安裝日期。
viewtopic.php?f=14&t=3771&start=40#p24291安裝過程以粗暴來形容也不為過,當時把望遠鏡推入Paramount鳩尾槽時出現了一些狀況,mwtse 凌空一躍,整個人掛在望遠鏡上的一幕,大家都認為是這次星空派對最經典場面之一。期間也出現了一個小錯誤,弄壞了其中一片鳩尾板,所以日後大家看到這望遠鏡的倒裝的,便知道原因了,但這只屬外觀問題,不影響操作,甚至昨晚把Borg 60ED + Hutech modified Canon 550D裝上去,僅以肉眼評估然後用兩根1/4"縲根上緊,沒有微動雲台的,小折射跟大鏡的指向,只有不足1.5度,完全在小鏡的像場覆蓋範圍之內。
經過個多月的運輸周折、粗暴安裝後,我用Officina Stellare給我的檢測器材初步檢視,望遠鏡的光軸原來沒有大問題,或許說離完美不遠。按傳統智慧我先不動手,直接做星野測試,便把自製離軸導星器 + FLI濾鏡盤 + FLI Proline 16803 相機 組合,直接從現有的APM 105/650 折射鏡上移稙過來,因為Officina Stellare已為我造好一個M92x0.75及後焦點95mm的接環,所以從APM鏡扭下來,再扭上OS鏡便可以,不計爬梯上上落落等,其實就像相機換鏡頭一樣簡單快捷。晚上開光測試,合焦位剛好在FLI Atlas 調焦的正中間。這說明了我的設計理念,以及Officina Stellare的機械造工精準之處:
viewtopic.php?f=29&t=2884#p19718以下是這望遠鏡的開光照:單張曝光5分鐘的M42
照片無平場無暗場,以這望遠鏡100mm的成像圈計,16803的36x36mm片幅根本小菜一碟,照片沒有明顯的漸暈(vignetting),左面那一截長條型的暗影,是FLI在晶片庫前加的發熱線造成,與望遠鏡無關。
檢視四角及中央星點,以目前1900mm及9um像素即每像素0.98"取樣度計,考慮到當晚視寧度及導星設定未優化等因素,星點未算完美但已在可接受水平,甚至我在片幅外的採光菱鏡反射至SBIG STi導星器上的星點成像也是很理想的。
從開光過程中看到,由本來的650mm焦距一下子跳到1900mm,我可能要花三兩個月時間優化拍攝、導星等程序,從做T Point model及拍攝不同天區期間,經歷10多度温差,最冷零下17度多,我發現這鏡的機械穏定性極高,這跟不少光學設計圖上不俗但製作及機械跟不上的望遠鏡相比,可謂天淵之別。
照片中相機未跟天球南北校正,我裝相機時只以肉眼評估,讓相機跟望遠鏡背板對準,結果誤差不大,事後我也以拍攝方式正式調好。為免麻醉我不用Rotator等裝置,僅用人手扭動相機,FLI 的Zero tilt adaptor質感很好,比之前用APM折射上的3545調焦迴轉裝置容易操作得多,但當時的南北校正誤差大概才0.1或0.2度而已。
要特別說明一點,因為軟件什麼原因,我未能用Focusmas V Curve調焦,僅以人手粗略估算焦準,所以照片是有點失焦的。
下圖分別為:25%出圖、四角及中央100%裁切,最後第二張為小犬座南河三的焦外照片,最後第一張為導星器5秒曝光照。因為入藏已第9天,任何事情總有要個限期,我會以目前組合先拍攝三數個月,上半年的德國愛好者入藏星空派對考察及安裝站上另一個天文台時,再花一兩晚時間精確調好整個組合及優化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