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aru 寫:用Paramount當然好, 跟一般人的已經係另一個世界.
直至大概三年前,香港也是Astro-Physics赤道儀比Paramount多,我也訂過幾個,現在則是Paramount ME、MX明顯多。
兩者出自同一設計師手筆,不過AP是八九十年代設計,Paramount則是千禧年設計。
Subaru 寫:用Paramount當然好, 跟一般人的已經係另一個世界.
社長 寫:
- 你是用8000毫米焦距及1/4"晶片嗎? 用太陽速拍高倍小黑子,試過在天台拍了會到樓下弄這個弄那個,兩三小時回來那小黑子還在視場內。這個因為是有T Point、PEC及ProTrack配合才成的,單是開關PEC,拍木星已看到追蹤表現有些分別,至少明顯減少在那小視場內的浮游,因為我當時用的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投影拍攝,良像圈僅比木星圓面大些許而已,所以要求追蹤特別準。
- 若你用的調焦座會因手轉動濾鏡盤而走焦,似乎強度不大太適合拍高倍行星? 我關心倒是另一問題,Baader的濾鏡厚度是否均一,測試過是沒問題的,另外我的光學系統是否會因RGB不同而出現走焦,APM 203APO沒有這問題,鏡頭測試波段的532nm的Strehl很高,RB有少量色球差但交點仍在70%區,內外幅度相若,即以能量分佈去計,只要用綠光甚至白光調好焦便可以。
- 在視寧度好的晚上,即可推上500、600X目視的晚上,香港夏季及初秋在海邊每個月總有一兩晚這樣的日子,春天機會少些但視寧度隨時更好,我用羽毛電子調焦,以木衛圓面做對焦,正負一格即7.2um的行程便可看出焦準變化,這個很誇張的,所以視寧度好不好,在調焦時已心裡有數,當晚能拍出什麼東西,我甚至以這量化視寧度。
社長 寫:Subaru 寫:
還有一個問題, 就是用DFK可以用RGB alignment來減低大氣色差.
這正是我用DMK拍三原色的原因,我是不用L的,因為不可能從後期把大氣色差分解出來,歐洲有一套說法是拍行星本質上跟深空不同,縮短RGB的曝光,但加入L又會帶來其他問題,所只用拍RGB便可以,不應拍L。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