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aru 寫:這也是正常的, 造f/4的難度比f/6高頗多.
我主要是指CFP250本身的副鏡有30%水平,而且是量產品,所以不會寄望在行星方面有很突出的表現。
純f4本身,自從三年前David的Obsession 18UC回來,跟203APO比拼過後,我已對短焦牛反改觀,至少造工良好,副鏡只有18%的,表現可以十分理想。
Subaru 寫:這也是正常的, 造f/4的難度比f/6高頗多.
Subaru 寫:昨天把主鏡拆下來, 做個非常之隨便的測試.
主鏡的光學面直徑, 交足功課, 足254mm.
鏡面中有一個白色圓圈標記, 經量度, 偏了1mm, 可惜在再貼好之後, 清洗鏡面時沖走了這個貼紙, 日後要再貼過.
跟著再拍Ronchi-gram, 見不到有明顯的環形區或低邊.
至於鏡面的平滑度及誤差數據, 就要認真一點做Foucault test才行.
Subaru 寫:主鏡的光學面直徑, 交足功課, 足254mm.
Subaru 寫:把鏡夾裝回時, 預留一張紙的空隙, 以免產生pinched optics.
Subaru 寫:下一步的project, 真想把focuser換成FTF, 再把主鏡交給技師refigure, 提高precision.
社長 寫:Subaru 寫:把鏡夾裝回時, 預留一張紙的空隙, 以免產生pinched optics.
謝謝分享,這看似無關重要的一點,郤是大家所忽略的,能否說說如何做? 夾好後再把紙拉走或如何? 或改用其他彈性"介質"但留在那裡。
Subaru 寫:反射鏡是first surface optics, 我的標準是zero pressure exerted. 之前用組裝的長焦牛頓, 只要鏡夾有極輕微的力管住主鏡, 已經可以見到pinched optics, 所以我現時會用zero pressure的概念去做.
Subaru 寫:以我的經驗來看, 要把一支牛頓鏡完全發揮, 是有頗多地方要注意的. 用APO折射就可以簡單直接得多. 雖然APO折射的價錢較高, 但以performance / (total cost + total effort + tuning time + 麻煩程度) 來計, 我覺得折射鏡的performance / (cost + trouble) ratio其實是頗高的.
社長 寫:Subaru 寫:下一步的project, 真想把focuser換成FTF, 再把主鏡交給技師refigure, 提高precision.
若手上沒有FTF要買的話可以找我,有不少現貨![]()
社長 寫:若要高效,及穏定的光學應付打游擊的環境,以Officina Stellare RH200最好,口徑200,焦距600,光圈是 f/3,但代價是貴。
這台牛反比鐵筒的造工好一級,堅固高些更容易維持光軸精確,副鏡又大些,基本上為深空攝影而優化,當然若要求高些,我會把調焦座改為羽毛調焦。
我置了一台在西藏用來招呼朋友,但未有正式用過,照片相信問Subaru會好些,參考性更高。
Subaru 寫:這是我用CFP 250mm f/4牛頓式反射鏡加Paracorr2及OSC CCD拍的開光照:
http://www.astrocafe.hk/viewtopic.php?f=17&t=2186&p=16328
http://www.astrocafe.hk/viewtopic.php?f=17&t=2179&p=16240
Skywatcher的Aplanatic Super Coma Corrector也剛剛到手, 雖然未有機會試拍, 但初步用目視看, 修正度感覺良好.
如果不是一定要大一點口徑, 8"的操作會比較方便一點, 一般業餘愛好者來講, 8"及800mm焦距已經好夠用.
cocowind 寫:Stellare是好东西,可惜买不起,太贵了
副镜大些为什么成优点了?副镜越大岂不是遮挡越多对比度越低。这个镜子的副镜是什么尺寸的?社長 寫:若要高效,及穏定的光學應付打游擊的環境,以Officina Stellare RH200最好,口徑200,焦距600,光圈是 f/3,但代價是貴。
這台牛反比鐵筒的造工好一級,堅固高些更容易維持光軸精確,副鏡又大些,基本上為深空攝影而優化,當然若要求高些,我會把調焦座改為羽毛調焦。
我置了一台在西藏用來招呼朋友,但未有正式用過,照片相信問Subaru會好些,參考性更高。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