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時間因為我代理產品的進出口量不多,庫存也很少,所以不能事後零星訂購鏡筒給個別磨鏡學員,唯有把鏡筒的錢都跟磨鏡班的一起收取,但現在一年進出口數十噸器材,火炭工作室的庫存量也很大,所以不必在課程收生時確認訂鏡筒數量,學員們到有需要時到火炭購買便可以。因此現在大家參加磨鏡班,付數百元買磨鏡材料便可以開始,按我在網上有限資料,太空館的課程除了六百元學費,另外也要付六百元材料費才可開始,即一千多元

當然我無興趣比較那丁點錢的分別,今天學磨鏡不是用來吃飯的技能,都是有閒錢的玩意,相信以香港人的風格,會更重視課程中能學到什麼,多於比較那三數百元。
這次磨鏡班非常成功,學員全部製作成拋物面,但我會把功勞歸於學員們,沒有他們的決心,我如何投入也徒然。正如前一兩屆的磨鏡班,也有好些學員完成拋光後便認為足夠了,那我亦尊重他們的意願。
但從剛剛發表的今屆太空館磨鏡班的31位學員光柵圖看到,除了第一片比較接近拋物面外(但也點小瑕疵,最好有機會用刀口儀看看),其他都連球面都不是,大多有區域性甚至散光等問題,我不清楚是光柵的質量造成,或是真正的鏡面形態?

http://hkastroforum.net/viewtopic.php?p=250628#250628
有一點你很清楚的,每一次磨鏡班總有個別一兩位學員如C Chan的,到初拋光完畢做刀口測試發現有散光問題,我們便要第一時間指導學員改善磨鏡手法,最後仍可出品理想的拋物面。
因為已往比較少看到太空館磨鏡班的全面測試結果,今年則例外,但只有1/31即3.2%學員能造出近似拋物面鏡,我個人的看法是尚很大的改善空間,至少我們每一次磨鏡班出品拋物面鏡的比率都高得多。
所以在你引述的帖中,其中有一位叫Wah!的愛好者說 "非速成,正統磨鏡班詳細認識磨鏡的每一個步驟,可以係暑假參加太空館磨鏡班",那現在的狀況,是否代表源自學員本身? 因為非速成、正統及詳細認識每一個步驟,而導師又肯投入教學,總不會出現這麼多散光及區域性問題

http://www.hkastroforum.net/viewtopic.p ... c&start=15
另外有數點想講講,那立叫layanata的愛好者說"若以方便為名,買鏡為實的經營手法,實值得商榷.",我認為只是兩個磨鏡班不同取向,不應視作哪個是營商、哪個較高尚。我和你都同意,花了不少時間磨好的鏡,能夠裝起來用會更美好。另外我也注重每位學員獲得的支援機會,至少以我個人的取向,就算有助教在場,我也不會招收太多學生,整體來說要有合理的成功比率才成。若這個世界經常談及8-2定律,即一個數量的學員參加課程,總有20%的人希望付出努力把事情做好,若最後做到拋物面的人連10%也沒有,我給自己的標準是課程設計有改善空間。至少你從2004年參加到現在,我們都每一次比一次好。
反過來,若有個別情況主辦單位希望採用另一取向,只要事先溝通,我認為問題不大。
至於那位Chanlunlun (我的理解是現職皇仁書院物理科陳玉麟老師)說"I wonder who will be so foolish to become the prey of Mr. Fong. ",是一個很嚴厲的用語。不過我有機會到圖書館找找八十年代中期,華僑日報每月第一個週五刊登的天文版,香港觀天文會推出的"磨製天文望遠鏡10小時保證完成班",磨製4.5寸短焦牛頓鏡,收費好像是400多元,當年他是活動導師,到後來他從工程界入職成為教師,當年他們成立的哈雷儀器社也關門了,所以大家沒特別醒起這段歷史而已。但我有時間請助手去找找華僑日報那廣告讓大家看看。但我會說他當年的課程設計,某程度上影響了我現在推行磨鏡班取向,所以我不認同我或他的教學方式會跟"foolish"戓"prey"聯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