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1 - iTelescope

Observing (Deep Sky) - 星雲、星團、星系攝影及觀測

M81 - iTelescope

文章

funoooo » 2012-02-26, 09:14

iTelescope - T20 - Wide Field
Telescope Optics : Takahashi FSQ-106ED
Mount: Paramount PME
Guiding: External
CCD: SBIG ST-8300C One Shot Color CCD
Cooling: -20C default
Observatory: Mayhill, New Mexico (New Mexico Skies)
900 sec (15min) - 1 shot RAW (without any process)

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use the iTelescope service. The first feeling is super "disable set lunch". You are no need to find the target, to adjust the scope, to position the target, to adjust the focus. You are only to key in the target, to setup the exposure timing, to setup the filter, to setup the dithering option, to pay the money. That is it. That is why you must get the nice image, otherwise they will refund the money back to you.

However, there is a lot of limitation. you also are no opinion to make the change. Everyone photo will be almost the same. All the operations will be control by computer and script. That is it.

Anyway, that will be good for anyone who want to take a nice picture without any hard time, just sit in front of computer. Key in few scr. Then you can go to do the other things or go to sleep, but you will lose the fun under the sky and control your "baby/wife" to get the nice picture. :mrgreen:

I have take a set of M81 picture. I will try to process it next week and post it later.

1.jpg
1.jpg (173.56 KiB) 被瀏覽 10888 次
最後由 funoooo 於 2012-02-28, 20:49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社長 » 2012-02-26, 09:47

近日看到不少愛好者用網上服務遙控天文台,感覺有點怪怪的。

例如樓上的照片,若是funoooo你自己架器材,或自己組裝Robo dome遙控拍的,就算效果差一些,相信也會贏得一致掌聲,但若如你說,"吃殘廢餐"以第三者架起的設施,在限定的系數下拍,始終那種參與性是很表面的,我甚至認為跟這個分別不是很大:

http://www.worldwidetelescope.org/

我的西藏天文台也買了萬多元的ACP程式,可以做類似你的iTelescope工作,我一來從沒打算收費讓人家用,但跟幾位Astrocafe談,合作拍些照片,他們的反應也不是想像中的熱烈,說到最後還是ownership這個問題。

對我來說,因為西藏天文台是我自己從策劃、採購、組裝一手一腳建起來,我想如何拍如何調系數都可以,因為那是我個人擁有的天文台,拍出來的照片完全是我的成果。但對例如Willis來說,就算他遙控我的天文台拍東西,他認為那張照片不完全屬於他,他很難高調或自豪的說:這是我的作品。Willis的想法是,用我的天文台拍一兩張照片玩玩可以,但他認為自己在香港用APM 105/650拍照片,也比控制西藏的同一APM 105/650拍滿足得多,因為光子是完全在自己控制下收集回來的。我相信這種心態,以鳥攝者來說,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所以我看iTelescope或worldwidetelescope,分別在於你可以用前者照片,說明自己有些參與度,所以是"自己拍回來的"。我要強調,我不反對亦無意貶低使用這類網上服務,但我個人不會用,亦感覺若這成為一種主流風氣,對天文發展並不是很正面。至少我每一兩個月可以到西藏調一下自己器材,拍幾張廣角深空,用大望遠鏡目視一下,但若你用多了iTelescope,不知道尚有沒有興趣在香港及東莞把望遠鏡架出來拍攝? :roll: 這方面對一些本來就是攝影高手的來說問題可能不大,他只是借助外國器材補一下香港很難補充的光子,但那最終作品已不完全屬於自己的,若本來攝影水平不高,同一台鏡在自己手上一直受到各樣問題干擾,那用國外現成器材拍一些水平好些的照片,某程度上是迴避了一些現實問題。所以你看我雖然心裡已有好幾年建立遙控天文台的想法,但也要花一兩年到台灣高山及西藏上生活了60天以上,累積經驗才走出這一步,所以我現時建立西藏天文台,是累積了不少實質的經驗,將來可以讓我在現在基礎上再上一層樓。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David » 2012-02-26, 10:09

社長 寫:我的西藏天文台也買了萬多元的ACP程式,可以做類似你的iTelescope工作,我一來從沒打算收費讓人家用,但跟幾位Astrocafe談,合作拍些照片,他們的反應也不是想像中的熱烈,說到最後還是ownership這個問題。


That's why I had never been too excited about the Robotic Telescope Project you wrote many years ago which is now under Hong Kong Space Museum.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社長 » 2012-02-26, 10:19

funoooo 寫:That is why you must get the nice image, otherwise they will refund the money back to you.


至少對我來說,這也不是一個好現象。

過去兩星期,我的西藏天文停頓了,因為要等加拿大急發一個光敏器過來,又正值藏曆新年要等人手配合換上。當然我可以人手調節圓頂轉動角度配合望遠鏡拍攝,只是有點懶不想通宵坐在電腦前操作,但若要拍些突發天象或彗星等還是可以的。我不抱怨,因為這是運作一個自己天文台的必經階段。

我不會埋怨天文台自11月組建以來遇到的大大小小問題,反而慶幸自己差不多遇上所有可以出現的問題而又一一解決了,那種換來的經驗,是無價的。我很肯定的說,僅過去四個月,我新掌握的天文攝影技術,比之前的四年還要多。我甚至跟人家說,幸好我幫人家建的天文台都沒遇過什麼問題,反而自己的是選在最環境最嚴苛的西藏建立,把所有可以出現的問題都一下子浮現出來,那我日後應對用戶的問題便遠有信心得多了。

所以我的西藏天文台,運作正常時可以給我很多好照片,反正都建好了,拍些50小時曝光的也沒有什麼額外成本,也可每數個月上去換一些器材拍些不同主題,現時也不時受到一些外地的邀請幫手做些如掩星等觀測(當然也是另一學習機會了),若是第三者設施就沒有這自由度了。若西藏天文台出現問題,我也不會看得很負面,因為我知道那是我另一次累積經驗的機會,畢竟現在已有些西藏青海的天文觀測站,我已參與籌建。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社長 » 2012-02-26, 10:29

David 寫:
社長 寫:我的西藏天文台也買了萬多元的ACP程式,可以做類似你的iTelescope工作,我一來從沒打算收費讓人家用,但跟幾位Astrocafe談,合作拍些照片,他們的反應也不是想像中的熱烈,說到最後還是ownership這個問題。


That's why I had never been too excited about the Robotic Telescope Project you wrote many years ago which is now under Hong Kong Space Museum.


那亦是跟營運方式有關。

10年前剛出現合作問題,大家鬧得面紅耳赤時或許會認為政府部門是對的,但十年過去,也真的剛好十年,我個人赤手空拳跑上西藏建立了一個天文台,甚至全球最大的304APO雙筒也快將實現,但太空館的那望遠鏡郤還是靜止不動,那問題根源在哪裡是很明顯了。推諉或許可以蒙蔽群眾一時,但最終時間會道出真相。

公道點說,若花248萬建一個可以服務全港二千間中小學幼稚園的天文台,可以網上廣播,可以接受預約操作,可以接待到場觀星者,每間學的成本才1000元多點,十年下來根本不算什麼錢。作為一個服務整個香港的中央設施,甚至輔助推動後來的新高中課程,也可分擔一下可觀的工作壓力(觀星條件也好一些),但要把這樣的設施營運得當,的確是要很投入的心態才成。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Subaru » 2012-02-26, 21:56

社長 寫:近日看到不少愛好者用網上服務遙控天文台,感覺有點怪怪的。

例如樓上的照片,若是funoooo你自己架器材,或自己組裝Robo dome遙控拍的,就算效果差一些,相信也會贏得一致掌聲,但若如你說,"吃殘廢餐"以第三者架起的設施,在限定的系數下拍,始終那種參與性是很表面的,我甚至認為跟這個分別不是很大:

http://www.worldwidetelescope.org/

我的西藏天文台也買了萬多元的ACP程式,可以做類似你的iTelescope工作,我一來從沒打算收費讓人家用,但跟幾位Astrocafe談,合作拍些照片,他們的反應也不是想像中的熱烈,說到最後還是ownership這個問題。

對我來說,因為西藏天文台是我自己從策劃、採購、組裝一手一腳建起來,我想如何拍如何調系數都可以,因為那是我個人擁有的天文台,拍出來的照片完全是我的成果。但對例如Willis來說,就算他遙控我的天文台拍東西,他認為那張照片不完全屬於他,他很難高調或自豪的說:這是我的作品。Willis的想法是,用我的天文台拍一兩張照片玩玩可以,但他認為自己在香港用APM 105/650拍照片,也比控制西藏的同一APM 105/650拍滿足得多,因為光子是完全在自己控制下收集回來的。我相信這種心態,以鳥攝者來說,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所以我看iTelescope或worldwidetelescope,分別在於你可以用前者照片,說明自己有些參與度,所以是"自己拍回來的"。我要強調,我不反對亦無意貶低使用這類網上服務,但我個人不會用,亦感覺若這成為一種主流風氣,對天文發展並不是很正面。至少我每一兩個月可以到西藏調一下自己器材,拍幾張廣角深空,用大望遠鏡目視一下,但若你用多了iTelescope,不知道尚有沒有興趣在香港及東莞把望遠鏡架出來拍攝? :roll: 這方面對一些本來就是攝影高手的來說問題可能不大,他只是借助外國器材補一下香港很難補充的光子,但那最終作品已不完全屬於自己的,若本來攝影水平不高,同一台鏡在自己手上一直受到各樣問題干擾,那用國外現成器材拍一些水平好些的照片,某程度上是迴避了一些現實問題。所以你看我雖然心裡已有好幾年建立遙控天文台的想法,但也要花一兩年到台灣高山及西藏上生活了60天以上,累積經驗才走出這一步,所以我現時建立西藏天文台,是累積了不少實質的經驗,將來可以讓我在現在基礎上再上一層樓。

早在2009年, 我也玩過remote澳洲的rent-a-scope, 發覺都唔平.

對我來說, 是比較有興趣自己一手一腳去finetune支鏡、拍攝及處理一張照片. 當然對很多人來說, 如只求end result, 在香港的情況下用service provider的remote也是一條出路.

小時的目標, 也是一個已經達成的目標, 是用自製的望遠鏡來收集光子, 這種感覺非筆墨能形容.

假如拍攝全部都用鍵盤進行的話, 對我來說好像是另一份工instead of a hobby.

其實這東西在廿年前都做過, 只不過是我代替了現在的電腦, 朋友出聲及按快門! :lol: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社長 » 2012-02-26, 22:18

Subaru 寫:對我來說, 是比較有興趣自己一手一腳去finetune支鏡、拍攝及處理一張照片. 當然對很多人來說, 如只求end result, 在香港的情況下用service provider的remote也是一條出路.


以天文教育來說,我們可以用end result去做不同工作,那些架鏡調器材的不是必要過程。

但以天文愛好者,若非是科研來說,我很難認同去愛一個沒有過程的end result。

一個天文教授絶對可以請助理拍些照片回來研究,但一個天文愛好者,或準確點是天文攝影愛好者,用買回來的服務,操作一台自己也不懂得架設的器材去拍星,我不認為那張照片是他的。要知道那些介面只是一個拍攝的基本系數,但真正讓照片有個性的,還有一些更基礎的設定風格。

Subaru 寫:小時的目標, 也是一個已經達成的目標, 是用自製的望遠鏡來收集光子, 這種感覺非筆墨能形容.


這也是我下一步會做的,那台100 f7牛反還未有時間調好出去拍個痛快,我不排除帶到西藏拍些好東西回來:

viewtopic.php?f=20&t=886

Subaru 寫:假如拍攝全部都用鍵盤進行的話, 對我來說好像是另一份工instead of a hobby.

其實這東西在廿年前都做過, 只不過是我代替了現在的電腦, 朋友出聲及按快門! :lol:


若是西藏天文台,我認為跟"常規"拍攝沒本質分別,若我在香港用冷凍相機拍,一樣用autoguider一樣自己做dithering,甚至不管是圓頂或趟頂房也可以用Boltwood cloud sensor自動關上東西,那我現在的操作只是用香港一台電腦用remote desktop操作西藏的電腦(或ACP的介面),中間多了一層互聯網而已。若我在香港的樓頂有自己的圓頂,我也可以在樓下用另一台電腦用LAN去控制天台那台,所以本質沒什麼分別,可以說只要用冷凍相機,就是按鍵。亦是同一原因,當我用單反時,我不希望導星器要用電腦,那亦是我選LVI的原因,因為SG4仍有些東西要接電腦設定,還要是serial port :?

但若遙控天文台是服務供應商的,自己連技術細節也不懂,那就是另一個故事。或許像付錢一位有經驗的朋友到濕地公園用一台他很懂但我不熟的器材拍些鳥片回來,然後說是自己的,以我個人來說已過了自己介定ownership的底線。

不要介意,純和而不同的個人觀點。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Subaru » 2012-02-26, 22:42

社長 寫:若是西藏天文台,我認為跟"常規"拍攝沒本質分別,若我在香港用冷凍相機拍,一樣用autoguider一樣自己做dithering,甚至不管是圓頂或趟頂房也可以用Boltwood cloud sensor自動關上東西,那我現在的操作只是用香港一台電腦用remote desktop操作西藏的電腦(或ACP的介面),中間多了一層互聯網而已。若我在香港的樓頂有自己的圓頂,我也可以在樓下用另一台電腦用LAN去控制天台那台,所以本質沒什麼分別,可以說只要用冷凍相機,就是按鍵。

對, 我近來用CCD影, 也是按鍵去拍. :mrgreen:

我覺得最大的部份, 是要自己解決那些mechanical, optical, electronics, 及configuration上的問題. Setup完及finetune之後, 絕大部份便是按鍵工作.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社長 » 2012-02-26, 23:13

Subaru 寫:我覺得最大的部份, 是要自己解決那些mechanical, optical, electronics, 及configuration上的問題. Setup完及finetune之後, 絕大部份便是按鍵工作.


對,所以沒有前期工作,拍出來的照片,其實不是自己的。

我沒細看iTelescope條文,或許法律上付了費買了這服務拍了一張照片,便擁有版權,但玩業餘天文,我相信大部份不並不追求這種有名無實的擁有方式。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Subaru » 2012-02-26, 23:18

社長 寫:
Subaru 寫:我覺得最大的部份, 是要自己解決那些mechanical, optical, electronics, 及configuration上的問題. Setup完及finetune之後, 絕大部份便是按鍵工作.


對,所以沒有前期工作,拍出來的照片,其實不是自己的。

我沒細看iTelescope條文,或許法律上付了費買了這服務拍了一張照片,便擁有版權,但玩業餘天文,我相信大部份不並不追求這種有名無實的擁有方式。

或許這就是"照片的生命".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社長 » 2012-02-26, 23:55

Subaru 寫:或許這就是"照片的生命".


也正是我架設了西藏天文台,才在過程中發現不同的優化方式,拍出來的照片風格也有點分別,沒兩個月前我還以為有了遙控天文台,拍出來都是倒模一樣的照片。

我承認有些東西之前看得太表面了。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willis » 2012-02-27, 09:49

我認為「殘廢餐」是有他的市場價值。就像McDonard's一樣,有人覺得好,所以McDonard's就長做長有。不過真正懂得品嘗的食家,有得選擇的情況下,相信不會吃McDonard's的。我相信真正愛好天文的攝影者,不會愛吃「殘廢餐」。對於我來說,自己一手一腳把星空攝下,解決細節的問題,把經驗累積,思考優化的方法,能把有用的資訊和人分享,才能擁有最大的滿足感。就算自己的照片給人家的iTelescope相比下去,都不是問題。就算利用iTelescope出到十分美麗的相,可能是反映自己的後製能力高強。不過後製能力如何高強,也不能自己架設一所遙控天文台。只有自己的實戰經驗,才能了解個中困難和重點。正如社長說,好幾位astrocafer都不是十分熱衷使用他的遙控天文台。對於我來說,使用他的遙控天文台,主要是學習有關的操作和後製。絕對不能成為天文興趣的主菜。製作出來的相,我只能當作team work,集體創作,個人的滿足感是有,不過不大。為了增加滿足感和擁有感ownership,如果時間許可,我會跟社長到西藏,幫手執頭執尾,實地了解天文台的情況,學多一點點。這樣和人家談起天文台,也有一些經驗。正如日前和funoooo聊天,他說:「玩iTelescope,只要在家中按幾下,醒來便成,我影和你影沒有大分別!」。
我同意iTelescope是快速出相的工具,也可幫助提供學習後製的材料,這是好事,但不能成為主菜。作為興趣,自己動手做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一個認真的天文愛好者,經常吃天文殘廢餐,自己也會變成天文殘廢的。經驗是無價!正如我在過去一年在測試不同的平場鏡的時間之多,相信比一般同好多,所以當大部分同好通常說某某平場鏡表現不錯時,我知到這只是mix and match的問題,而且就算平場鏡在一支望遠鏡的表現差勁,有時只要改變後對焦少於1mm,世界就改變了!這些經驗是重要的。如果無實戰,我會相信平場鏡是plug & play的。說到尾問自己會不會玩iTelescope,答案是有機會的。我想試的原因是想了解一些貴價的器材的表現是怎樣。醉翁之意不在酒。
Tak FS60C, APM-LOMO 80/480, APM-TMB 105/650, SW Black Diamond 120ED, Borg 125SD, SW 12" Dobs , Lunt LS35T, Lunt LS80T
TMB Super Mono 4mm, Pentax XO 2.5mm,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Nagler (2-4mm, 3-6mm, 13mm), Ethos (3.7mm, 6mm, 10mm), Explore Scientific 100º (14mm, 20mm)
DBK 21, DMK 21, DMK 41, DMK 51, ASI 178MC
Nikon D810A, Canon 5D II, Fujifilm X-T10
頭像
willis
全域版主
 
文章: 152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7:50
來自: HK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社長 » 2012-02-27, 13:18

willis 寫:就算自己的照片給人家的iTelescope相比下去,都不是問題。就算利用iTelescope出到十分美麗的相,可能是反映自己的後製能力高強。


總覺得你有點底氣不足  :lol:

日前和David談,廣角有廣角的美,我也相信你可以在香港某些最理想的地點拍到這樣的照片:

viewtopic.php?f=17&t=1759

另外我在西藏的四個月測試經驗所得,就算在理想的天空下,至少以f6.2光圈計,3小時曝光是拍一張好照片的起步、10小時會有些看頭,但真正deep的深空照,可能真的要30到50小時曝光。若以目前計劃中的500 f4牛反計,可以把時間減低一半。

我的西藏天文台是貴買儉用,每月的維護費就是98元人民幣的4Mb上網費,天文台本身可以保值之餘,對我來說是在一片百多萬平方公里的觀星樂土上進可攻退可守的據點,你認為我還要在北半球其他地方觀星?而iTelescope則是一邊拍一邊付錢。

willis 寫:製作出來的相,我只能當作team work,集體創作,個人的滿足感是有,不過不大。為了增加滿足感和擁有感ownership,如果時間許可,我會跟社長到西藏,幫手執頭執尾,實地了解天文台的情況,學多一點點。這樣和人家談起天文台,也有一些經驗。


剛和dreamscope談好了方案,我的天文台今天望遠鏡及相機全部到位後投入總額超過100萬元,為了協助你的滿足感及ownership,有沒有興趣入股? 25%、30%、50%都可以 8-)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willis » 2012-02-27, 15:44

社長 寫:我的西藏天文台是貴買儉用,每月的維護費就是98元人民幣的4Mb上網費,天文台本身可以保值之餘,對我來說是在一片百多萬平方公里的觀星樂土上進可攻退可守的據點,你認為我還要在北半球其他地方觀星?而iTelescope則是一邊拍一邊付錢。

雖然當老師不是窮的一族,只是中產,但要有自己的遙控天文台不是易罷!我現時只能做到在香港打游擊,儲一點錢,就出外觀星。天文台和iTelescope都不是我杯茶。

社長 寫:剛和dreamscope談好了方案,我的天文台今天望遠鏡及相機全部到位後投入總額超過100萬元,為了協助你的滿足感及ownership,有沒有興趣入股? 25%、30%、50%都可以 8-)

在這事上,我比較喜歡東華三院的政策,「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言的話,錢又無,力又無,我便是菠蘿雞。 :oops:
Tak FS60C, APM-LOMO 80/480, APM-TMB 105/650, SW Black Diamond 120ED, Borg 125SD, SW 12" Dobs , Lunt LS35T, Lunt LS80T
TMB Super Mono 4mm, Pentax XO 2.5mm,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Nagler (2-4mm, 3-6mm, 13mm), Ethos (3.7mm, 6mm, 10mm), Explore Scientific 100º (14mm, 20mm)
DBK 21, DMK 21, DMK 41, DMK 51, ASI 178MC
Nikon D810A, Canon 5D II, Fujifilm X-T10
頭像
willis
全域版主
 
文章: 152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7:50
來自: HK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funoooo » 2012-02-27, 16:17

今次拍攝後感覺良好:
1. 可以用到超高級望遠鏡及器材
2. 成功率奇高
3. 可以拍到一些根本香港環境及器材拍不到目標
4. 一定有成功感
5. 如果有什麼特別天文目標,不用怕因天氣及地域性而導致錯過!

但:
1. 缺乏成功感,是很矛盾。始終好似假手於人。自己只做按"快門"吧了!
2. 缺乏了天文拍攝那種在星空下之苦與樂!

我個人覺得不需去比較自已一手一腳拍攝及遙控天文台。各有各優點,各有各精彩。總之大家玩得開心才重要。

我會著手 process 我個 1.5 hr M81, 稍後 post 上。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社長 » 2012-02-28, 00:27

funoooo 寫:我個人覺得不需去比較自已一手一腳拍攝及遙控天文台。各有各優點,各有各精彩。總之大家玩得開心才重要。

我會著手 process 我個 1.5 hr M81, 稍後 post 上。


期待下一個版本  :)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M81 - iTelescope

文章社長 » 2012-02-28, 02:14

willis 寫:雖然當老師不是窮的一族,只是中產,但要有自己的遙控天文台不是易罷!我現時只能做到在香港打游擊,儲一點錢,就出外觀星。天文台和iTelescope都不是我杯茶。


我個人取向,中產理應跟工作收入無關,而是看擁有多少資產,重點是那個"產"字。例如不靠工作而擁有的有形無形資產足夠產生穏定的現金流去維持中等水平的生活,那才叫中產。所以我跟你現時都不屬中產,因為我倆都要工作去維持普通的生活水平,當然你的公積金是很可觀的,只是未能即時提供可用的現金流而已。

話說回來,我建立西藏天文台背後有很多週詳考慮,只是機會來了我及時把握即時行動,不明就裡的才以為那是衝動。例如我30歲那年決定不再打工,當時同事都笑我,現在我證明了決定沒有錯。建立一個遙控天文台,只是把一些我認為根本不是人做的工作交給一套自己設定的機器去代勞,我2010年到台灣高山多次,也跟你試過連續七晚通宵在武嶺拍攝,我算是測試了自己的極限,知道這種方法不能突破。但建了遙控天文台不代表我會放棄手動拍攝,反而可以讓我更多時間去拍行星月面,又或者人在西藏時注意拍星流跡或Time lapse。

我同意funoooo說的自己開心便可以,他用iTelescope,你打游擊,我則遙控之餘又手動拍攝其他主題。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深空及星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