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小時曝光的M81 M82

Observing (Deep Sky) - 星雲、星團、星系攝影及觀測

16.5小時曝光的M81 M82

文章

社長 » 2012-02-06, 22:44

這張只是初步疊加的L通道,沒做什麼後期處理,只用了低對比度嘗試把那些Integrated Flux Nebulae拉出來,算是勉強看到,但仍要大幅累計曝光時間,我估計要50小時以上才成。

APM 105/650
ST8300M
Paramount ME
L Channel 33x1800s

目前L通道尚未完成,發現西藏的晴天率雖高,秋冬天大概有90%晚上可以拍攝,至少從11月至今三個月都是這樣,但並非每晚的視寧度都適合拍攝,例如正常是我的每像素取樣度是1.7",自動調焦的HFD數值會少於3,但上週視寧度不好的晚上,特別是拍月亮那晚,整晚有15Km/h的陣風,HFD值是在5以上的,拍出來的星點十分肥大。

viewtopic.php?f=16&t=1837

關於HFD vs FWHM值的定義:

viewtopic.php?f=18&t=1764

昨晚和今晚都在拍RGBHa通道,每個通道都差些許才夠3小時曝光,今晚繼續,但透明度十分之差,可能要明後天才成了。

天文攝影和很多事情都一樣,不能一步登天,也希望透過一個個目標去實習,參考國外的高水平作品作模楷,練習好自己的拍攝及後期處理技術,最終出些好圖。在1998年菲林年代放下天文攝影,到2010年初在數碼年代重拾這玩意,又同時在累積數碼器材及組建西藏天文台,進度不快但總算穏步向前,希望在今年內能把自己的水平推上比較理想的水平吧。

這張是我的參考作品之一,那些Integrated Flux Nebulae很漂亮:

http://apod.nasa.gov/apod/ap080512.html

關於Integrated Flux Nebulae:

http://www.galaxyimages.com/UNP_IFNebula.html

這張照片人家用f3.75光圈也拍了20小時,我用f6.2要用上50多小時了,50小時不是大問題,反正是自動化拍攝,只是目前天文台尚有些小問題支解決,不是百發百中而已。但論解像度,我的每像素1.7"跟他的1.2"似乎相差不太,但照片郤有明顯看分別.... :(

http://www.dreamscopes.com/pages/2010/1 ... elm_02.htm
附加檔案
M81 M82 33x1800s L.JPG
M81 M82 33x1800s L.JPG (1.93 MiB) 被瀏覽 5562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16.5小時曝光的M81 M82

文章universe24 » 2012-02-07, 14:06

对焦应该可以再好点吧?还是这被seeing给搞砸了?

建议社长做flat-field处理后再来衡量那些背景星际云气所需的曝光亮。Seeing差也会导致效果欠缺理想。

或许需要在单张的曝光时间上作些调整来减少seeing带来的问题。社长都把单张曝光时间推向另一个极限了。
頭像
universe24
 
文章: 1237
註冊時間: 2010-02-13, 16:41

Re: 16.5小時曝光的M81 M82

文章社長 » 2012-02-07, 14:51

universe24 寫:对焦应该可以再好点吧?还是这被seeing给搞砸了?

建议社长做flat-field处理后再来衡量那些背景星际云气所需的曝光亮。Seeing差也会导致效果欠缺理想。

或许需要在单张的曝光时间上作些调整来减少seeing带来的问题。社长都把单张曝光时间推向另一个极限了。


對焦肯定可以再好一些,個別照片拍攝時,M81, M82仰角只有十多度 :oops:

樓上的星點,單張看沒有那麼大,主要是接曲線是肥大了。

或許我應該挑一些才疊加,老是一個晚上對著同一天體拍10小時,有點過份的。

樓上的flux就是做了平場才能展現出來,但不太理解你說的"做flat-field处理后再来衡量那些背景星际云气所需的曝光亮"是什麼意思? 望說明一下?

我也發現單張15或20分鐘是比較合理的,只是我想試試在這天空下,30分鐘會有什麼模樣而已。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16.5小時曝光的M81 M82

文章社長 » 2012-02-07, 16:59

universe24 寫:对焦应该可以再好点吧?还是这被seeing给搞砸了?

建议社长做flat-field处理后再来衡量那些背景星际云气所需的曝光亮。Seeing差也会导致效果欠缺理想。

或许需要在单张的曝光时间上作些调整来减少seeing带来的问题。社长都把单张曝光时间推向另一个极限了。


上一張15x900s即3小時45分曝光的B通道你看,解像度明顯好些的,局部截切25%出圖:

這個區域很有趣,那些flux造成的背景(應是前景)亮度不均,要做好dark和flat才會出來,而且LRGBHa看來都不一樣,真的好像看看最終成品如何 :roll:
附加檔案
M81 M82 15x900s B.JPG
M81 M82 15x900s B.JPG (1.84 MiB) 被瀏覽 5513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16.5小時曝光的M81 M82

文章universe24 » 2012-02-07, 20:05

这个B通道好很多了;那个所谓L通道其实是UV/IR cut滤镜吧?是同一个品牌的滤镜?
很有兴趣想看看 R通道的样子... :roll:

那些背景云气应该就是所谓的星际尘埃吧,在红外线的强度应该比其他波段来得好,毕竟温度很低。

"做flat-field处理后再来衡量那些背景星际云气所需的曝光亮"
由于照片看起来好像没有做平场的样子,所以以为云气不出来是因为没有做flat-field。至于所谓的曝光亮,就是以目前的叠加结果去推算还需要多少的曝光时间把云气与背景噪讯拉开距离。
另外,社长的叠加方式是什么?Median?可以试试Sum看看怎样。
頭像
universe24
 
文章: 1237
註冊時間: 2010-02-13, 16:41

Re: 16.5小時曝光的M81 M82

文章benben88 » 2012-02-07, 22:52

Yes , the B channel can resolve the double star at lower left of M81 and the background is flux or gradient ?
benben88
 
文章: 299
註冊時間: 2010-03-01, 18:50

Re: 16.5小時曝光的M81 M82

文章社長 » 2012-02-07, 22:55

benben88 寫:Yes , the B channel can resolve the double star at lower left of M81 and the background is flux or gradient ?


Not gradient.

It's the flux, but appear different in R, G, B channel :roll: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深空及星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