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oooo 寫:社長,
究竟 Imagesource 那些 camera 合不合拍深空?
現在有點混亂!!
DBK51合不合? 要 8000 多元買細 size ccd, 而且沒有冷凍.
現在友壇正推 ASI 130 及 QHY 有專攻行星 CCD. 千多二千已 O.K.
DBK51 強在那裡? 優點在那裡?
望社長指點指點!

若你本身有映美精,貪玩用來拍拍是無壞的,但效果連一部SBIG的入門機ST402ME都比不上,因為我用過ST402ME好一段時間。
映美精只有8 bit,拍行星月面計,在Cloudynights上很多人認為分不出跟12 bit的有任何分別,但拍深空會稍遜了。另外也有其他不同限制,所以用同樣的錢買一部單反,效果已是天淵之別。冒犯講句,今天看到圈內很多人的器材換來換去,但連2005面世的350D應有水平也未拍出來。當很多人從ToU Cam換成映美精,又或者映美精DMK21換成映美精618系,影像質量都大幅提升,但我看不到同樣的情況出現在近年的導星器、單反、攝星鏡的購物狂潮上。
自己搞冷凍也是可免則免,因為只有冷凍沒法恆溫在那一溫度,仍會有些問題的,例如暗場就不準確,所以冷凍單反若能做到恆溫便更完美,否則付出大(例如耗電量)但仍未完全解決本質上的問題。
QHY我沒用過,但推出多年似乎優質的行星月面照仍是以映美精為主流。
ASI 130從規格功能上很值得關注,我也會繼續關注。
我相信DMK51會比DBK51實用性高得多,特別在太陽方面,因為在600mm焦距下僅可容納整個日面,對Ha太陽拍攝者來說,不用併合照片是很方便的,另外在月面上也可發揮得好,雖然高解像度月面照一般來說以DMK31為較理想妥協(見下),另外拍行星的愛好者,若用上大鏡,例如30公分以上的,因為亮度充足,那有個別情況會延長有效焦距及用上DBK31或DMK31拍攝(31, 41系的像素是4.6um,比21系小點),以提高取樣度,另外因為若焦距超過10000mm時,21系拍木星這大圓面會很緊張。
我的DMK31月面照:
viewtopic.php?f=16&t=973&start=20viewtopic.php?f=16&t=973#p9008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