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Tam 寫:很久沒進來看POST,原來已發展到這個階段~
需準備的東西還真多啊
=================
(題外話)
看到社長談及USB線,我就想起了一些東西,在如此精確的儀器上,我好奇USB線會否影響到其表現以及精度,因為我最近花了一輪時間研究音響用的發燒USB線材(數千至萬都有),發現用於電腦硬盤傳輸時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使用不同USB線時的測量也會有明確的變化,發現好的USB線會因在抗干擾能力以及避免天線效應方便做得更好,加上輸電情況的改善(5V),從而達至更穩定和高效的訊號傳輸效果,所以我懷疑在天文儀器上,會否一條好的USB線也會為追蹤精度帶來幫助。
說到準備,這個系統組合的確對我來說是一個大考驗,要在千里之外遙控一個天文台進行精密觀測,面對的是嚴寒、高原、強輻射的環境,不是容易的事。那是要求對光學、機械、金工木工、土木建設、電子、電腦及軟件等都有些認識才能,要知道觀測站是按我的構思去建,但人家收了錢造好建築物後那東西是否能用,我還是要承擔後果的。
因為星河科研社不是一所大學科研機構,也沒有整個天文會社結合的力量,說白了就只有用個人資源及一雙手去把天文台建立起來,能夠獲得有經驗人士的電郵及口頭諮詢,已是褔份。所以若我能把這計劃實現,香港也有好些有能力的人能去做同樣甚至更厲害的事。
談到USB線,這是個好問題,可以這樣分析幾條連線,或許Steven可以建議一下哪些品牌的USB線及可用最長長度?
- Paramount:很慢的溝通訊號,用原厰提供的5M連線便可以
- STi:跟Paramount一樣,大概就是每秒一幅480x640的圖片吧,而且訊噪比要求不算高
- ST8300M:這個比較敏感,以一般每十多分鐘一幅8.3M像素照片計,速度很低但質量要求應該是高的,那我只能相信SBIG提供的連線了
- 全天魚眼鏡:這個距離最長,兩段5M的USB線中間我要加入供電源才成,但因為影像要求不是那麼高,看到便算了
- Boltwood Cloud Sensor:要求的敏感度比ST8300M要高,它是用自己的150呎串聯線,是經過測試調校才出厰的,暫時看表現很理想
- 圓頂內的監察用相機:包括映美精DMK21、可擺動的webcam、Microsoft攝像頭等,能看到室內影像便算,問題不大
- Maxdome圓頂控制:單是天窗及轉動之間的通訊才用8Hz無線連結,之後用10米的9針串連線接至電腦,要求尚在正常範圍內
當然我肯定有些問題日後或會浮現,但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了,或許Steven可以幫手參詳一下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