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David » 2011-09-18, 16:10
第二夜在營地的晚上,終於天朗氣清,萬里無雲,可以找尋一些重未看過的天體,令我能成功完成觀察M1至M45深空天體的計劃。首先描述用15x50雙筒鏡觀察的情況:
在暗的地方找尋深空天體和在香港很不同,在香港是由一粒星跳到另一粒星,最後找到天體的位置,卻未必會看到這天體。在新疆,雙筒鏡下的星超多,星的數量遠多過Sky & Telescope 的星圖,難以用跳星法,但只要胡亂地在目標附近找尋,便通常會看到這些深空天體。
Kemble's Cascade是其中一個最先觀察的天體。由於那個地區沒有明顯的星,用跳星法尋找實在太難,於是決定胡亂觀察,其實很容易找到。這是由接近20多粒星形成的一條直線,用15x50雙筒鏡剛好全個看到,很特別。
M5也很快找到,和M22差不多,不覺得有什麼特別。
M81和M82在同一視場清楚看到,M82的光較集中,M81較大,表面光度因而較暗,難怪在香港沒有機會看到。
M101也是一個很大、光度暗的星系,在北斗尾「亂掃」已可找到,原來非常巨型。
M51也可以用雙筒找到,較M101小很多,沒有很大的震撼。
第一次自己找到M15,原來它是很細小的,不似M22等明顯是一個球狀的天體,光度較集中,和鄰近的星看來便好似雙星般,只是M15肥少許。
M2在M15的下方,樣貌也是好像一般的球狀星團,在雙筒鏡下沒有什麼特別。
仙后座附近的星團,都是NGC663用雙筒觀察最可觀,M103也可見,ET星團太細小,未能感受它的ET狀,用C8觀察更理想。
英仙座雙星團可以用肉眼看到,用15x50觀察非常燦爛,剛好全個看到。第一次留意與其相連的Stock 2,這是一個非常巨大但頗暗的星團,沒有什麼特別。
首次看到天鵝座M39星團,一大堆星集中在一個三角形的範圍內,外形獨特,頗為大型。
M39旁在同一視場看到一個長條形的暗星雲B168,非常明顯,相信在香港是不可能看到。
由天鵝股經B168再繼續前進便會到達蝎虎座(Lacerta),那裡有兩個巨型星團NGC 7243 (Caldwell 16)和NGC 7209,感覺上沒有什麼特別。其實天鵝座附近太多星,周圍都好像有星團,星團間到處都好像有暗星雲。
提到暗星雲,不得不提M24。這只是一堆星,沒有什麼特別,但在這個光害極少的地區,M24內不少暗星雲都現形,為這團星帶來很立體的感覺。
用雙筒鏡看雙星天鵝座61雙星,很明顯是一對橙色和藍色的雙星,距離頗大,分解完全沒有難度。
M31和在香港觀察好像沒有太大分別,沒有什麼特別結構,看不到M32和M110,頗為失望。
仙女座Almach雙星附近有一個巨大的NGC752星團,有兩個滿月那麼大,頗為光亮,形狀如同一隻靴,非常特別。
竟然輕易找到M33這個表面光度頗低的巨型鄰近星系,雙筒鏡下,它的大小和外形和M101差不多。
日出前,冬季星座出現。很容易找到金牛座NGC1647星團,非常似球狀,此外則沒有什麼特別。
初學者在香港不容易很快找到的M36、M37和M38,在這裡用雙筒鏡「亂掃」已可觀察到。
- 附加檔案
-

- _MG_7089.JPG (93.58 KiB) 被瀏覽 8817 次
-

- _MG_6648mod.JPG (136.33 KiB) 被瀏覽 8817 次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