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2011 夏季星空

Observing (Deep Sky) - 星雲、星團、星系攝影及觀測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

mwtse » 2011-07-25, 01:12

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三日石澳觀星記錄

地點:石澳山仔路盡頭的公園。
器材:Skywatcher 8 吋反射式望遠鏡,杜蘇氏底座,SynScan Goto 功能,連接 SkySafari plus 使用。

希望大家不要介意看看一些水平低一點的觀星記錄。

約晚上八時到達,天已差不多全黑,天氣相當好,有陣陣涼風,沒有雲,但比較出奇的是沒有遇到其他觀星者,反而有幾個釣魚者路過,頭燈的光造成相當滋擾。

先開主鏡後的抽氣扇,加速主鏡進入熱平衡,但其實我並不知道有沒有實效,不過理論上有用。使用南方山頂的紅燈調準尋星鏡之後略為調一下光軸,原來忘了檢查底座是否水平,粗略的墊好底座,但就偷懶沒有再調光軸。開機後就使用兩星來校準 Goto。系統挑選了牧夫座的大角,位置地平線上 70 度,尋星鏡沒有天頂鏡,所以使用時的姿勢比較不舒服。雖然不是十分困難,但原來把望遠鏡指對方向,使要找的星出現在尋星鏡的視場範圍內對新手並不是想像中容易的,第二顆校準星是織女,由於望遠鏡自動轉向已把織女放到視場範圍內,所以非常容易便完成校準的工作。由頭計整個過程約 15 分鐘吧。

天上近天頂的地方有一個藍色的物件在空中飄浮,視直徑不足一度,相信是孔明燈,整個天的可見範圍都沒有雲,所以趁機會辨認星座,包括天蠍座、天秤座、豺狼座、射手座(只認茶壺)、蛇夫座、長蛇座、天琴座、天鵝座、天鷹座、武仙座(只認梯形)、牧夫座、室女座、后髮座、大熊座(只認北斗)、天龍座及小熊座,肉眼只能看見小熊 alpha(2.00 等), beta(2.05 等)及 gamma(3.02 等)反映北邊光害嚴重,另一邊射手座附近勉強可見淡淡的銀河。帶學生觀星時往往沒有這些閒暇慢慢去看星座,但事實上學生相當喜歡看星座,因為她們可以在偶然見到星星時認出各個星座,反而深空星體一定要使用望遠鏡,她們大多沒有機會自行觀測。

8:45 一直指著織女星的望遠鏡相信已達至熱平衡,於是關掉抽氣扇換上 9.7 mm 的目鏡以 123 倍觀看就在旁邊的天琴座 epsilon 雙雙星,勉強可以看出兩對星,轉向天鵝座 beta 輦道增七,黃色的主星和藍色的伴星形成美麗的對比。轉回天琴座觀看 M57 介指星雲,第一眼就可以辨認,小小的煙圈靜靜地懸掛在夜空中,是個容易觀察而有成功感的目標。

8:50 換上 21 mm 廣視場目鏡,把望遠鏡指向天鵝座的 NGC7000 北美星雲,預備的功課做得不好,加入 UHC 濾鏡未能辨認,或者看熟點資料再作嘗試吧。

8:55 觀看天鵝座的 M29 疏散星團,真的非常疏。

9:00 觀看旁邊的 NGC 6888 Crescent Nebula,星雲是看不到,但四顆光星構成的梯形卻很易認出。

9:05 狐狸座的 M27 啞鈴星雲,清晰可見。

9:15 轉到另一個天區,試找射手座的 NGC 6818 Little Gem Nebula 及旁邊的 NGC 6822 Barnard’s Galaxy,卻不成功。

9:20 看盾牌座的 M11 Wild Duck Cluster,沒有甚麼特點。

9:25 除下濾鏡,重找 Little Gem Nebula,這次看到了,換 13 mm 目鏡,仍舊很細小,勉強覺得不是星,但太細小不能辨認形狀。

9:30 射手座的 M22 球狀星團,不用濾鏡較精彩,21 mm 及 13 mm 目鏡觀察都適宜。

9:35 射手座的 M17 亞米咖星雲,辨識度很高,形狀像阿拉伯數目字「2」,21 mm 及 13 mm 目鏡,加濾鏡對比度較高。

9:40 射手座的 M20 三裂星雲,加濾鏡可見,但與書中的照片相去甚遠。

9:55 轉去另一個天區,天龍座的 NGC 6543 貓眼星雲,不使用濾鏡可見但非常細小。

10:00 轉回射手座,觀看 M8 Lagoon Nebula,使用 21 mm 目鏡觀看很美麗。

10:05 觀看天蠍尾巴後面的 M7 Ptolemy’s Cluster,這個疏散星團中心有五顆星整齊地排成一個弧度很輕微的弧形,只要辨認過一次便不容易錯過。

10:10 武仙座的 M92,另外一個球狀星團,使用 13 mm 觀看更美,可見由最光的核心部分漸變至較暗的外沿。

10:15 蛇夫座的 M10 球狀星團。

10:20 武仙座 M13 著名的武仙座星團 Hercules Cluster,非常狀觀。

10:25 天蠍座 M4前景的星星較清晰,背景的星星亦沒有那麼密集,與 M13 形成有趣的對比。

10:35 射手座 M23 疏散星團,數目很多的星形成幾個弧線,可以試用想像力看看像甚麼。

10:40 長蛇座 M16 鷹星雲Eagle Nebula,使用 21 mm 較佳,使用濾鏡只見淡淡的雲氣,未掌握如何辨認。

10:45 天蠍座 NGC 6231 疏散星團,可用 13 mm 觀看。

10:50 天蠍座 M6 蝴蝶星團,另一個可以用想像力的星團,比 M23 更精彩。

10:55 射手座 M54,非常細小的球狀星團,只見一個模糊的物體。

11:00 射手座 M70,非常暗的球狀星團。

11:05 天蠍座 M80,非常細小的球狀星團。

西邊開始有雲,而出發前列出的清單亦已看完,收拾好約 11:30 回程。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5, 09:33

很喜歡像謝sir這類平實的觀測報告,早前港大天文學會訪問我,問及如何把香港天文發展繼續推進,我認為最重要是還原基本步。多觀測,多拍攝,然後發表報告及心得,自然能影響更多的人投入天文。

論石澳環境,其最大優勢是現場沒有直接射入眼睛的街燈,也不會觀星期間跑頭野豬出來,或有群電單車開進來在你的器材或學生身旁擦過。法理上那是康文署場地,進行觀星教育活動也很適當。

昨晚我在港九新界都出沒過,早上赤柱的透明度不高,下午在西貢很好,晚上回到上水自家天台測試器材就不成了。原來在石澳的情況很好.... :roll:

論NGC7000北美星雲,我第一次看到還是在德國APM老闆Markus Ludes後花園自家觀測站,用他的Fujinon 25x150ED,配上兩片全球最大的UHC濾鏡看到的,因為之前沒有經驗,要他指導一下才看到。感覺是十分之大。石澳的天空,在最清朗的日子應好不過Markus的觀測站,我有點懷疑能否清晰看到,或許對比度高的折射鏡會好些?反而口徑不是關鍵 :roll:

viewtopic.php?f=13&t=85

NGC6888 以我的先入為主印象,是一個很暗的東西,以Ha拍攝,單張十多鐘也僅見一些痕跡,會繼續關注謝sir日後目視觀測這個目標的報告,待我出動時可以列入目視清單。論壇就是有這個好處,可以集群組之力,取長補短。

viewtopic.php?f=17&t=366&p=3325&hilit=ngc6888#p3307

學生興趣:深空拍攝、目視,看來你當時決定用GOTO版的DOB是正確的,對我來說又上了一課。我下週有一批DOB 12 GOTO回來,但跟DOB 16 GOTO魚與熊掌,一台便攜、一台大口徑,難以下決定。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tommy128268 » 2011-07-25, 10:06

很厲害!!! 幾個小時便找了這麼多的目標。我也要好好的學習了!
其實我個人認為寫這類的文章﹐最難寫就是寫星團。因為每個星團都很特別但樣子又差不多﹐難以用一些形狀去形容。
有時同學來問我當晚看了什麼﹐我每次差不多是無語了。反之星雲就較易去形容﹐雖沒有顏星﹐但至少能說它像什麼。
頭像
tommy128268
 
文章: 223
註冊時間: 2010-07-25, 08:49
來自: KWUN TUNG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5, 11:53

tommy128268 寫:很厲害!!! 幾個小時便找了這麼多的目標。我也要好好的學習了!
其實我個人認為寫這類的文章﹐最難寫就是寫星團。因為每個星團都很特別但樣子又差不多﹐難以用一些形狀去形容。
有時同學來問我當晚看了什麼﹐我每次差不多是無語了。反之星雲就較易去形容﹐雖沒有顏星﹐但至少能說它像什麼。


那說明是要讀書的時候了(包括我自己)。

一些目視觀測的書籍,會介紹個別星團可能有黑暗區間、有哪顆特別觸目的橙色星、恆星凝聚程度等。

我看過最壯觀的星團景象,應算2008年7月3日晚,在美國Yerkes天文台,用全球最大的40寸折射鏡,以500x目視M5的那一幕:

viewtopic.php?f=13&t=97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mwtse » 2011-07-25, 13:21

社長 寫:學生興趣:深空拍攝、目視,看來你當時決定用GOTO版的DOB是正確的


正式使用這台鏡,上星期六是第四次,開光的一次巧遇 David,跟他學了許多東西,包括如何辨認三裂星雲,其實我正在找好用的目視指南,以香港的環境,有好些深空物件都未必看得到,但如果知道自己看的是正確方位,那就可以確定是看不到而不是找不到。

第二次就是5/7遇到三間學校的那次了
viewtopic.php?f=17&t=1230

SynScan Goto 系統運作一直良好,加上廣視埸目鏡,基本上完成校準後,要找的物件都會在視埸內出現,不過有時整個視場都是星,對照的天文圖片使用長時間曝光,與目視的感覺相差可以很遠,所以有些物件未必能夠確定成功找到。

除了價錢實惠外,此鏡的高度特別適合學生,反而我就看到腰酸背痛,再不然就是要苦練下盤功夫。 :|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tommy128268 » 2011-07-25, 14:14

社長 寫:
tommy128268 寫:很厲害!!! 幾個小時便找了這麼多的目標。我也要好好的學習了!
其實我個人認為寫這類的文章﹐最難寫就是寫星團。因為每個星團都很特別但樣子又差不多﹐難以用一些形狀去形容。
有時同學來問我當晚看了什麼﹐我每次差不多是無語了。反之星雲就較易去形容﹐雖沒有顏星﹐但至少能說它像什麼。


那說明是要讀書的時候了(包括我自己)。

一些目視觀測的書籍,會介紹個別星團可能有黑暗區間、有哪顆特別觸目的橙色星、恆星凝聚程度等。

我看過最壯觀的星團景象,應算2008年7月3日晚,在美國Yerkes天文台,用全球最大的40寸折射鏡,以500x目視M5的那一幕:

viewtopic.php?f=13&t=97



的確是讀書的時候﹐不過卻不是讀天文書籍﹐而是要溫書準備A-LEVEL了。9月左右就會完全暫停有關天文的活動﹐到考完再繼續。
頭像
tommy128268
 
文章: 223
註冊時間: 2010-07-25, 08:49
來自: KWUN TUNG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5, 14:38

mwtse 寫:SynScan Goto 系統運作一直良好,加上廣視埸目鏡,基本上完成校準後,要找的物件都會在視埸內出現,不過有時整個視場都是星,對照的天文圖片使用長時間曝光,與目視的感覺相差可以很遠,所以有些物件未必能夠確定成功找到。

除了價錢實惠外,此鏡的高度特別適合學生,反而我就看到腰酸背痛,再不然就是要苦練下盤功夫。 :|


Sky Watcher的多系列望遠鏡中,我都親身測試一下,而AZ GOTO跟DOB GOTO之間是有些許分別的,唯一我尚要驗證一下,是DOB GOTO在高倍行星月面的拍攝能力。不過因為未來三星期要到西藏兩趟,所以在香港能活動的時間有限。

今早凌晨一時看到木星東昇,即日出前會在天頂附近,木星季節來了 8-)

說到望遠鏡高度,的確有需要找一張可調高度的椅子,最好有個杯袋,冬天時一面喝熱飲一面觀星,感覺特別良好。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5, 16:29

tommy128268 寫:的確是讀書的時候﹐不過卻不是讀天文書籍﹐而是要溫書準備A-LEVEL了。9月左右就會完全暫停有關天文的活動﹐到考完再繼續。


我中五會考那年也是這樣,完全停頓一年,之後預科及大學也沒需要這樣了 :oops: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mwtse » 2011-07-25, 17:31

社長 寫:
Sky Watcher的多系列望遠鏡中,我都親身測試一下,而AZ GOTO跟DOB GOTO之間是有些許分別的,唯一我尚要驗證一下,是DOB GOTO在高倍行星月面的拍攝能力。


其中一個分別是 DOB goto 沒有三星校準。

沒有使用過 PAE,因為說明書說:
The result for PAE is stored in the hand control even after the power has been shut off.

不清楚會不會累積互相矛盾的 PAE 數據而影響結果。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5, 17:58

我也沒有使用PAE,一來沒準備要把Sky Watcher赤道儀作長期定點使用並作高精度指向,二來日後會以The Sky去運作,那個T Point技術是用在夏威夷州天文台上的,整台數米口徑望遠鏡,指向精度可以做到1角秒以下。

download/file.php?id=2280

download/file.php?id=2281

viewtopic.php?f=12&t=368#p4832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mwtse » 2011-07-25, 21:19

tommy128268 寫:很厲害!!! 幾個小時便找了這麼多的目標。我也要好好的學習了!
其實我個人認為寫這類的文章﹐最難寫就是寫星團。因為每個星團都很特別但樣子又差不多﹐難以用一些形狀去形容。
有時同學來問我當晚看了什麼﹐我每次差不多是無語了。反之星雲就較易去形容﹐雖沒有顏星﹐但至少能說它像什麼。


主要是 goto 功能的功勞。出發前先跟據 SkySafari 的 tonight's best 清單選定石澳有可能觀測的目標,把打算觀察的目標加入一個類似「我的最愛」的清單,望遠鏡完成校準後,只要依清單一個個的 goto,然後在視場中找,比對 SkySafari 顯示的圖片,一般很容易辨認目標。不過最初使用時還沒有掌握畫面大小與目視大小的比較,有時無所適從。

這次看看那些目標適合介紹給學生看,構思一下如何介紹,始終有好些知識不是書本中可以學到的。

雖然有 goto 及星圖軟件的幫助,但三個小時還是非常忙碌,不停換目鏡、對焦,加減光害濾鏡,比較圖片與目視所見、寫筆記。沒有多餘的功夫去思考。檢討一下,應該在事前先排一排觀測次序,可以減少穿梭來回各星座的次數,亦較易記憶觀測目標。某些觀測目標在下次觀測時亦會特別留意一些今次忽略了的細節。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5, 22:21

很高興除David外又多了一位有興趣深入目視觀星的愛好者。天文愛好或教育的主題是多元化的,不同天體、拍攝、目視、測繪、製作望遠鏡等都可以。

若要經常換濾鏡的,可以考慮弄個濾鏡盒,我自己有高橋及Borg的,近年用Borg多些,因為通光孔徑大一些,可以用上52mm濾鏡,對全片幅拍攝較有利,目視則48mm可以了。

http://www.sciencecenter.net/hutech/pri ... l/7519.htm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tommy128268 » 2011-07-25, 22:40

主要是 goto 功能的功勞。出發前先跟據 SkySafari 的 tonight's best 清單選定石澳有可能觀測的目標,把打算觀察的目標加入一個類似「我的最愛」的清單,望遠鏡完成校準後,只要依清單一個個的 goto,然後在視場中找,比對 SkySafari 顯示的圖片,一般很容易辨認目標。不過最初使用時還沒有掌握畫面大小與目視大小的比較,有時無所適從。

這次看看那些目標適合介紹給學生看,構思一下如何介紹,始終有好些知識不是書本中可以學到的。

雖然有 goto 及星圖軟件的幫助,但三個小時還是非常忙碌,不停換目鏡、對焦,加減光害濾鏡,比較圖片與目視所見、寫筆記。沒有多餘的功夫去思考。檢討一下,應該在事前先排一排觀測次序,可以減少穿梭來回各星座的次數,亦較易記憶觀測目標。某些觀測目標在下次觀測時亦會特別留意一些今次忽略了的細節。


我個人還是忠於用原始的方法﹐慢慢的一個一個找﹐這比較有滿足感。
當然在上面的情況下 GOTO 是較好的。
頭像
tommy128268
 
文章: 223
註冊時間: 2010-07-25, 08:49
來自: KWUN TUNG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5, 23:00

我認為Star-hopping是目視深空者的基本功,應先練好才享受GOTO的便利,因為純粹的GOTO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viewtopic.php?f=17&t=49&p=8177&hilit=hopping#p8177

而我最喜歡的star-hopping方式,還是用有friction clutch的赤道儀進行,例如白鷺湖天文台的越軸式赤道儀便是,杜普森台架因為兩條轉軸跟天球赤經赤緯不對應,就沒那麼方便。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tommy128268 » 2011-07-25, 23:21

社長 寫:我認為Star-hopping是目視深空者的基本功,應先練好才享受GOTO的便利,因為純粹的GOTO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viewtopic.php?f=17&t=49&p=8177&hilit=hopping#p8177

而我最喜歡的star-hopping方式,還是用有friction clutch的赤道儀進行,例如白鷺湖天文台的越軸式赤道儀便是,杜普森台架因為兩條轉軸跟天球赤經赤緯不對應,就沒那麼方便。


:D :D 就像我用的AZ4 一樣﹐都是不太方便。不過最重要還是能夠享受到過程。
頭像
tommy128268
 
文章: 223
註冊時間: 2010-07-25, 08:49
來自: KWUN TUNG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mwtse » 2011-07-26, 00:15

tommy128268 寫:
我個人還是忠於用原始的方法﹐慢慢的一個一個找﹐這比較有滿足感。


同意的,但 star hopping 在地平式經緯台不易操作,要得心應手需要長時間的訓練。除了使用主力望遠鏡觀察大多數的天體外,我亦有要求同學使用另一支小口徑的折射鏡,使用 AZ3 mount 的去找一些容易的天體,如天琴 epsilon 雙雙星,輦道增七,開陽雙星等,亦有叫同學使用雙筒去找蝴蝶星團,反應都很正面。隨著更多同學掌握到使用方法,會按需要增購小口徑折射鏡。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是時間不夠,由開始搜集資料預備開辦天文選修課程到現在只有三個月光景,最近兩三個月好天的日子屈指可數,有時間會盡量先熟習主力望遠鏡,和帶領學生觀星,至於使用手動方法去觀察,暫時還沒有機會。不過我的計劃是先認熟各個目標,之後找起來便容易得多。不過現在使用 SkiSafari 再 goto 的方法是相當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可以從介面上看到目前望遠鏡指向甚麼位置,對基本「認路」很有幫助。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6, 08:40

tommy128268 寫:
社長 寫:我認為Star-hopping是目視深空者的基本功,應先練好才享受GOTO的便利,因為純粹的GOTO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viewtopic.php?f=17&t=49&p=8177&hilit=hopping#p8177

而我最喜歡的star-hopping方式,還是用有friction clutch的赤道儀進行,例如白鷺湖天文台的越軸式赤道儀便是,杜普森台架因為兩條轉軸跟天球赤經赤緯不對應,就沒那麼方便。


:D :D 就像我用的AZ4 一樣﹐都是不太方便。不過最重要還是能夠享受到過程。


你的情況是一種妥協,能承150折射鏡的赤道儀,加起來整套器材隨時30至50公斤,要乘公共交通工具很艱難了。

的確,享受整個過程是很重要的,正如我拍行星照時,每次要把203APO、Paramount ME等100公斤以上的器材,獨力運到海邊視寧度高的地點拍攝,過程絶不讓人享受。所以我會改用Paramount MX及輕功一點的收納箱,希望把重量削減1/3以上,體積又小一點,以增加出動效率。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6, 10:18

mwtse 寫:我亦有要求同學使用另一支小口徑的折射鏡,使用 AZ3 mount 的去找一些容易的天體,如天琴 epsilon 雙雙星,輦道增七,開陽雙星等,亦有叫同學使用雙筒去找蝴蝶星團,反應都很正面。

不過我的計劃是先認熟各個目標,之後找起來便容易得多。不過現在使用 SkiSafari 再 goto 的方法是相當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可以從介面上看到目前望遠鏡指向甚麼位置,對基本「認路」很有幫助。


綜合這兩點,以及我親身旁觀謝sir推行活動的實況,我認為這是香港中學推行天文教育時,很值得參照的一個案例,謝謝! :P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mwtse » 2011-07-26, 11:08

社長 寫:
mwtse 寫:我亦有要求同學使用另一支小口徑的折射鏡,使用 AZ3 mount 的去找一些容易的天體,如天琴 epsilon 雙雙星,輦道增七,開陽雙星等,亦有叫同學使用雙筒去找蝴蝶星團,反應都很正面。

不過我的計劃是先認熟各個目標,之後找起來便容易得多。不過現在使用 SkiSafari 再 goto 的方法是相當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可以從介面上看到目前望遠鏡指向甚麼位置,對基本「認路」很有幫助。


綜合這兩點,以及我親身旁觀謝sir推行活動的實況,我認為這是香港中學推行天文教育時,很值得參照的一個案例,謝謝! :P


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最初決定開天文的時候實在嚴重低估了天文的博大精深,現在勢成騎虎,不過目睹同學親眼看見土星環時的激動,這又絕對不是日常課堂間可以有機會經歷到的。

我的做法有發燒成份,例如我暫時最多只帶 7 個同學,使她們不需等候太久,不致無所事事,David 主理的觀星指南集中觀察幾個成功有保證的目標,應該會更適合一般學校的實際情況。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23-7-2011 夏季星空

文章社長 » 2011-07-26, 11:22

mwtse 寫: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最初決定開天文的時候實在嚴重低估了天文的博大精深,現在勢成騎虎,不過目睹同學親眼看見土星環時的激動,這又絕對不是日常課堂間可以有機會經歷到的。


我相信作為一位想做點實事的老師,這種"勢成騎虎"純屬 Beautiful problem.... :P

David 當時或許是經驗不足,在舊校想"勢成騎虎"也不能,在新校花了好些氣力,小組氛圍過了臨界點,才變得 "勢成騎虎" :mrgreen:

而且我想信若核心成員數目達到一個臨界點,甚至少至三五位也可以,她們將會相互影響,那時老師的角色將是較少教導,較多調控,讓她們在一種有機氛圍中自我成長。

我倒不擔心博大精深會對你有問題,因為就算是高中生,按理初跨進天文門檻,也是體驗為主,研習理論技術的需求較少? 這點謝sir可以指正。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下一頁

回到 觀測 - 深空及星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