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寫:So this is the typical scenario in my school: A student starts joining astronomy club from form 1 or 2, then stay for 2 years usually. Then the more passive students move on to other clubs. The more enthusiastic ones who continue in form 4 and 5 are so busy, in addition to their own poor initiative at leading the club.
對一些狂熱愛好者來說,包括我,天文不是玩一時,而是玩一輩子的,中學只是人生中很短暫的一個段落。以中小學教師來說,教導學生時有其時限,但眼光放遠些,其實沒什麼大不了,或許那些學生會成為終身愛好者及自己的好朋友。正如我最近向自己的中學老師”報告”,三十年前的功課終於完成了,遲交總比沒交好.... 他老人家還是很高興的

viewtopic.php?f=20&t=886
我亦不時向他請教拍攝月球的技巧:
viewtopic.php?f=16&t=178
佛家的想法是,誦經唸佛多些,想做壞事的雜念就會少些。同樣,我個人很相信青少年在學的那幾年總要找些事來忙碌的,若能醉生夢死的沉迷玩幾年天文,最後能入讀大學便可以,反正出來工作又要在另一條起跑線上重新開始。若一個人能沉迷一樣學問上,便自會有追求,那本身已是一種上升動力。
我是很功利的”香港仔”,沒勇氣去抗爭圍堵塗鴉,但發現最有效益的捷徑,就是先服從現有的遊戲規則去玩得出色,之後才造反,畢竟我們大學時代的人版就是根正苗紅出身最後瓦解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我不是讀書的材料,也極度討厭考試,但當年最高回報的捷徑就是憑會考成績以暫取生資格入讀中大。所以我決定放下天文一整年專注會考,取得優異成積後,換來的回報是預科可選擇升讀皇仁或英皇,渡過一年無壓力的中六後入讀中大,當年只有4%的會考生最終能入讀大學,競爭很激烈的。入大學後是我可以盡情四年玩天文的好日子,重建了中大天文台、到北京興隆密雲懷柔的天文設施遊歷、也開創了日後的公開會社天文工作坊,我當時的策略是僅夠水平大學畢業便可以了,因為日後工作或創業,解決問題不是靠個人知識的。畢業後入職一間當時市值比匯豐大的跨國電子集團,面試時的確用了5分鐘解釋大學成績不夠理想的原因,但我在處理天文項目的經歷,讓人家相信我有能力去做好工程師的工作,而當時我的理想是三十歲後全時間發展天文,其餘便是歷史了。
所以我會鼓勵自己的孩子盡情去發展自己的興趣,哪知道什麼時間會化成為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