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一幅M57照片,旁邊有一個小星系,或許下次大牛可以試試?

這個IC1296星系,才15.5等:
http://www.feraphotography.com/AM14/M57.html
Nebulas 寫:APM 305/F12.5 拍它如何?
universe24 寫:以现在的趋势来看,大家似乎走拍摄的路线比较多,反而少了目视观测,就算有,也是以10寸以下的口径居多,这其实也没有很多机会可以使用10寸以上的牛反来目视观测,如果有机会在10寸以上的牛反里目视一次,我相信那种震撼就如使用8寸TMB APO放大500x看土星一样了。
我曾经在一个透明度很高的夜晚,使用C11连续观测了许多的球状星团,到现在还无法忘怀那个时候目视所看见的一切;造一个大口径的Dob一直都是我想要实现的事情...
universe24 寫:以现在的趋势来看,大家似乎走拍摄的路线比较多,反而少了目视观测,就算有,也是以10寸以下的口径居多,这其实也没有很多机会可以使用10寸以上的牛反来目视观测,如果有机会在10寸以上的牛反里目视一次,我相信那种震撼就如使用8寸TMB APO放大500x看土星一样了。
我曾经在一个透明度很高的夜晚,使用C11连续观测了许多的球状星团,到现在还无法忘怀那个时候目视所看见的一切;造一个大口径的Dob一直都是我想要实现的事情...
Subaru 寫:呢樣未必, 相信只不過班同好係拍完之後post相, 目視觀測完就未必個個會講返出來.
Subaru 寫:用C11已經可以分解大部分梅西爾球狀星團, 早前用一支0.6m Dobs睇 Omega, 星點佈滿整個視場.
Subaru 寫:我覺得目視, 是有一種拍攝所不能帶出來的感覺, 那種3D effect, 層次感及星點的幼細度是攝影很難做到的.
Subaru 寫:要享受星空, 跟它有直接的interaction, 始終係要用目視.
universe24 寫:在焦比上有差,视场亮度应该就有差
社長 寫:在每一次推行親子活動中,無論天氣如何,參加者都感到望遠鏡下月亮的震撼,給他們看一張如何美的照片,也不會有相同效果。
社長 寫:我和David在石澳看深空,看到目鏡下一些暗得僅見的星系,感受也勝過網上任何一張精美照片。
Subaru 寫:我覺得目視, 是有一種拍攝所不能帶出來的感覺, 那種3D effect, 層次感及星點的幼細度是攝影很難做到的.要享受星空, 跟它有直接的interaction, 始終係要用目視.
David 寫:社長 寫:在每一次推行親子活動中,無論天氣如何,參加者都感到望遠鏡下月亮的震撼,給他們看一張如何美的照片,也不會有相同效果。
月球和太陽這些光、大而立體的目標,絕對是目視較攝影精彩。社長 寫:我和David在石澳看深空,看到目鏡下一些暗得僅見的星系,感受也勝過網上任何一張精美照片。
你指的是西貢?
viewtopic.php?f=14&t=362
如果是暗的目標,攝影和目視則各有優點,當然目視都要有大鏡和良好環境配合才可談目視的可觀性。
社長 寫:
你在說什麼?
對,八十年代有些廣告會說,RFT看深空明亮些的.....
社長 寫:我指是石澳那次203APO vs 18UC,有些暗天體就算僅隠約看到,滿足感也高於看一張精采照片。
universe24 寫:社長 寫:
你在說什麼?
對,八十年代有些廣告會說,RFT看深空明亮些的.....
轮到我不明..., 愿闻社长的见解...
David 寫:社長 寫:我指是石澳那次203APO vs 18UC,有些暗天體就算僅隠約看到,滿足感也高於看一張精采照片。
但你提到的星系,個人覺得西貢那次的M51最精彩,比看照片滿足。我記憶中的石澳星系效果較一般:
viewtopic.php?f=17&t=663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