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Equipment (Telescopes) - 折射、反射、折反射,各類天文望遠鏡的技術訊息

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文章

社長 » 2010-09-19, 09:01

(主題分割自: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viewtopic.php?f=16&t=492)


小熊夠厲害,手持望遠鏡攝月?

有時想,為何ED玻璃盛行的年代,為何厰家不多出一些F10或以上的超級APO鏡? 大概都是跟了天文攝影的風了。

我一直都說,只要用心去做,一台F15水平的普消,成像質量是可以很好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Nebulas » 2010-09-19, 20:43

社長 寫:小熊夠厲害,手持望遠鏡攝月?

有時想,為何ED玻璃盛行的年代,為何厰家不多出一些F10或以上的超級APO鏡? 大概都是跟了天文攝影的風了。

我一直都說,只要用心去做,一台F15水平的普消,成像質量是可以很好的。



直接用 500D 在望远镜的伸缩筒后面拍摄,还是不是特别稳定,大概拍了几张,只有2张差强人意,看来还是需要固定。

对于一套拍摄系统而言,稳定性还是特别关键。

这支 折射镜 在除去主镜方面,其他的用料有些省,确实不应该;事实上在我看来,其光学素质还是特别高的。

我个人和社长的想法类似,F9-F15之间的望远镜还是大有所为的。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Nebulas » 2010-09-19, 20:50

社長 寫:小熊夠厲害,手持望遠鏡攝月?

有時想,為何ED玻璃盛行的年代,為何厰家不多出一些F10或以上的超級APO鏡? 大概都是跟了天文攝影的風了。

我一直都說,只要用心去做,一台F15水平的普消,成像質量是可以很好的。


之前拍摄之前,自己都没有想到放大的时候,只是想类似拍摄微距的那种方式拍月面。结果表明分辨率还行,似乎不比自己10年前看到的彩图书本上的月面效果逊色太多。

现在我的想法也认为镜子长1分,锐3分,或许玩短焦的人都有些“迷信”了,综合看来锐度高比短的曝光时间更为重要。

拍月面还是考虑 F > 1000mm 的主镜比较好。

后期努力吧,之前自己特别喜欢 F达到 的镜子,现在一看,有些利弊还是需要权衡。

社长有时间也可以试试 203 APO 打木星,当然高倍下,这个难度或许就大了。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社長 » 2010-09-20, 01:18

Nebulas 寫:现在我的想法也认为镜子长1分,锐3分,或许玩短焦的人都有些“迷信”了,综合看来锐度高比短的曝光时间更为重要。


我指長焦的ED折射鏡優勢,主要是目視而言。

當你有機會看過David的 Obsession 18" UC,是口徑450、焦比F4.2的牛反,在500倍以上,是能清晰看見木衛三圓面上的地貎的,論解像度,和一旁比試的203APO沒分別。

現時國外拍行星月面的高手,也大多集中用F4.5、F5的短焦牛反,只要光軸調得好,副鏡比例夠細,其實相對於長焦牛反並無劣勢。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Nebulas » 2010-09-20, 08:11

社長 寫:
Nebulas 寫:现在我的想法也认为镜子长1分,锐3分,或许玩短焦的人都有些“迷信”了,综合看来锐度高比短的曝光时间更为重要。


我指長焦的ED折射鏡優勢,主要是目視而言。

當你有機會看過David的 Obsession 18" UC,是口徑450、焦比F4.2的牛反,在500倍以上,是能清晰看見木衛三圓面上的地貎的,論解像度,和一旁比試的203APO沒分別。

現時國外拍行星月面的高手,也大多集中用F4.5、F5的短焦牛反,只要光軸調得好,副鏡比例夠細,其實相對於長焦牛反並無劣勢。



也是很希望见见大家的利器,这样自己会对器材也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种短设计(F<6) 是为了携带、架设和稳定性的方便?

对牛反,我一直都稍大口径的牛反在成像理论上应该会优于折射镜,特别是短焦的设计上,牛反比起折射可能在制作上面对的问题要少。

毕竟反射率>98%比折射入射率>98%要来得容易。(中央入光地带,副镜的比例更小了)。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社長 » 2010-09-20, 09:27

因為望遠鏡到了一定口徑後,便只能從長度及焦比之間取得平衡。

試想一台600口徑牛反,可能可以控制在50公斤以內,2米高的水平,但一台600口徑的長焦折射,單鏡頭都要近一噸重。

我一直很欣賞牛頓反射鏡,除了鍍膜及材質由金屬改為玻璃外,面世數百年一直沒大改動過。相反那些APO,用了最高水平的玻璃、鍍膜、干涉測試,才可於過去一二十年間重新站起來。Astrophysics在1981年推出APO折射鏡,已算是業餘界的一種革命。

只是牛頓鏡一直沒有受到應有尊重,在很多機械細節上也沒有做得好,所以才跟APO折射鏡有這麼大的差距。

要記著:卡反、施卡、馬卡只是牛頓鏡的妥協方案,犧牲了視場去換取短鏡筒的便利,然後又帶來一連串的問題。所以我一直說,在經濟有限的同好來說,應選一台150 F8或200 F6的牛頓鏡,只要夠細心的話,目視及拍攝的效果是相當好的。要知道戰後的美國,一直有數十年是以150 F8作為主流業餘望遠鏡的,只是近年全球生產力提升,牛頓鏡賣價越來越不宜,在無利可圖而大家又一窩風的去追捧ED折射鏡下,才冷落了牛頓鏡。

一台造工好的牛頓鏡,我願意出兩三倍常規價格去,而且也比同口徑普消折射鏡平宜,但就是很多人不欣賞,只是追捧便利攜帶的施卡。所以若你問我最欣賞的其中一系列高橋鏡是哪台? 我會說是MT系,手上還有一個MT100的修正鏡。論目視及拍攝行星月面,MT一定好於Mewlon,而深空表現其實也相當強悍,以4.8光圈計,是比當年F3.3的Epsilon慢了一倍,但相信沒有少人能真正把Epsilon的解像度發揮出來,結果我寧可慢工出細貨的選一台多才多藝的MT了。

看我們自製的150牛頓表現:

viewtopic.php?f=6&t=286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Nebulas » 2010-09-20, 13:56

社長 寫:因為望遠鏡到了一定口徑後,便只能從長度及焦比之間取得平衡。

試想一台600口徑牛反,可能可以控制在50公斤以內,2米高的水平,但一台600口徑的長焦折射,單鏡頭都要近一噸重。

我一直很欣賞牛頓反射鏡,除了鍍膜及材質由金屬改為玻璃外,面世數百年一直沒大改動過。相反那些APO,用了最高水平的玻璃、鍍膜、干涉測試,才可於過去一二十年間重新站起來。Astrophysics在1981年推出APO折射鏡,已算是業餘界的一種革命。

只是牛頓鏡一直沒有受到應有尊重,在很多機械細節上也沒有做得好,所以才跟APO折射鏡有這麼大的差距。

要記著:卡反、施卡、馬卡只是牛頓鏡的妥協方案,犧牲了視場去換取短鏡筒的便利,然後又帶來一連串的問題。所以我一直說,在經濟有限的同好來說,應選一台150 F8或200 F6的牛頓鏡,只要夠細心的話,目視及拍攝的效果是相當好的。要知道戰後的美國,一直有數十年是以150 F8作為主流業餘望遠鏡的,只是近年全球生產力提升,牛頓鏡賣價越來越不宜,在無利可圖而大家又一窩風的去追捧ED折射鏡下,才冷落了牛頓鏡。

一台造工好的牛頓鏡,我願意出兩三倍常規價格去,而且也比同口徑普消折射鏡平宜,但就是很多人不欣賞,只是追捧便利攜帶的施卡。所以若你問我最欣賞的其中一系列高橋鏡是哪台? 我會說是MT系,手上還有一個MT100的修正鏡。論目視及拍攝行星月面,MT一定好於Mewlon,而深空表現其實也相當強悍,以4.8光圈計,是比當年F3.3的Epsilon慢了一倍,但相信沒有少人能真正把Epsilon的解像度發揮出來,結果我寧可慢工出細貨的選一台多才多藝的MT了。

看我們自製的150牛頓表現:

viewtopic.php?f=6&t=286


我是从来不看 折反射式。

过去社长玩的ε-180,其实我也挺喜欢那个反射望远镜的,拍星云会很省很多时间,特别是菲林时代,不过感觉他是牛顿样式的折反,好像在目镜Αdaptor附近做了一次折射修正。

出了光轴调试的麻烦,还有个很大问题就是反射容易受腐蚀,现在流行在镀银、镀铝原件的表面镀SiO2来保护。

和社长一样的想法就是:折射镜之所以这么多人喜欢,可能风格像镜头,而反射镜像搭框架,似乎折射镜就给人的感觉就是花的功夫更多。假如对反射镜的做工一样去讲究的话,我想反射镜也会很贵,高桥能把的ε, cn系列做好就是例子,这也是高桥值得我尊敬的原因。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业余去做抛光、抛反的研磨,自己在刀口上做干涉校验。

牵扯到历史,早期的反射镜似乎都是用铜做材质抛磨,过去100年的技术革新和改进只相比折射镜的镀膜这块都少之又少。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社長 » 2010-09-22, 11:19

小熊我把主題分拆吧,談到望遠鏡上了,很有意思的。

- 若你說從不看折反射,也許比較武斷,始終每種望遠鏡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至少在月面觀測、拍攝,行星攝影方面,施卡是有其不俗的表現的,長焦小視場拍深空也有其便利之處。

- Epsilon 無論是當年130、160的F3.3系列、或是現在的180 F2.8系列,都是牛頓鏡,只是鏡面用了雙曲面及後面加了修正鏡而已。一台牛頓鏡加了MPCC仍是牛頓鏡,一台RC加了平場鏡仍是卡反。我只想說,高橋沒有為Epsilon 180ED造到應有的機械水平,讓其光學性能完全發揮,至少我們甚少(或從沒)看到拍出來的照片比FSQ106解像度高,所以我玩了一會便放了,在這種實際考慮下,我認為MT系的牛頓鏡可能更好,加修正鏡是F4.8,直焦則可做行星月面工作,副鏡比例又比Mewlon小,對比度高些。我和David把Mewlon 250、Obsession 18UC (450 F4.2)、203APO折射鏡架起來並排目視,在視寧度8-9級的情況下,以500至600x可以目視木衛三圓面上的地貎的環境下,Mewlon 250的在木星的影像表現可說是很差勁,但用慣C8的同好則會看到躍進的表現。所以我的老師也放棄自己的Mewlon 250而重投牛頓鏡,現時用的是250 F6:
viewtopic.php?f=16&t=178

- 高橋 CN 系我見過實物,是2006年在巴黎望遠鏡展上看過的,但沒用過:
http://www.astro.hk/233.html
若以今天的標準去看,其實沒有多少優勢的,論卡反設定,除了換來更大場曲及窄小視場外,並任何得著,因為論行星月面,以現時的目鏡修正度、晶片,其實一台F4.5、F5的牛頓鏡,配合激光器調準光軸,已可發揮至近極限的解像度,要知道APM Markus Ludes及美國專造大牛反的Starmaster老闆Rick Singmaster都是在其600 F4.2牛反上用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的,想知道Ethos 8及Mono 8配合600 F4.2牛反下,以300多倍看M57戒指星雲的表現嗎? 我試過:
viewtopic.php?f=13&t=85

- 很多人都担心反射鏡的鍍膜問題,我看法是過慮,又或者很多天文書籍的作者把問題寫得太嚴重。我的白鷺湖天文台用的305 F8.5牛反,從1989年至今只鍍過兩次鋁,第一次是1989年,後來不少心在工程期間掉了些金屬在鏡面上把鋁面氧化了,所以在1996年我親手帶到美國洛杉磯翻鍍的,至今十多年間,每一年左右拆出來清洗一次,從沒發現有任何問題。我的看法是,反射鏡的鍍膜若要一二十年拿出來翻鍍一次,因為是很常規的工序,所以沒什麼大不了。反而那些油頭APO折射鏡(Oiled Triplet)的油膜穏定性或漏油問題,才是真正問題所在,因為Roland Christen已年近七十了,而他又好像沒有什麼接班人。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Nebulas » 2010-09-22, 11:24

社長 寫:小熊我把主題分拆吧,談到望遠鏡上了,很有意思的。

- 若你說從不看折反射,也許比較武斷,始終每種望遠鏡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至少在月面觀測、拍攝,行星攝影方面,施卡是有其不俗的表現的,長焦小視場拍深空也有其便利之處。

- Epsilon 無論是當年130、160的F3.3系列、或是現在的180 F2.8系列,都是牛頓鏡,只是鏡面用了雙曲面及後面加了修正鏡而已。一台牛頓鏡加了MPCC仍是牛頓鏡,一台RC加了平場鏡仍是卡反。我只想說,高橋沒有為Epsilon 180ED造到應有的機械水平,讓其光學性能完全發揮,至少我們甚少(或從沒)看到拍出來的照片比FSQ106解像度高,所以我玩了一會便放了,在這種實際考慮下,我認為MT系的牛頓鏡可能更好,加修正鏡是F4.8,直焦則可做行星月面工作,副鏡比例又比Mewlon小,對比度高些。我和David把Mewlon 250、Obsession 18UC (450 F4.2)、203APO折射鏡架起來並排目視,在視寧度8-9級的情況下,以500至600x可以目視木衛三圓面上的地貎的環境下,Mewlon 250的在木星的影像表現可說是很差勁,但用慣C8的同好則會看到躍進的表現。所以我的老師也放棄自己的Mewlon 250而重投牛頓鏡,現時用的是250 F6:
viewtopic.php?f=16&t=178

- 高橋 CN 系我見過實物,是2006年在巴黎望遠鏡展上看過的,但沒用過:
http://www.astro.hk/233.html
若以今天的標準去看,其實沒有多少優勢的,論卡反設定,除了換來更大場曲及窄小視場外,並任何得著,因為論行星月面,以現時的目鏡修正度、晶片,其實一台F4.5、F5的牛頓鏡,配合激光器調準光軸,已可發揮至近極限的解像度,要知道APM Markus Ludes及美國專造大牛反的Starmaster老闆Rick Singmaster都是在其600 F4.2牛反上用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的,想知道Ethos 8及Mono 8配合600 F4.2牛反下,以300多倍看M57戒指星雲的表現嗎? 我試過:
viewtopic.php?f=13&t=85

- 很多人都担心反射鏡的鍍膜問題,我看法是過慮,又或者很多天文書籍的作者把問題寫得太嚴重。我的白鷺湖天文台用的305 F8.5牛反,從1989年至今只鍍過兩次鋁,第一次是1989年,後來不少心在工程期間掉了些金屬在鏡面上把鋁面氧化了,所以在1996年我親手帶到美國洛杉磯翻鍍的,至今十多年間,每一年左右拆出來清洗一次,從沒發現有任何問題。我的看法是,反射鏡的鍍膜若要一二十年拿出來翻鍍一次,因為是很常規的工序,所以沒什麼大不了。反而那些油頭APO折射鏡(Oiled Triplet)的油膜穏定性或漏油問題,才是真正問題所在,因為Roland Christen已年近七十了,而他又好像沒有什麼接班人。


不如把上述的话题拿到 仪器-一般 栏里面去开栏针对 牛反、折反和折射 在拍摄月面上的话题。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文章社長 » 2010-09-22, 11:30

Done!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Nebulas » 2010-09-22, 11:32

社長 寫:小熊我把主題分拆吧,談到望遠鏡上了,很有意思的。

- 若你說從不看折反射,也許比較武斷,始終每種望遠鏡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至少在月面觀測、拍攝,行星攝影方面,施卡是有其不俗的表現的,長焦小視場拍深空也有其便利之處。

- Epsilon 無論是當年130、160的F3.3系列、或是現在的180 F2.8系列,都是牛頓鏡,只是鏡面用了雙曲面及後面加了修正鏡而已。一台牛頓鏡加了MPCC仍是牛頓鏡,一台RC加了平場鏡仍是卡反。我只想說,高橋沒有為Epsilon 180ED造到應有的機械水平,讓其光學性能完全發揮,至少我們甚少(或從沒)看到拍出來的照片比FSQ106解像度高,所以我玩了一會便放了,在這種實際考慮下,我認為MT系的牛頓鏡可能更好,加修正鏡是F4.8,直焦則可做行星月面工作,副鏡比例又比Mewlon小,對比度高些。我和David把Mewlon 250、Obsession 18UC (450 F4.2)、203APO折射鏡架起來並排目視,在視寧度8-9級的情況下,以500至600x可以目視木衛三圓面上的地貎的環境下,Mewlon 250的在木星的影像表現可說是很差勁,但用慣C8的同好則會看到躍進的表現。所以我的老師也放棄自己的Mewlon 250而重投牛頓鏡,現時用的是250 F6:
viewtopic.php?f=16&t=178

- 高橋 CN 系我見過實物,是2006年在巴黎望遠鏡展上看過的,但沒用過:
http://www.astro.hk/233.html
若以今天的標準去看,其實沒有多少優勢的,論卡反設定,除了換來更大場曲及窄小視場外,並任何得著,因為論行星月面,以現時的目鏡修正度、晶片,其實一台F4.5、F5的牛頓鏡,配合激光器調準光軸,已可發揮至近極限的解像度,要知道APM Markus Ludes及美國專造大牛反的Starmaster老闆Rick Singmaster都是在其600 F4.2牛反上用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的,想知道Ethos 8及Mono 8配合600 F4.2牛反下,以300多倍看M57戒指星雲的表現嗎? 我試過:
viewtopic.php?f=13&t=85

- 很多人都担心反射鏡的鍍膜問題,我看法是過慮,又或者很多天文書籍的作者把問題寫得太嚴重。我的白鷺湖天文台用的305 F8.5牛反,從1989年至今只鍍過兩次鋁,第一次是1989年,後來不少心在工程期間掉了些金屬在鏡面上把鋁面氧化了,所以在1996年我親手帶到美國洛杉磯翻鍍的,至今十多年間,每一年左右拆出來清洗一次,從沒發現有任何問題。我的看法是,反射鏡的鍍膜若要一二十年拿出來翻鍍一次,因為是很常規的工序,所以沒什麼大不了。反而那些油頭APO折射鏡(Oiled Triplet)的油膜穏定性或漏油問題,才是真正問題所在,因為Roland Christen已年近七十了,而他又好像沒有什麼接班人。


和社长的想法一样,价格相当的同门镜子D=180mm 的反射镜的作品输给D=106mm 的折射镜,确实让人寒心。深度一想,是不是跨了时代的缘故? FSQ-106ED 面世也就几年光景!

从数字角度看,同口径反射的反射率远高于通口径几个胶合面后的透过的光线的光子能量。这种比较,就像你走平地和丛林的感觉。

还有个想法就是,ε-180ΕD时代的的作品出自菲林下的很多,而现在 FSQ-106 的作品往往出自冷冻性的CCD相机,都知道这种相机很Modern和Powerful,而且很多人为FSQ-106的调焦配置电子调教系统,在这个方面ε-180ΕD是否又输这两道的面试上了?

其实如果我上述说的强大功能给ε-180ΕD,或者在Αdaptor附近进行改造,我想表现肯定能好过106mm的折射。
最後由 Nebulas 於 2010-09-22, 11:45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文章Nebulas » 2010-09-22, 11:42

OK, 希望也能看到很多历史照片。

我想这个帖子的引申话题,还是很有深度的。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社長 » 2010-09-22, 12:09

若純以設計圖上的Spot diagram去評估一台望遠鏡,Epsilon是優於FSQ的。但正如二月份我Dr Massimo Riccardi見面時他說,RH攝星儀如何的好,設計圖上能造到整個60mm視場6um的成像,最終也沒有人能把星點置於一個CCD像素內的,因為一台望遠鏡除了理論上的光學外,還受到很多機械問題影響,而那些正時經常把反射鏡扯下馬的因素:

viewtopic.php?f=13&t=92

由於我成長於一個勞工家庭,也曾長時間渴望擁有一台望遠鏡而不能負担。到有了第一台望遠鏡後,後來從Astrophysics Roland Christen的文章上知道世界上有APO這種折射鏡,就一直朝思暮想的希望擁有一台,明知自己沒有經濟能力也去登記一台。有些等了好長的一段時間後,終於在08年底拿到一個130EDF名額,但已彷如隔世了,因為我已知什麼是更好的,亦是我可以擁有的,所以便把名額免費送出來,當日早上八時多在論壇上登出來,不夠幾分鐘便有三位同好發短消息說要,我給了最早一位,因為他請我連一些配件代購回來,不夠30分鐘4萬人民幣便匯進我的賬戶:

viewtopic.php?f=5&t=83

http://hk.myblog.yahoo.com/galaxyscient ... le?mid=294

愛好者圈內不時興起一陣翻案風,中外如是,人們會羅列很多數據說明APO折射鏡的不值,再加上什麼性價比等考慮,說明反射好一點、施卡厲害一點等等,我個人不認同。有些事情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把是說成非,但與其花很多精力去理順自己不能負担的望遠鏡是物非所值,或性能不如的,不如立下目標付出努力去擁有,又或者接受現實中的限制,去發揮好手上現有的器材,那生活會平和一點,也有意義得多。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在KSON望远镜下,第一次手持直焦拍摄月面

文章Nebulas » 2010-09-22, 12:45

社長 寫:若純以設計圖上的Spot diagram去評估一台望遠鏡,Epsilon是優於FSQ的。但正如二月份我Dr Massimo Riccardi見面時他說,RH攝星儀如何的好,設計圖上能造到整個60mm視場6um的成像,最終也沒有人能把星點置於一個CCD像素內的,因為一台望遠鏡除了理論上的光學外,還受到很多機械問題影響,而那些正時經常把反射鏡扯下馬的因素:

viewtopic.php?f=13&t=92

由於我成長於一個勞工家庭,也曾長時間渴望擁有一台望遠鏡而不能負担。到有了第一台望遠鏡後,後來從Astrophysics Roland Christen的文章上知道世界上有APO這種折射鏡,就一直朝思暮想的希望擁有一台,明知自己沒有經濟能力也去登記一台。有些等了好長的一段時間後,終於在08年底拿到一個130EDF名額,但已彷如隔世了,因為我已知什麼是更好的,亦是我可以擁有的,所以便把名額免費送出來,當日早上八時多在論壇上登出來,不夠幾分鐘便有三位同好發短消息說要,我給了最早一位,因為他請我連一些配件代購回來,不夠30分鐘4萬人民幣便匯進我的賬戶:

viewtopic.php?f=5&t=83

http://hk.myblog.yahoo.com/galaxyscient ... le?mid=294

愛好者圈內不時興起一陣翻案風,中外如是,人們會羅列很多數據說明APO折射鏡的不值,再加上什麼性價比等考慮,說明反射好一點、施卡厲害一點等等,我個人不認同。有些事情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把是說成非,但與其花很多精力去理順自己不能負担的望遠鏡是物非所值,或性能不如的,不如立下目標付出努力去擁有,又或者接受現實中的限制,去發揮好手上現有的器材,那生活會平和一點,也有意義得多。



我个人一直都是认为折射的镜子花了400年的进步,反射镜是300年,折反是100年。 假如伽利略考虑到凹面镜也能放大,一样会选择考虑先用反射镜,不过这个设计看起来有点拐弯了。

反射镜像个大架子,有时候看起来不雅,有点像篮球框风格,折射镜则像钢笔风格。

各有所爱吧。假如问我喜欢收藏什么镜子,no doubt, not reflector, refractor is all!

如果问我喜欢用什么镜子,sorry refractor, my lady I want to keep you in a my box, I love my brother reflector!

回到那个帖子看。

AP的镜子,就是感觉用材很讲究,和TeleVue的 天顶棱镜 在一起就能看出了。

从主镜口看下去,而且看起来透射率确实很高啊!

圖檔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文章社長 » 2010-09-22, 20:55

四個折射鏡登峰造極的品牌,Astrophysics、TEC、APM、高橋,都各有自己的優點缺點(或脾氣),而折射鏡如何好,又不能取代反射鏡。始終還是那句,這個世界有很多色彩的,我和David的情況就是一個寫照,我的230APO和他的Obsession 18 UC,各有所長各有所好,我們都不認為自己的鏡能取代對方的,也互相欣賞對方的器材。

天頂也有四個頂級的品牌,有些人會再細分到什麼鍍膜、色溫等,但已有點鑽牛角尖了。而我最後還是用Televue Everbrite,因為Astrophysics天頂2"接舌上那個斜坑對某些調焦筒可能會造成不便。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文章neodeemer » 2011-01-24, 13:34

无聊的时候上维基玩
看到有介绍研究级的望远镜都是RCT, Ritchey-Chrétien telescope
不知道为什么社长评价不高?
neodeemer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11-01-14, 14:03
來自: Wuhan

Re: 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文章社長 » 2011-01-24, 22:40

neodeemer 寫:无聊的时候上维基玩
看到有介绍研究级的望远镜都是RCT, Ritchey-Chrétien telescope
不知道为什么社长评价不高?


沒用過RC,我也不是科研人員,所以不能評價科研上的應用。

但有幾個實例可以分享一下:

美國的CDK很受歡迎,算是RCOS的另一競爭者。2008年我到訪Software Bisque時,Steve大哥說很多人追捧RC是一個迷。要知道那些500、600級卡反,不管是DK或RC差不多都指定用Paramount的。

看CDK的成像:
http://www.planewave.com/index.php?page=3

近來Officina Stellare的RC,配合其Riccardi平場鏡,又把成像質量推上一級。說到底,還是平場鏡的設計發揮作用。

當然RC的好處是平場鏡可以造得簡單一點,對那些觀測波段特別寛的工作,中間最好不要用透鏡以免吸收部份波段,若晶片即像場要求不太的,RC的確有些好處。在某些情況下,大至1.5米的RC反射鏡甚至也可以用單透鏡貼近焦平面修正像場。

但要注意,RC是四款卡反設計中場曲最大的一款,"沒彗差"只是故事的一部份,並不代表最終的成像。

我01年時引入的APM 600 f8卡反,即現時香港政府設於麥理浩夫人渡假材的那台,並沒有採用RC設計,而是Classical的經典設計,因為我只管系統的最終成像,LOMO把那個瑩石玻璃平場鏡造好便可以。無論是這台鏡,或是我09年為APM處理標書取得價值500萬元的新疆中科院1米反射鏡合約,最終成像標準都一樣:80%能量集中在20um範圍內。那份標書並沒有要求RC、DK、Classical或是什麼設計。

很多人把一種產品的名稱或定位接受為本身的實際性能,正如今天很多人追捧的APO攝星鏡,又或者什麼跑車一樣,在我看來是大錯特錯的。我當年開過一台1500cc的韓國大宇Racer小車,很明顯是跑不起來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文章neodeemer » 2011-01-25, 08:29

沒用過RC,我也不是科研人員,所以不能評價科研上的應用。

但有幾個實例可以分享一下:

美國的CDK很受歡迎,算是RCOS的另一競爭者。2008年我到訪Software Bisque時,Steve大哥說很多人追捧RC是一個迷。要知道那些500、600級卡反,不管是DK或RC差不多都指定用Paramount的。

看CDK的成像:
http://www.planewave.com/index.php?page=3

近來Officina Stellare的RC,配合其Riccardi平場鏡,又把成像質量推上一級。說到底,還是平場鏡的設計發揮作用。

當然RC的好處是平場鏡可以造得簡單一點,對那些觀測波段特別寛的工作,中間最好不要用透鏡以免吸收部份波段,若晶片即像場要求不太的,RC的確有些好處。在某些情況下,大至1.5米的RC反射鏡甚至也可以用單透鏡貼近焦平面修正像場。

但要注意,RC是四款卡反設計中場曲最大的一款,"沒彗差"只是故事的一部份,並不代表最終的成像。

我01年時引入的APM 600 f8卡反,即現時香港政府設於麥理浩夫人渡假材的那台,並沒有採用RC設計,而是Classical的經典設計,因為我只管系統的最終成像,LOMO把那個瑩石玻璃平場鏡造好便可以。無論是這台鏡,或是我09年為APM處理標書取得價值500萬元的新疆中科院1米反射鏡合約,最終成像標準都一樣:80%能量集中在20um範圍內。那份標書並沒有要求RC、DK、Classical或是什麼設計。

很多人把一種產品的名稱或定位接受為本身的實際性能,正如今天很多人追捧的APO攝星鏡,又或者什麼跑車一樣,在我看來是大錯特錯的。我當年開過一台1500cc的韓國大宇Racer小車,很明顯是跑不起來的。[/quote]

呵呵,又学到点知识了
继续维基,发现哈勃是RC镜,但是到了韦伯又改为F20的牛顿镜了 :D
neodeemer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11-01-14, 14:03
來自: Wuhan

Re: 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文章neodeemer » 2011-01-25, 08:39

牛顿镜的结构,倒是符合simple is best的原则 ;)
neodeemer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11-01-14, 14:03
來自: Wuhan

Re: 論折射、反射、折反射鏡

文章社長 » 2011-01-25, 16:03

若體積不是問題,玩牛頓吧。

卡反不管是RC或是什麼的,只是一種妥協,把長焦的鏡筒折短,但代價是場曲或引入某類像差。你試試比較一台f8的RC及f8的牛反便知道。

配合優質的平場鏡,牛反現時隨時可以在F2.5、F2.8工作的。

目視計,不管焦比如何長,多數卡反的副鏡比率還是那麼大,0.3、0.4吧,對比度不會好到那裡去。但受制於副鏡直徑,若要兼顧目視的話,拍攝時全照明像場郤又跟主鏡口徑小得不成比例。

反之,口徑越大的牛反,就算很短焦的,因為調焦筒相對"overhead"較少,副鏡比例可以造到很小。例如David的Obsession 18寸F4.2牛反(450口徑),副鏡比例只有0.18。但我們那台高橋Mewlon 250,已經是F12了,郤有0.32,只要加上203APO三台鏡並在一起看木星,你是不會再認同Mewlon是一枝所謂的行星專科鏡,月面還是可以的,因為高對比度目標有足夠的空間讓這台鏡去浪費。但我的老師也是放掉Mewlon 250改回用250 f6牛反的,用Zambuto主鏡,自製鏡筒。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下一頁

回到 儀器 - 望遠鏡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