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個星期, 雖然天文台預測晚間會多雲, 而且有上弦月, 我也出外, 試吓用narrow band影秋季的星雲.
發覺影narrow band, 一小時的曝光只是起步點!
社長 寫:Sh 系的東西,這個亮度已算高,但其他不少目標,就算用中光圈的話,真的要用Ha拍10小時以上才有看頭,個別根本隠沒在香港的天文背景雜訊下。例如Simeis 147,就算用Ha也很難拍出全貎。
Subaru 有沒有打算在香港拍這天體的OIII ?
willis 寫:Subaru, did u find any sky gradient in ur raw file? What is the band width of of Ha?
willis 寫:Subaru, did u find any sky gradient in ur raw file? What is the band width of of Ha?
社長 寫:對照著你的照片,我重新處理一下自己去年拍的,雖仍不是最後版本,但有些參考價值:
viewtopic.php?f=17&t=3314&p=23640#p23640
105 vs 180 口徑
f6.2 vs f2.8 光圈
西藏 vs 香港
5nm Ha
8x1800s vs 6x600s 曝光
不同的處理風格
2.86" vs 1.87" 取樣度
因為是多系數的對比,不容易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肯定香港拍Ha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Subaru 寫:我相信要拍幾個小時, 在星雲上的表現力才可以跟社長拍的比較.
可是在香港的環境下, 我很難用一晚只拍一個天體. 我情願拍多幾個天體了解多一點它們的型態.
要拍得好一點, 一個固定天文台是少不了. 我每次也要花不少時間及氣力到觀測地點及setup.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