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2010 M42 拙作

Observing (Deep Sky) - 星雲、星團、星系攝影及觀測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

funoooo » 2010-11-09, 15:29

不懂用 Photoshop, 變得怪怪地

变了好似油畫! :?

Skywatcher 120ED
Skywatcher Power flattener
450D
LVI II
350mm guide scope (A modified 9x50 finder scope)
Astronomik CLS-CCD Filter
NEQ6Pro
ISO 1600
Dark frame
No flat frame

昨晚主要試 LVI II,而且煙霧非常之勁。沒有打算正式影,所以沒有計到情況。
3 分鐘幾張, 2分鐘幾張, 1分鍾幾張。
而且今次用不合理 Guiding scope 去 Guide 鏡。(鬼叫自己懶咩~~~ 如果用 Kson 80 / 480 做 Guide scope,應該合理很多。)
只想確認 LVI II work 到,其他都無理到。

基本 LVI II 我己滿意收貨。能夠很方便就 setup 好,就算我這個白痴都一試就 work。(先前唔 work 是我台 Neq6 問題,不關 LVI II 事) 在 900 比 350 情況下,只有少許拉線。我己很滿意。

當然仍有改善空間:
1. 對極軸 - 我那裡煙霧太勁,真係看不到極軸星!唉~~~ 一定要飄移啦。
2. 用支合比例 Guiding scope。 那支 350mm Gudiing scope 只能配合我另一支 500mm Focual Length 鏡用。 Skywatcher 120ED 就 No good la!
3. Pier - 要研究我那個座夠不夠 Firm. 我是用模具彈弓做support. 此方法有好像是平均受力,而且那些是專項模具彈弓, maximum load 是 2ton。我用了3條,所以 Max load 是 6 ton。應該夠力。但仍有可能有漏動,看看需不需要再改善。
附加檔案
Image00011.jpg
Image00011.jpg (488.25 KiB) 被瀏覽 9965 次
Image00021.jpg
輕手D,曝光短D!
Image00021.jpg (35.36 KiB) 被瀏覽 9965 次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社長 » 2010-11-09, 19:40

funoooo你未完全理解導星原理,以相機6um像素計,在正常情況下,因為量化誤差的原理,就算1/3導星比例,在大多數程況也不會出現拉線,較大機會是星點一樣大,但誤差半徑那一圈像素會稍亮一點。請再細看此帖:

viewtopic.php?f=18&t=422

你的120ED配了平場減焦鏡,即765mm,那這枝50mm口徑導星鏡以目前的設定勝任有餘。很負責任的說,若你不能拍下LVI的實時導星版面給我看,是很難說明問題所在的,看這個:

http://www.youtube.com/user/galaxyscien ... 0Z_V8CziAc

從邏輯上看,LVI的導星版面給予你很好的診斷機會:

1. 在不太過份的導星比例下,例如現時的2.2x,若LVI回覆理想導星狀態,而拍出來星點拉線,很大機會是其他機械部件的剛性問題,包括導星連線懸空被風吹來吹去,Willis首次到台灣時也犯過類似錯誤。

2. 若LVI的導星版面說X或Y軸有同樣的來回誤差,星點仍是圓的,但肥大了。我很坦白的告訴你,這張照片就是一例:
viewtopic.php?f=17&t=551

3. 若LVI的導星版面其中一軸有較大幅的誤差,那便要從導星進取度 Agressiveness及赤道儀的Autoguiding Speed方面調較,我較常用的設定,前者是用最高的6,後者用常規的0.5x。

那些本身照片也沒拍得好,又或者從沒學懂把LVI用好的同好的意見,或許聽聽無妨,但真正能解決你的問題,幫你拍出好片的,是能把LVI用好的人,而且方法差異可能就是其中一兩個鍵、一兩個系數的設定而已,我相信你一向虛心的態度,能很快拍出比人家好的照片 8-)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Lewis » 2010-11-09, 19:42

:shock:
是否因為能見度低,所以雜訊會較多。
頭像
Lewis
 
文章: 380
註冊時間: 2010-02-03, 07:52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社長 » 2010-11-09, 21:26

後期處理不太熟,可能universe24兄給予意見會好些。

不過從客觀情況看,若把funoooo的照片以33%出圖(見下),看來也不錯啊,很多同好也不會把自己的照片100%出圖的....  :lol:

另外正如我昨天另一個帖子所說,拍M42時我會南面兩顆角距9角秒的恆星作基準,若以500至600多焦距拍攝而能分解到,其實解像度已算可以,我眼見很多人用更長焦拍攝,兩星也是糢糊一塊的,只是對焦糢糊的同時,赤道儀兩軸的追踪也有一定的誤差,星點是肥大的,但剛好呈圓型而已。所以我認為funoooo的照片其實不俗,可能有一兩細節要處理一下(至少至今他連赤道儀有否對好極軸也未知,是否太早定論是LVI追蹤有問題?),我相信他之後的照片可以很好的。

viewtopic.php?f=17&t=558
附加檔案
Image00011_resize.jpg
Image00011_resize.jpg (48.19 KiB) 被瀏覽 9947 次
Image00011.jpg
Image00011.jpg (77.44 KiB) 被瀏覽 9918 次
最後由 社長 於 2010-11-10, 11:0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funoooo » 2010-11-10, 10:55

社長 寫:funoooo你未完全理解導星原理,以相機6um像素計,在正常情況下,因為量化誤差的原理,就算1/3導星比例,在大多數程況也不會出現拉線,較大機會是星點一樣大,但誤差半徑那一圈像素會稍亮一點。請再細看此帖:

viewtopic.php?f=18&t=422

你的120ED配了平場減焦鏡,即765mm,那這枝50mm口徑導星鏡以目前的設定勝任有餘。很負責任的說,若你不能拍下LVI的實時導星版面給我看,是很難說明問題所在的,看這個:

http://www.youtube.com/user/galaxyscien ... 0Z_V8CziAc

從邏輯上看,LVI的導星版面給予你很好的診斷機會:

1. 在不太過份的導星比例下,例如現時的2.2x,若LVI回覆理想導星狀態,而拍出來星點拉線,很大機會是其他機械部件的剛性問題,包括導星連線懸空被風吹來吹去,Willis首次到台灣時也犯過類似錯誤。

2. 若LVI的導星版面說X或Y軸有同樣的來回誤差,星點仍是圓的,但肥大了。我很坦白的告訴你,這張照片就是一例:
viewtopic.php?f=17&t=551

3. 若LVI的導星版面其中一軸有較大幅的誤差,那便要從導星進取度 Agressiveness及赤道儀的Autoguiding Speed方面調較,我較常用的設定,前者是用最高的6,後者用常規的0.5x。

那些本身照片也沒拍得好,又或者從沒學懂把LVI用好的同好的意見,或許聽聽無妨,但真正能解決你的問題,幫你拍出好片的,是能把LVI用好的人,而且方法差異可能就是其中一兩個鍵、一兩個系數的設定而已,我相信你一向虛心的態度,能很快拍出比人家好的照片 8-)


受教了! :mrgreen:
LVI的實時導星版面下次有機會拍給你。情況可大至如下:XY軸修正很密,而修正高度很矮。但過了一段時間就大幅修正一邊 Full loading,然後就回覆至一般情況。週而後始.......

1. 導星連線是一個問題,而又 shutter 線都是另一個問題。我正想如何能放好一點,不至於懸空 Fing 來 Fing 去。 :?
3. Agressiveness 我 set 至 6, 而 autoguiding speed 我 set 至1.5x。看來我要修正至 0.5x.

昨晚睡過"龍",無貨交。看看今晚有沒有機會再試!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社長 » 2010-11-10, 11:20

funoooo 寫:受教了! :mrgreen:
LVI的實時導星版面下次有機會拍給你。情況可大至如下:XY軸修正很密,而修正高度很矮。但過了一段時間就大幅修正一邊 Full loading,然後就回覆至一般情況。週而後始.......


funoooo 不用客氣,你虛心求助,很容易解決問題的。很明顯你所說明的問題,很大機會是赤道儀機件造成的問題居多,包括空程、強風、甚至某些老舊赤道道的渦桿不同軸也會有類似表現。所以若一開始便歸咎到什麼LVI、導星焦距比例等,是絶不科學的態度,特別是沒有用過LVI或從沒用好LVI的同好的意見,或許可以聽聽,但真正能幫你拍出好片的,是用好LVI的人,所以我一開始便問你XY軸的實時現表圖,這才是LVI的精髓所在,亦是其他導星器所不能比較的。

當一個導星器已從XY軸告訴你那幅照片不成,而拍出來當然也是拉線的,很明顯你要從外部因素去解決問題,而非導星器本身。導星器不是萬能的,在全理的工作環境下,就算一個數千元的赤道儀,也可在LVI輔助下拍出精確的照片,在不合理的環境下,例如超強風、極度不平穏及震盪的環境,連派拉蒙也受不了,那時任何導星器也不能改變現實的,LVI會如實告訴你導星不成,那不就是導星器的應有功能嗎?

funoooo 寫:1. 導星連線是一個問題,而又 shutter 線都是另一個問題。我正想如何能放好一點,不至於懸空 Fing 來 Fing 去。 :?


把所有連線掛至槓桿(望遠鏡)的支點(赤道儀緯軸上可掛靠的縲絲等),便可大幅解決問題。

funoooo 寫:3. Agressiveness 我 set 至 6, 而 autoguiding speed 我 set 至1.5x。看來我要修正至 0.5x.


yes, 要LVI工作順利,方法是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不要"發明"太多方法。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universe24 » 2010-11-10, 14:09

是否使用raw档拍摄?
能见度低,使得在特定曝光时间内应有的讯号减少了,而把讯号与读出杂讯的距离拉近,所以照片看起来就很多杂讯了。
唯一的方法是拍摄更多的张数叠合,以我过往的经验,在3分钟曝光,至少要50张才有所看头。
頭像
universe24
 
文章: 1237
註冊時間: 2010-02-13, 16:41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funoooo » 2010-11-10, 14:19

universe24 寫:是否使用raw档拍摄?
能见度低,使得在特定曝光时间内应有的讯号减少了,而把讯号与读出杂讯的距离拉近,所以照片看起来就很多杂讯了。
唯一的方法是拍摄更多的张数叠合,以我过往的经验,在3分钟曝光,至少要50张才有所看头。


是用 RAW + jpeg. 但 DeepSkyStacker 好係讀不到 Raw 檔案。
3分鐘 50 張相 - 150 分鐘 :o
有排去影,死得。 :mrgreen: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universe24 » 2010-11-10, 14:54

DSS读raw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再试试看吧。
150分钟不会死人的,看两场电影就差不多时间了,这是锻炼耐性的时候了。 :) :twisted:
頭像
universe24
 
文章: 1237
註冊時間: 2010-02-13, 16:41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社長 » 2010-11-10, 16:22

對,150分鐘很快過去,一次過把它拍好,是最好的回報,香港天文愛好者犯的最大錯誤是大多數照片曝光不足(包括我自己的)。

我的電腦有少許問題,就算把Canon的RAW檔全轉成TIFF,每張百多MB,數十張照都一樣處理。

當然funoooo的當晚天空也許真的透明較低,否則你看我們在香港,用350D,單張10分鐘也可拍到這個樣子的:

viewtopic.php?f=9&t=31

但不要緊,先練好基本功,天公造美時便可派用場了。
附加檔案
Astrocafe M42.JPG
Astrocafe M42.JPG (230.36 KiB) 被瀏覽 9905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funoooo » 2010-11-10, 17:10

唉~~~ 香港天氣差,東莞天氣更差。能見度低得可憐。 :cry:
唯有將勤補拙啦!現在先練熟用 LVI,然後狂"煲"佢一晚就 Prefect 了。 :mrgreen:
如果 LVI 跟得好,就用 H alpha filter 去"煲"佢 5 至 10 分鐘一張相去"谷" Detail。 :mrgreen:
我這裡用 Astronomik CLS-CCD Filter 最盡是 5 分鐘,再久就全白了。無嘢睇~~~
Narrow Band 應該是我將來唯一出路 :cry:

現在拍 M42 都很辛苦,要一放工先睡覺。12:00 起床 set 嘢,最快 1:00 先開得工。如果等它上中天 (清很多),至快都要等 3:00。拍到 4:30 天就開始光,要收工。5:00 小睡一會, 7:00 上班。如果下班後睡不著就真大鑊,真係想死。 :(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Lewis » 2010-11-10, 20:41

社長 寫:對,150分鐘很快過去,一次過把它拍好,是最好的回報,香港天文愛好者犯的最大錯誤是大多數照片曝光不足(包括我自己的)。

我的電腦有少許問題,就算把Canon的RAW檔全轉成TIFF,每張百多MB,數十張照都一樣處理。

當然funoooo的當晚天空也許真的透明較低,否則你看我們在香港,用350D,單張10分鐘也可拍到這個樣子的:

viewtopic.php?f=9&t=31

但不要緊,先練好基本功,天公造美時便可派用場了。


社長,

5D MarkII 的RAW是14bit,如果轉為16bit的TIFF,是否真的有幫助?
如果個程式可以直接處理RAW,不是更好嗎?
頭像
Lewis
 
文章: 380
註冊時間: 2010-02-03, 07:52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社長 » 2010-11-10, 22:08

純粹是我的電腦有問題,DSS讀不到Canon 5D Mark II的RAW...... :oops: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9-11-2010 M42 拙作

文章社長 » 2010-11-11, 01:11

funoooo 寫:唉~~~ 香港天氣差,東莞天氣更差。能見度低得可憐。 :cry:
唯有將勤補拙啦!現在先練熟用 LVI,然後狂"煲"佢一晚就 Prefect 了。 :mrgreen:
如果 LVI 跟得好,就用 H alpha filter 去"煲"佢 5 至 10 分鐘一張相去"谷" Detail。 :mrgreen:
我這裡用 Astronomik CLS-CCD Filter 最盡是 5 分鐘,再久就全白了。無嘢睇~~~
Narrow Band 應該是我將來唯一出路 :cry:

現在拍 M42 都很辛苦,要一放工先睡覺。12:00 起床 set 嘢,最快 1:00 先開得工。如果等它上中天 (清很多),至快都要等 3:00。拍到 4:30 天就開始光,要收工。5:00 小睡一會, 7:00 上班。如果下班後睡不著就真大鑊,真係想死。 :(


你用對了器材,操作方法也接近對了,那花點功夫(實際上儀器在拍你在睡),把照片拍好是值得的。我眼見一些同好用錯的組合錯的方法,掙扎經年,也是拍同樣的水平出來。虛渡光陰,那才是最大的浪費,但你的時間比錢更貴啊。

我是工程背景出身的,很明白天文攝影是一個系統工程 (人生何嘗不是),a chain is only as strong as its weakest link,所以當我看到一些同好花了鉅大心力去拍攝,但郤敗在一兩個無謂細節上,那是很可惜的。從去年7月日全食、今年1月日環食,然後兩次西藏之旅、三次台灣高山拍攝,我們都全部有所收穫,而拍回來的照片都比之前的水平有所提升,就是因為把各因素平衡好了,不會嚴重出錯。要知道我用的器材,大多是累積下來,沒有一年換三款的,還是那套老舊的HEQ5(近月才加了一套EQ5 Pro,留在西藏了),還是去年第一批第一代LVI,還是去年一開始便造的50mm導星鏡,還是我這輩買的第一部數碼單反,我不會說這是”有遠見”,但我相信自己是忠於對一些大原則的直觀感,當我數10年前發現Sky Watcher這個品牌,發現其低廉價值但合理功能可以取代貴價赤道儀,又或者去年發現LVI這款導星器,可以解決大部人的拍攝需求,又或者APM-TMB的頂級折射鏡可以作為優秀的目視及拍攝主流方案,到今天都逐步實現了。我們這個週末預約了顏寶鈴書院的天文台作太陽觀測工作坊,他們告訴我近期忙得很,每天都要接待大量不同機構的訪客及學生呢:
viewtopic.php?f=12&t=86

正如我在西藏建台時,每一天都勞累不堪,直到最後一天完成工作後,便花數小時用LVI幫我拍兩張照片做紀錄,我每睡一兩小時便到天台看看,儀器還在努力工作,雖然水平算是普通,但至少我認為每一次拍片都比之前的進步,而且也發揮了器材的基本威力出來,而且短時間內我不用再心煩重拍:

viewtopic.php?f=17&t=549
viewtopic.php?f=17&t=551

這張網狀星雲也一樣,水平很普通,但我個人認為花一晚三小時把它拍完,足夠我向學生及工作對象展示這個星雲的形態,而且網上看,能達到這種展示力的網狀星雲照也不多,雖然跟國際級大師Tony Hallas的差距很遠很遠,但也讓我暫時不用再拍這個對象了,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實際上是最省時省力的。

viewtopic.php?f=17&t=442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深空及星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