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 lau 寫:今晚沒有拍照, 只是目視。最高用了375x (750÷4x2), 目鏡使用了小折射原裝配搭的4mm。 今天使用了摩打, ,不用手追那麼辛苦。 加上視寧度極佳,我看見了卡西尼縫! 整個行星也前所未有的立體地呈獻現在我眼前! 十分同意家人的說法 , 土星是八大行星中最卡通的一顆 ……
Skywatcher 官網 描述這之望遠鏡的最高有效倍數為300倍, 但今天用的375倍仍然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細節!Why?

"非常清楚" 是很主觀的看法,若你的鏡放在同口徑但貴40倍的152APO折射鏡旁,便會變成有"點不清楚"了。
正如那年內地很追捧的Pentax XO 目鏡,說是登峰造極的行星目鏡之一,那晚我們在石澳搞Star Party,在203APO上跟TMB Supermonocentric來回測試看木星,我也請在旁的Willis在不知情下也鑑定一下,證明XO的像質較鬆散,那全新買回來,就用了那十來分鐘我便賣掉5mm那個,2.5的則留作室內人工星點測試 (另一個是高橋Hi Or 2.8)。
每毫米口徑2x放大率是天文望遠鏡的指標,量產型的反射鏡會低一些,量產型的ED折射可達標,人手修正的極品APO,如APM-LZOS那些,面對高對比度如土星光環上的細節,可以推上每毫米口徑3x觀測,所以APO就是以較小口徑,在超口徑倍率下跟較大口徑的反射及折反射挑戰,但那額外的價格,郤不是很多人能理順。
同理,有時會看到一些望遠評鑑報告,如數家珍的道出那厰的歷史、那玻璃的什麼批次、什麼high order像差的下的修正度,但原來只用250x目視,其實是夏蟲語冰的。
試想想,一台望遠鏡要推上600倍以上實效觀測 (實效即用600倍看到比500倍更多的細節),除了視寧度要配合外,其他配件如目鏡、天頂的準直度、熱平衡都要配合,而一台修正度高的望遠鏡,例如我用203APOAPO,甚至目視時也最好用電子調焦才成,這點上APO的色球差很關鍵,那被受追捧的TEC及Astrophysic的表現便較遜色,
viewtopic.php?f=22&t=83viewtopic.php?f=22&t=3730viewtopic.php?f=22&t=890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