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SkyDragon » 2015-08-17, 10:04
Sing, 從人馬拍攝到獵戶,看來你不太要睡眠的呢!年輕人的確牟利,還連續地幾天的作戰...羨慕也佩服!很享受在星空之下的氣氛吧?
在不熟悉的環境(如南天對極較難、冬天寒冷)以有限的器材(如冇導星、冇彗像鏡、平常的相機)等等因素之下,你有這樣的成果,我也未必能做到;所以照片上若有一些不足之處,是很理所當然的,也不好批評。
不過,既然你付出了很多努力認真地攝得這輯精采照片,讓我也公平一點不去記得你是中學生,用大家同好間的角度,就這輯相交流一點看法好嗎?
下面就是奧米加星團。 先補充一些攝影資料。
Canon EOS Kiss x5
BKP15075 Reflector
EQ3 with dual motor
ISO6400,f/5, 10 secs
Temperature: 10°C (I think it reached heat balance)
目標若能給放在像場正中,會把彗像差(coma,因沒有彗像鏡)和對極偏差引致的場旋(field rotation)帶來的壞影響減至最低。這個不是說要買彗像鏡,也不是苛求當晚更準的對極,是知道既有的限制時,如何把自己能控制的做好。這點很重要,想借這個機會強調一下。
幾乎所有事情,存在著客觀環境因素不能隨意改變,金錢預算也有限,成功或失敗往往是靠想通怎樣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想換個環境或花更多的金錢,即使NASA國家級的硏究、數十億商業項目也不能例外,這要習慣從小事情學起。例如哈㪍如果有再多的經費?如果沒有發射時負載限制?等等,是不是可以更好?頂尖的科研或商業團隊都有著這種做事態度,他們都清楚這些限制是對手們都有的,最後的結果幾乎都取決於團隊能否有效地運用手上有限資源,這,就需要一點超越匡架(think outside the box)的智慧了。人類文明也是這樣建立出來。
玩天文、玩攝影、車、音響等等,可以是花費的玩意,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生活訓練,這是我個人玩這四樣東西多年來經驗之談,說來給你參考;是不是玩物喪志,我說因人而定。當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要懂得;但究竟什麼才叫「善」「其」事,什麼叫「利」「其」器?不同人有不同演譯,也需要智慧。「其」事「其」器就隱含了一種預設(given)而不能改變的意思;「利」是利用或削尖優化的意思。都是在説操作者如何恰當運用的事。
小兄弟,見你剛開始投入一種興趣,也如此有成績,不是說道理,只是和你分享一下我學到的。
1.礁湖星雲 ISO6400 30secs f/5 ( 這個回到香港要用電腦版photoshop再處理一下)
訊噪高 - 目標較M42暗,後制調光也把訊噪強化了
星點拉長..... 目標較細,放得大自然誤差也放大了;也由於暗,用了30sec曝光所致。
2.三裂星雲 ISO6400 30secs f/5
這個如礁湖一樣..... 是更甚,因為更暗更細
3. M42 ISO6400 10secs f/5
這張最好。
目標亮,只10sec 曝光有效地控制跟蹤上的誤差,好!
對焦的準確做得很好。
4.火焰星雲+馬頭星雲 ISO6400 60secs f/5 ( 終極垃圾, 只作紀錄、 請不要介意… )
明顯是越級挑戰!有膽量,讚!
本身暗弱,冇得講。己見火焰和馬頭,不能強求了。
換了我,帶一樣的器材到陌生地,能否攝得這麼好的五張也成問題..... 衷心給五個讚!!
另,何時回程?Have a good trip back home!

主鏡VC200L 200/1800(1278), ED81S 81/625(419); 導星Orion50/175, 80/400, STi mono; 台架AZEQ6; 相機Nikon D700 D810; 濾鏡IDAS LPS-P2, Astronomik CLS-CCD; 目鏡Baader Or4,6,10,18, 8-24zoom,Vixen8-24zoom, Nagler3-6zoom, Delos全套, Panoptic24, Nagler31; 天頂Everbrite1.25" 2"; 便㩗組合6"牛反f5 EQ5, Star Adventurer; 雙筒7x50, 16x80; 配件(有用、冇用的、若干);
軟件 EQMOD, Stellarium, PHD2, AstroTortilla, EOSNikon, 後期 Lightroom, Pixinsight.
玉宇無麈淨空濛,思縈縹緲中。星流媚眼,月展宮眉,河束鬢雲。
工勞農樸文浪漫,吾道妙群倫。鏡窺倩影,理探衷情,數計芳蹤。
-調寄「眼兒媚」 張玉哲 紫金山天文台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