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晚使用 Smart EQ Pro 进行盲跟30秒曝光拍摄,全程历时1小时45分左右。
在叠加过程中,由于星星对齐了,剩下些顽强的hot pixel。在叠加后的照片中竟然出现有规律的波浪形状。
粗略计算,这个波浪的波峰与波谷间有2.4'(角分)的差距。
这是否就是Periodic error?
universe24 寫:其实这是在澳洲用 sigma Oct 所做的对极。![]()
我也不懂为何偏差这样多。在我的感觉,其实只偏差2-3角秒而已。
若是马来西亚,我会进行两星漂移法,一般做了都不会有这样大的偏差。
Wtyu21 寫:請問Univers兄,你對極有沒有使用控制手柄Menu裡面的一星/多星(飄移)對極選項,還是只是普通的用極軸望遠鏡裡面的12小時刻版來對極的呢?因為我也是Smart EQ Pro的使用者,正在學習它來導星和使用GOTO功能,但還未熟悉(因為香港的天氣實在太爛了~)
universe24 寫:Wtyu21 寫:請問Univers兄,你對極有沒有使用控制手柄Menu裡面的一星/多星(飄移)對極選項,還是只是普通的用極軸望遠鏡裡面的12小時刻版來對極的呢?因為我也是Smart EQ Pro的使用者,正在學習它來導星和使用GOTO功能,但還未熟悉(因為香港的天氣實在太爛了~)
若能看见北极星,我就用极轴镜,配合手控上显示的北极星位置来对极。
若看不见北极星,我是用menu的多星对极功能,只要反复做3-4次,就能准确对极了。而这个方法不是用飘移原理的。
导星来说,目前我只用过用电脑的导星系统导星。还行的,但没有想象中顺畅。我问过厂商,他们也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下个月会带它出去摄星,希望可以测试到一些东西。
Wtyu21 寫:依你的經驗,在導星時有沒有遇到過整個Smart EQ Pro的不穩呢?附上四張照片,是在六月份香港難得好天的日子,我獨自跑到石澳,假設整套Smart EQ Pro和試用導星(無腦的),不知道是地台不太穩固我在周圍走動時產生震動?風太大或是控制手柄線/其他的纜線纏繞使到Smart EQ Pro運轉不順暢,試以心宿二/織女星做導星,導60秒一幅,有些照片的結果嚇死人,非常明顯的搖晃擺動,其中只有幾張是正常導星的~
universe24 寫:无脑导星,我用LVI I,基本没有一次成功在Smart EQ Pro身上成功导星5分钟不拉线。曾经有试过使用其它赤道仪导,结论是问题在Smart EQ Pro身上。
用有脑导星(QHY5L-II-M)在Smart EQ Pro身上时,导星结果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只是拿个PhDGuiding上的导星结果图看了不大开胃而已,但还好的。
这是过去的经验,我本身只有在跃洋观星才会带它出门,所以其实测试的机会不多,希望日后好天时可以多多测试一般。
社長 寫:universe24 寫:无脑导星,我用LVI I,基本没有一次成功在Smart EQ Pro身上成功导星5分钟不拉线。曾经有试过使用其它赤道仪导,结论是问题在Smart EQ Pro身上。
用有脑导星(QHY5L-II-M)在Smart EQ Pro身上时,导星结果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只是拿个PhDGuiding上的导星结果图看了不大开胃而已,但还好的。
这是过去的经验,我本身只有在跃洋观星才会带它出门,所以其实测试的机会不多,希望日后好天时可以多多测试一般。
LVI 的軟件整合度及自動化水平極高,但有一個假設,是你用的赤道儀不能太離譜,例如空程很大,兩軸修正速度相差太遠,修正速度跟導星鏡的影像比例太極端等都不成,在那情況下用SBIG導星器兼人工設定CCDOps的導星系數(又或者用PHD),反而會導一些LVI無能為力的赤道儀成功導星,當然結果仍不會是很理想的。
universe24 寫:我用它来导过ASTRO LN(motor是Orion Dual Axis改装上去的),2小时连续导星(2等星),没有一张失败,当时拍摄一张长达10分钟呢。
universe24 寫:看来日后要到社长的我的西藏天文台一游的话,我要带上那个ASTRO LN + LVI 导1小时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