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 記得在太空館月曆中有一張照片是在南半球的天文台, 用施密特照相儀拍的這個天區, 非常壯觀及漂亮, 一直都想拍一拍這個天區.
去年夏天, 諗住入石澳影南面這個天區, 應該可以好過西貢, 可是入到去之後, 發覺成個海面都是開著大光燈的漁船!
這張照片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希望日後有機會到外國認真地拍些滿意的raw回來再處理.
社長 寫:這照片絶不搞笑,唯一是左下那個光暈比較明顯,是否相機的CCD cover slip問題 (OSC相機?)? 因為FSQ106+減焦鏡好像沒這問題的?![]()
PaulNg 寫:其實在絕佳的透明度下, 在香港我們什麼都可以拍得到.
社長 寫:社長 寫:這照片絶不搞笑,唯一是左下那個光暈比較明顯,是否相機的CCD cover slip問題 (OSC相機?)? 因為FSQ106+減焦鏡好像沒這問題的?![]()
補充一點,因為那個光暈直徑頗大,應是兩個間距頗遠的光學面反射而成,例如是CCD跟減焦鏡之間的內反射? 按理FSQ106的減焦鏡本身沒有什麼問題,所以主要問題來自CCD?![]()
我的情況也是,同樣的APM 105/650配TMB 3.5"平場鏡,用5D Mark II或ST8300M配Astrodon濾鏡,光暈已有分別。
willis 寫:這是有水準之作!顏色相當自然。這張相用了甚麼後製軟件?可否分享一下深空馬賽克的後製?
社長 寫:PaulNg 寫:其實在絕佳的透明度下, 在香港我們什麼都可以拍得到.
我個人的猜想,在香港一年裡有十天八天的好日子,若把握得好,拍出來的照片可以等同我們到台灣或陰那山的作品,始終本地發揮效益大很多。
Subaru 寫:我用Nebulosity去calibrate, 跟著用Pixinsight去debayer同疊, 再用DBE去減少gradient. 為什麼叫攪笑版呢? 因為發覺overlap不足夠, 用唔到軟件去做自動馬賽克, 只係用Photoshop貼再用擦紙膠去擦個邊, 處理上極不科學化.
willis 寫:Subaru 寫:我用Nebulosity去calibrate, 跟著用Pixinsight去debayer同疊, 再用DBE去減少gradient. 為什麼叫攪笑版呢? 因為發覺overlap不足夠, 用唔到軟件去做自動馬賽克, 只係用Photoshop貼再用擦紙膠去擦個邊, 處理上極不科學化.
I don't know much about post-processing. Can u explain what are calibrate, debayer & DBE? If the overlapping is enough, what is the software u used to perform Mosaic? Thanks!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