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國家天文台那500口徑卡反遲了出貨
viewtopic.php?f=12&t=4253 ,中國國家天文台那500口徑卡反以及另一用戶的400口徑卡反在生產,另外尚有多台400-600口徑卡反在落實中。紫金山天文台兩台800口徑反射進度正常
viewtopic.php?f=12&t=4343 ,另外一用戶的800快要落實。
相機工作也稍有進步,陸續有些三四萬美元級別的出貨,雜物枱上三四個小紙盒便有過百萬元相機。顯得有點不太重視....
viewtopic.php?f=29&t=4402viewtopic.php?f=29&t=4385星象館的工作也未曾慢下來,小山這兩天在重慶培訓一位客戶使用他新購的數碼立體星象 Digital STARLAB
viewtopic.php?f=12&t=4401 下週又有泰國客戶過來驗收另一套數碼立體星象。
雖說我在境外的工作比重每年都在加重,但不代表我在香港的步伐會慢下來,最近正在洽談建立一個香港最大的天文台,也有中學在洽談建個小的。至於在教育活動方面的發展則更有趣,受惠於市場上有其他競爭者參與,其實是大家共同協力把市場造大了,而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便會獲益更多,這種免費的助力,到現在才懂欣賞,例如最近有三家大型機構改跟我們合作推行長期天文教育活動便是一例。
電商方面的發展更可謂波瀾壯寛,內地團隊地剛簽訂了跟內地最大論壇及某領導性銀行總行等成為獨家跨境電商供應商,我在香港則跟美國某百年品牌達成協議,人家每年近百億美元業績,百多個品牌,只是過去在亞太區不夠重視,現在我們只要做好一小部份已夠好了。
渝新歐鐵路,又話者從武漢開出貨列,只要13天便可到達歐洲,稍後會加快是10天,還要每年開330班,真的跟從前海運概念不一樣。歐亞大陸橋的實踐,加上貫通東南亞鐵路網的實現,會否讓被兩個大洋隔著的美國邊緣化? 對香港的航運業影響又如何? 這個難說。但我更著重這些新建設對目前電商事業的影響,例如武漢市政府給我們辦公大樓,傢俱也包括,目前已初步聘用了20位員工,年底會增至200人。鄭州作為全國進口化妝品集散地,我們也會得政府支持,建立一個大型中轉站。很高興自己雖說不上是年青人,但在這大時代下,仍有機會作為參與者、持份者,亦很大機會成為受惠者。
目前項目除B2B、C2C、B2C等跨境電商業務,也包括武漢成立雲倉庫公司、深圳收購一家旅行社、美國收購一家子公司,我整個電商集團的共同創始人、副總裁、股東,香港業務則由我作為總經理 (跟家母說過還是喜歡人家叫我"社長",這比較儒雅一點,她則安慰我會慢慢習慣的....

),我可能在短期內收購香港一家有出境牌照的旅行社,除會強化原有我有推動但沒重點發展的天文或其他遊學等活動外,也會把目前跟內地一家領導性地產集團定期推動的學生來港教育活動再進一步做大,並加入天文元素。之前在德國學習PixInsight時認識一位朋友
viewtopic.php?f=13&t=3745 ,他的旅遊公司在歐洲有19萬高端客戶,現在可能有所發揮了,這也心理上補償了我這個有天文學習障礙的愛好者....
家父及伯父不足10歲時便在東莞參與抗日游擊(小鬼隊),到現在目睹中國成為G2,可謂無憾了,但原來精采發展還未完。
我個人做事比較實在,喜歡一步一腳印的把事情做下去,甚至讓部份人有保守及慢的感覺,身邊友人及同學,不少已成就大業,反觀自己事業尚在起步,所以樓上那幅子非魚的畫,其實是安慰自己。日前剛簽訂合約,會遷至火炭區最高檔的一座工貿大廈,辦公面積比現時大一倍有多,庫倉則另覓地點,辦公室除機工室外也會辟一個蛇竇,因為團隊成員多了,希望大家能夠work hard play hard。
最後是向所有天文愛好者承諾,我是一個念舊的人,就算是2003年我全職發展天文時購入的數碼立體星象館、17歲時接管的中大新亞書院天文台即今日的白鷺湖天文台,到今天都持續地使用。瑩小姐是第一位加入星河科研社的員工,到今天已越過10年,工資也漲了三倍。因為我喜歡累積,所以在天文方面的工作只會加快不會減速,而過往十多年來信任我、給過我機會、曾幫忙過我的人,我會銘記於心,到今天也以不同形式回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