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自编的一个小故事

文章發表於 : 2011-02-27, 18:54
Nebulas
农民和地主的故事

从前在一片土地上有个地主和一群农民 。

农民中间有个比较喜欢对外在世界做尝试,当他自己摸索了一种水稻种植技术改善了产量,结果地主就觉得这个农民都能大半年都闲着了,就要求他加租子。

这个农民对地主说:Sir,您担心什么呢?

地主说:您和别人不一样,你就应该多缴,小聪明就不要表现了;不许把你的种植方式告诉人,要不然明年丰衣足食的是你们,不是我!否则我没收租给你的土地。

农民想了一下,无奈地妥协了。

很多人觉得农民的这个方式会有很多人想学习,会有其他的农民想请他传授。事实上这个农民对现实妥协了,他看得清楚人是有惰性的,只在家里把这个种植方式教给了自己的子女。

这个农民的子弟后来因为一个社会变故,就出去外地了,有人说他们过得很不错。而到如今,他们祖辈这片土地上后来始终过着镰刀+锄头+犁的农业。

Re: 自编的一个小故事

文章發表於 : 2011-02-28, 00:26
社長
競爭力是因;地價是果。

我相信自由市場的調節機制下,地主能收多少租以及農民能交多少租,固然會有些波動,但較長期看,最終成交的就是合理格價。

我的青少年時代在香港島南區一個小島上渡過,1.3平方公里,住了9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小島,那裡剛有三幢海景樓落成,折算下來每平方米賣價都廿多萬了,地產商單建造那個住客會所都投入10億元,買的人呢? 很多是派人送無銀碼的支票過去買多少個單位的,雙方都應該很明白自己的交易是否有利。香港銅鑼灣某些店鋪租金已超越東京紐約巴黎成為全球最貴了,但往往賣的是薄利多銷靠人流賺錢的小吃。

當然,你的故事讓我聯想起,諾貝爾物理學家崔琦及他在河南飢荒而死的父母的故事。

Re: 自编的一个小故事

文章發表於 : 2011-02-28, 12:19
Nebulas
赞同你的说法,香港很多地方闲而不建,很多居民住公租房也是在情理中的。这个故事也是讲变革下的态度问题,有些人是害怕进步;有的是不知所措;有的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想和我们身边经历倒是有很多吻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