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港人來說,一個數千元甚至價格高達五位數字的日本電飯煲絕對是匪而所思的,但若在日本的話,就是另一個故事,他們對白飯的重視可說是世界上屈指可數,論白米的出產素量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他們早午晚三餐都必需要吃白飯,另外也擁有因多以白飯為主的著名菜式,如醬油拌飯,蛋包飯,也會透過只一些簡單的即食拌料來吃飯,可見對他們而言,一碗具質量的米飯是何等重要~
再說說我們香港人普遍所吃的是4公斤價格數十元的泰國或中國次等絲苗米,用的絕大是數百元國產電飯煲,先不說味道,由於耐用度及規格控制上不佳的原故,因難確保每一餐白飯也煮出穩定的水平,因而大多香港人每天吃著的米飯都包含不同情度地偏硬就是過於黏滯的米飯,也很難引發出米中原有的飯香。結果,絕大部香港人也未曾認真去品嚐米飯的味道,只把米飯視作為一種充飢的原料放進肚裡。
不知你又有否曾經去用心品嚐白飯的美味呢?也許不是你不想去感受而是最初就不存在這值得用心品嚐的空間~
==================================================================
我和日本電飯煲的故事:
不知何時開始,我開始感覺到每天都吃著的白米並不好吃,因而每一餐都是睇「食送」食飯,菜式多的話飯也能多吃一些,相反菜式單調時飯便會吃不進去,話說我媽媽煮菜還挺好吃的,這在家一直在意這狀況的只有就我一個,(其實連曾經在我家中吃飯的親朋也得到這份感覺),對於一家人而言,這無疑是十分可惜的一件事。
在大約半年前,我受到一些音響朋友的影響,開始接觸和瞭解日本電飯煲,也計劃改善這點生活的缺憾,儲錢購買一個萬元級別的電飯煲,並希望嘗試配合一些我在音響上使用的發燒級電源配備,將目標指向追享白飯美味的極限。 我認同這種想法對於香港人來說絕對是吹毛求疵,但對我而言,既然資源本來就有了,Hi-Fi電源配搭電飯煲組合還是值得一試的~
可惜事與願違,最近現役的數百元電飯煲突然壞了,要從日本送來一個電飯煲最短也需要三星期的時間,但爸媽不能一天不吃飯,結果能短時間買到的只有這個單單擁有Induction Heat (IH) 的入門級別型號,也是能在香港購得的最高型號,價格三千日本象印的NP-HBQ18;其實這個價格在日本已經能購得日本象印的老款旗艦電飯煲,不但擁有IH, 更有7級加壓, 真空結構的多層內膽和多項傳熱和水份控制技術,也許在香港,追求高級電飯煲真的不是一個好地方,一樣的價格,換取的只能是次等的享受~
===================================
預期希望於本年中購入的日本高級電飯煲,
三菱的NJ-XWB10J

因一些突發事件,結果只能在取捨中選擇了香港最好的日本電飯煲形號
象印的NP-HBQ18

本來打算挑戰白飯美味的極限,計劃從日本購入 日本新潟縣南魚沼市鹽澤町農號26頂級越光米
但電飯煲的計劃延後了,退而求其次在香港購入 日本新潟縣魚沼產越光米

現在我對電飯煲有了一個全新的看法:一樣的白米,不一樣的味道。 (遲點補上)
=====================
在天文論壇作這樣的分享也許是很奇怪的事,但經過親身使用的體會後,我認為這份對生活的改善是值得花點時間與大家分享的,特別對於已擁有高水平天文器材的朋友,這般支出也許就連一個具水平的目鏡也買不到,然而換取的可能是一個對白飯全新的體會,所以我覺得絕對值得大家留意的。
文章早寫好了,但當中包括了很多音響的元素,需要花點時間先作整理才適用於在這裡分享,不知大家有沒有興趣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