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 寫:民族大學是否有些特定目標的?
我是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即中國人文大學,已故錢穆先生提出的。
主要是针对 Nationalities, 早期是中央民族大学在武汉的旁系,类似黄埔军校在武汉的;不过现在肯定比中央民族大学气派。

(和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外迁不一样),学校培养地区民族干部、增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为主,校风和政治很挂钩。
“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校训应该出自论语和新文化运动的蔡元培先生的话,据说题写的那位先生是我校美术学院的副院长, 陈义经,武汉的书法家,3年前逝世,高寿97岁,追悼会许多武汉人送行。英年就题写了南京“总统府”上那三个大字,是否一脉相承?

社长好眼光!
我入学时,正好学校50年校庆,学校成立是建国时
中原大学 响应中央政府加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的工作而筹备的,和她关系密切吧,校风也很接近。因为学校比较讲风气,记得 大学老师逼迫我入党,我写了三次,临交时总扔在抽屉里面。以前除了不好好上课,总体来说算是个校内品行不差的学生。
中原大学早期叫: 中华大学,和自强学堂早期是武汉双肩百年老学校,不过是早期的私立学堂,创始人陈时先生也是同乡。武汉的高校源自此主要的两脉,一个是张之洞在甲午战争前1893年官办的自强学堂(武大前身),另一所就是陈时先生创立的 中华大学,后来几易其名,现在叫 华中师范大学。在国内所有的高中学生都知道湖北的黄冈中学是翘首,但在省内和网络上盛传华中师范大学的附中为省内和国内最佳。
在武汉很多题词都是必须是有分量的人物才能题的,湖北省博物馆的是董必武先生,武汉长江二桥的是李先念同志,而以前的J主席和D书记只能在武汉一个居民社区的题5字——百步亭小区和一个师范高校题写校名。 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屏墙也是J主席题写的吧,不过我还真不恭维他的字写得如何。
当然武汉大学老校门上“學大漢武立國”这六个字又属国内高校最奇特的,題寫者也諱莫如深。
香港的学者对过去百年的看法要客观些,现在武汉搞史上空前的建设,很多东西都面临着破坏,许多拆迁最后露着的都是古宅, 有时间可以继续上些有历史意义的片子。
比如在武昌大东门的长春观,长春子丘处机当年在次修道的道观里面有块石碑上面刻着中国目前唯一存留的古星图。
如果方便可以发早期我拍到的 湖北省博物馆的几件镇观的“神器”。 元代的青花瓷瓶,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楚曾侯乙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