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各類話題,但謝絕罵戰、攻擊諷刺、色情暴力及通常不歡而散的政治議題

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文章

StevenTam » 2015-09-21, 22:5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iwpedzVeE

慢慢地看,還是覺得滿有意思的。

當然不屬於這裡最關心的高階望遠鏡啦~
STARGAZER
頭像
StevenTam
 
文章: 309
註冊時間: 2010-09-13, 19:04
來自: 香港

Re: 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文章社長 » 2015-09-22, 08:05

謝謝分享,其實造望遠鏡的都大同少異了,高橋的鑄鋁方法可能還要古老些,我九十年代也用過Vixen GP赤道儀,到過興隆拍星的,就是98年獅子座流星雨那次。

第7至11分的壓鑄工序,我有幸在某工厰短暫工作過半年,見識過。

第6:53 / 7:52起的,我第一個反應是沒帶口罩及頭套? :roll:

早前港大天文學會來跟我做個訪問,問我如何看台灣及中國大陸的天文科技發展,

viewtopic.php?f=6&t=4250

曾考察過Software Bisque (造Paramount)、ASA、APM (在巴登巴登的車間,1、2米口徑鏡都在那裡出來)、Sky Watcher、Lunt Solar System、Officina Stellare等,Software Bisque讓我感覺最深,剛出席海峽兩峽天文研討會(那些8米、30米光學望遠鏡都在規劃中了)更印證了自己的觀點, 這個範疇,最後還是綜合國力及人口基數決定。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文章StevenTam » 2015-09-22, 11:00

片雖然有點舊,但感覺日本就是一直停留在那個時代的技術點

反觀,歐洲及國內一些品牌,都一直在進步,相同價錢往往可以買到更好的東西了



話說~太精彩了! 香港大學學生會天文學會西藏旅程
STARGAZER
頭像
StevenTam
 
文章: 309
註冊時間: 2010-09-13, 19:04
來自: 香港

Re: 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文章社長 » 2015-09-22, 11:22

StevenTam 寫:話說~太精彩了! 香港大學學生會天文學會西藏旅程


下次參加我們的西藏星空派對吧! 我想之前已參加過的,5日4夜便足夠,未參加過的,另加三數旅遊。

StevenTam 寫:片雖然有點舊,但感覺日本就是一直停留在那個時代的技術點

反觀,歐洲及國內一些品牌,都一直在進步,相同價錢往往可以買到更好的東西了


我08年在內地一個論壇說了一段話,指出日本產品處於很艱難的局面,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論高端器材甚至科研用的,基本上被歐美產品壓著,論入門級別至中檔器材,又有SkyWatcher等華資品牌追逼,即高橋等日本品牌的生存空間已越來越少。結果這段話惹起牽然大波,那位"潘少"花了兩三年發了上千個帖苦苦攻擊,最後自己器材都賣掉,在天文圈消失了,也導致那論壇今天人氣不再。

當Paramount 從以前萬多美元的ME,到現在推出6000、9000美元的MYT、MX+,SkyWatcher由HEQ5、EQ6演化到EQ8、AZ EQ6、AZ EQ5、Star Adventurer,又收購Celestron及Meade,再加上Officina Stellare、APM、ASA等冒起,日本本來頼以生存的中檔市場空間已不復存在。

配合世界局勢審視,自二次大戰各戰勝國以千萬計人命換來的常任理事國席位,加上長程毀滅性武器出現,各大國勢力範圍已固定下來,隨著中國復興,我看日本的情況並不是個別品牌的興衰,更可能是其自明治維新以來國運的終結。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文章StevenTam » 2015-09-26, 09:05

社長 寫:
StevenTam 寫:話說~太精彩了! 香港大學學生會天文學會西藏旅程


下次參加我們的西藏星空派對吧! 我想之前已參加過的,5日4夜便足夠,未參加過的,另加三數旅遊。

StevenTam 寫:片雖然有點舊,但感覺日本就是一直停留在那個時代的技術點

反觀,歐洲及國內一些品牌,都一直在進步,相同價錢往往可以買到更好的東西了


我08年在內地一個論壇說了一段話,指出日本產品處於很艱難的局面,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論高端器材甚至科研用的,基本上被歐美產品壓著,論入門級別至中檔器材,又有SkyWatcher等華資品牌追逼,即高橋等日本品牌的生存空間已越來越少。結果這段話惹起牽然大波,那位"潘少"花了兩三年發了上千個帖苦苦攻擊,最後自己器材都賣掉,在天文圈消失了,也導致那論壇今天人氣不再。

當Paramount 從以前萬多美元的ME,到現在推出6000、9000美元的MYT、MX+,SkyWatcher由HEQ5、EQ6演化到EQ8、AZ EQ6、AZ EQ5、Star Adventurer,又收購Celestron及Meade,再加上Officina Stellare、APM、ASA等冒起,日本本來頼以生存的中檔市場空間已不復存在。

配合世界局勢審視,自二次大戰各戰勝國以千萬計人命換來的常任理事國席位,加上長程毀滅性武器出現,各大國勢力範圍已固定下來,隨著中國復興,我看日本的情況並不是個別品牌的興衰,更可能是其自明治維新以來國運的終結。



我感到這個發展潛最大的益處,是高質素的天文器材價格變得更親民了

令到一般玩家也有能力觸及,當然"天文器材"這個名詞依舊嚇怕了不少人

我自己接觸到一些攝影的發燒友,仍然認為天文望遠鏡都是十萬以上級數的東西

畢竟ED或是APO在相機鏡頭方面就是需要付出那麼多

感覺,這方面社長的工作還可以做更多的呢
STARGAZER
頭像
StevenTam
 
文章: 309
註冊時間: 2010-09-13, 19:04
來自: 香港

Re: 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文章社長 » 2015-09-26, 09:42

八十年代中,我玩天文好幾年了,得家裡支持,才有1200元買一台二手的76普消折射連LN赤道儀,沒摩打的,當時是一個普通工人一星期工資,但對極軸、導星、star hopping等都是這樣自學回來的。最近裝好304APO雙筒,花了可能廿分鐘把極軸調至兩三角分內,在場旁人看我神乎其技的,其實是十四五歲時用的方法 viewtopic.php?f=12&t=2148&start=60#p29051

我承認現在同樣的購買力,當年只能買普通貨色的,今天已是90多分的高質數器材。80年代那之火星大衝,香港電台還報導,圈內某資深人物,會準備用他的4.5"長焦普消折射觀測.... 到03年那次我分發同口徑的望遠鏡給學生看火星,還被同一群組的人發帖罵騙子呢 :oops:

話說回來,若每門興趣有其格局,例如音響、改裝汽車、攝影,單車等都有其價格範圍,例如頂階的是多少、入門要多少等,其實天文不會比攝影門檻低。試想有些人玩紅圈機的,要什麼年代機身、什麼白鏡(我不懂),三五十萬元一部便可週末在戶外茶座跟友人把玩聊足一個下午,以前有一位天文愛好者經常帖出他那數十枝鏡頭的收藏,總值其實也不會貴過304APO雙筒多少,又或者平宜很多。

所以我想說的,是香港其至台灣玩天文的人很多是葉公好龍,台灣愛好者很多都推崇高橋,但2010年那次去,他們說整個台灣的FSQ106才只有不足10枝。九十年代香港天文圈一天到晚都在講APO折射,但隨了幾枝Astrophysics 152APO外,要到我08年才把紀錄推上203、254APO (我私人擁有的折射)。

私人天文圓頂更不用說,我第一個是1996年,即現時白鷺湖天文台,當時中大其實曾問過不只一個人或組織,只是我肯接收而已,即其他人送也不敢要。我的第二個私人圓頂是在大棠,更不用說西藏那個。所以玩天文隨了燒器材,也要燒環境,花費不會低於攝影玩意的,只是很多玩天文的"專家"的風格所致,給外人誤解。最經典一幕,09年國際天文台閉幕觀星營,我帶了203APO、Paramount、LS152T日珥鏡去,同時看到一群80年代已認識的資深人物,他們不少是以貴賓身份出席的,即他們有私人獨立房間,而我是no body,和太太住大房,每房很多陌生人的那種,但那群資深人物晚上只會聚在飯堂聊天,能出手的私人器材(當然也不會帶出來的),就是三四寸口徑的,即還是二三十年前那套.... :roll: 同理,我兩次到合歡山星空派對,也帶同樣的器材,有資深愛好者認為我的器材嚇人,平心而論,愛好者花在器材上的錢,是不會比他的車多。

你可以看到在這氛圍下,很難出現像內地那種大幹快上的軍備競賽。
附加檔案
20090210_6c525607696256548c34Xwc3eWYmDjHp.jpg
20090210_6c525607696256548c34Xwc3eWYmDjHp.jpg (79.67 KiB) 被瀏覽 9279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文章StevenTam » 2015-09-26, 10:23

雖然自己絕對算不上是天文器材的狂熱分子,不過一直都關注著一些能付合自己要求的天文產品
一直覺得這裡並不欠缺高端器材的評測,反而是缺乏了一些入門器材的資訊,可能社長會把這些直接帶到校園
當然,正如社長所指出,各門消費品也有著各自的市場生態,高端有著高端的圈子
不過,以我自己而言,看著一些高端產品,真是對自己的關係不大
起初時最關心的就是一萬元以下的組合
各式各樣的器材都有它的定位,只要是定價合理,也可以從這類產品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玩著玩著雖然仍然是初哥,但是自己的一個親身經歷,擁有5D MKII同級的相機,也玩過DMK41
也能從目鏡後拍攝的一個小配件上找到很多樂趣,而且只需要用到iPhone就有這樣的效果了

IMG_5939.jpg
IMG_5939.jpg (636.74 KiB) 被瀏覽 9270 次

IMG_5913.jpg
IMG_5913.jpg (465.76 KiB) 被瀏覽 9270 次


說真的,能夠令到一些無意間,因好奇走來過的街坊拍下屬於他們自己的月球作品
比起自己花大量心思去拍和電腦整理,心情要興奮得多

香港的生活節奏,先不說天氣,其實很多人有著觀星的興趣和好奇心,也不是沒錢
但也真的沒很多時間去慢慢研究器材,反而需要更多"Easy to use, Easy to go"
STARGAZER
頭像
StevenTam
 
文章: 309
註冊時間: 2010-09-13, 19:04
來自: 香港

Re: 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文章社長 » 2015-09-27, 08:29

論入門級的器材,我一直有用來做工作,不過沒有特別在Astrocafe上介紹而已。

這是一台SkyWatcher 707AZ3望遠鏡,我為不少會作學校裝備了,好處是容易上手又十分耐用不易損壞。

例如我這間學校裝備了10台,總價才萬多元,兩年間教導了兩批學生如何操作,其實就是在每批學生身上投資三數小時吧,之後他們便在老師的輔導下,前輩教後輩,一直承傳下去,因為天文小組有四五六年級的,每年畢業一批每年又加入一批新血,但核心人員就是懂得用鏡的,在這氛圍下新人便很快上手,正如我小時候也是和同學自己摸懂對極軸、導星、製作照明目鏡、逆流器控制赤道儀摩打等,全部不是從老師身上學的。

這萬多元的投資,每年讓一批學生學懂望遠鏡基本操作,自己尋星換目鏡調焦都十分純熟,開放日或觀星夜時不需老師操作,每組三四位學生一組控制一枝望遠鏡,找月亮找行星給人看,加上常識科都會用到,即十年八載下來,已服務了數千人次。

以下這張其實不是造型照,那次是無線電視來訪問,期間雲層散去看到天上有上弦月,這批學生自然反應,全部不用幾秒便瞄準月亮給記者看,現場家長記者都看在眼內,知道我們在天文教育工作上,做了一些實事。

這鏡我一直在用在教育工作上,昨晚才在一個30多位中學生的課程用了一批做實習。
附加檔案
RIMG0001.JPG
RIMG0001.JPG (372.61 KiB) 被瀏覽 9249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日本Vixen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全程

文章社長 » 2015-09-27, 08:55

StevenTam 寫:各式各樣的器材都有它的定位,只要是定價合理,也可以從這類產品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StevenTam 寫:但也真的沒很多時間去慢慢研究器材,反而需要更多"Easy to use, Easy to go"


這個同意的,正如我從前說過,若自己只能有一枝鏡在香港用,條件許可便是203APO,否則便是130APO,又或者一台12"或以上的Dob加一台80ED,但後來出了新產品,我會建議用152 Doublet APO而非130APO,若預算許可的話當然APM LZOS Doublet APO最好,十公斤多點重量,但戰鬥力驚人。

問題是APO這東西是一去不返的(我的情況是特例),現在不時看304APO雙筒,便很難回頭認真去用一台152APO,亦即除了600甚至1米口徑在西藏的大牛反尚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外,我已很難對其他望遠鏡提起興趣。加上對著Paramount或者direct drive的ASA,是很難再對至今水平仍停留在90年代的Astrophysics或80年代的高橋赤道儀感興趣,所以我到過一次日本的天文店後都沒興趣再逛了。

也明白不少愛好者的實況,甚至家裡根本沒可能多放兩台鏡,所以很多新人來買鏡時,若預算許可,我會建議他們考慮Star-Adventurer加台小鏡,例如80ED,又或者那台Sharpstar 60ED,除了平場鏡未有外,其實各方面實用性都高於FS60C的 viewtopic.php?f=9&t=4038#p27198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輕鬆閒聊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