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普森先生95歲壽辰

杜普森先生(John Dobson)可說是近代業餘天文界的傳奇人物,因為近年流行於全球業餘天文界的Dobsonian 杜普森望遠鏡,即大口徑短焦比地平台架牛頓反射鏡運動,可說是由他一手促成的,當然火上加油的,便是Al Nagler推出的大視場高修正度目鏡,讓傳統受制於彗像差的短焦反射鏡得以全面發揮。
另一個為人所稱道的,是他一直推動的路邊天文Sidewalk理念,近年引入香港,更是去年國際天文年的主線活動。
除了90年代初看過杜普森先生的一些訪問外,也很久沒留意他的消息的,原來他已屆95歲高壽,各有心人可發個祝賀電郵給他:
http://www.cloudynights.com/item.php?item_id=2503
對於短焦牛頓反射鏡的光學表現,有兩個體驗深刻改變了我的個人看法,包括2008年本人到訪德國APM負責人Markus Ludes的家,用他的Starmaster 600 F4.2反射鏡(精度 Strehl 99.7%)配合Televue Ethos及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目視觀星,與2天前在美國葉凱士天文台的全球最大口徑1米折射鏡,及Markus Ludes的APM-TMB 254 F9 APO折射鏡比較,另一個是利用David去年購入的Obsession 18" UC (450 F4.2)反射鏡跟自己的APM-TMB 203 F7 APO折射鏡,在9/10的視寧度下比較行星、深空等。
viewtopic.php?f=17&t=14
viewtopic.php?f=13&t=85
所以我一直說,我最愛的是APO折射鏡,而最尊敬的是牛頓反射鏡,所以到今天仍擁有白鷺湖天文台,內建有305 F8.5牛頓反射鏡,是我17歲那年重建的。
http://www.astro.hk/resource.html#a
另一個為人所稱道的,是他一直推動的路邊天文Sidewalk理念,近年引入香港,更是去年國際天文年的主線活動。
除了90年代初看過杜普森先生的一些訪問外,也很久沒留意他的消息的,原來他已屆95歲高壽,各有心人可發個祝賀電郵給他:
http://www.cloudynights.com/item.php?item_id=2503
對於短焦牛頓反射鏡的光學表現,有兩個體驗深刻改變了我的個人看法,包括2008年本人到訪德國APM負責人Markus Ludes的家,用他的Starmaster 600 F4.2反射鏡(精度 Strehl 99.7%)配合Televue Ethos及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目視觀星,與2天前在美國葉凱士天文台的全球最大口徑1米折射鏡,及Markus Ludes的APM-TMB 254 F9 APO折射鏡比較,另一個是利用David去年購入的Obsession 18" UC (450 F4.2)反射鏡跟自己的APM-TMB 203 F7 APO折射鏡,在9/10的視寧度下比較行星、深空等。
viewtopic.php?f=17&t=14
viewtopic.php?f=13&t=85
所以我一直說,我最愛的是APO折射鏡,而最尊敬的是牛頓反射鏡,所以到今天仍擁有白鷺湖天文台,內建有305 F8.5牛頓反射鏡,是我17歲那年重建的。
http://www.astro.hk/resource.htm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