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全球各國前沿天文科學及技術、各地天文愛好者情報等

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文章

funoooo » 2011-09-30, 10:07

因最近有很多人問我望遠鏡及裝備資料,而因科技進步下好似多了及少了一些裝備。為此做一個個人覺得出外器材 List 供大家參考。如大家有不同意見,可跟帖補充:

出外觀星:
1. 紅色電筒 - 千年不變定律,影響眼睛。
2. 星圖 - 一般星盤及一份6等星圖已足夠。不過科技進步了,一台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已可滿足了以上需求,而且方便很多。我現在用 Android 手機找星認星非常方便。如我這個"無料到"都可以扮"代表"。不過有一重點,Android / iphone 手機用電量要留意。唔係有手機如無手機就麻煩。
3. 望遠鏡 - 一般 DOBS 是理想選擇。而且現在已有 Goto DOBS 出現,對一般不大懂 star hopping 會是一大喜訊。或是有 Goto 經緯儀 + 一支折射/反射鏡都是理想選擇
4. 目鏡 - 優質目鏡會成為一個重要關鍵,能給你想像不到效果。
5. Filter - 我個人覺得目視 O-III 或 UHC 會幫助看到多D Detail
6. 雙目 - 如果是折射鏡加上雙目就天下無敵。能給你想像不到效果!
7. 電腦 - 如果能帶出有星圖電腦,就能得到更多詳細星體資料。
8. 電源 - 越來越重要。Android / iphone 要電, Goto Dobs / 經緯儀要電,電腦要電........

出外影星野:
1. 紅色電筒 - 千年不變定律,影響眼睛。
2. 星圖 - 一般星盤及一份6等星圖已足夠。不過科技進步了,一台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已可滿足了以上需求,而且方便很多。我現在用 Android 手機找星認星非常方便。如我這個"無料到"都可以扮"代表"。不過有一重點,Android / iphone 手機用電量要留意。唔係有手機如無手機就麻煩。
3. 星野赤道儀 - CD-1, TP-1, 或是平價 Kson EQ1 + Motor 都可以。
4. DSLR 機 - 最好是己改機,否則出來效果未必理想。
5. 鏡頭 - 由 8mm 至 135mm 都可以,但要留意 Focual Length 越長,對星野赤道儀要求越高。
6. Filter - 在香港環境下長時問曝光拍攝 Light Pollution Filter 是必需,但留意不同口徑鏡頭要配套不同 Filter。為此 CLS 那一個click in 在相機用 Filter 是一個不錯選擇,可以不用顧慮口徑問題;但要留意部份鏡頭因加了 CLS Filter 後是套不入。 如果不加 Filter 下,一般曝光時間在兩分鐘或更短。否則背景因光害而變得全白。
7. Shutter Cable - 是必需有。沒有就不能作長時間曝光!
8. 斜度計,指南針,及 GPS - 非必需,但有了會方便很多。在沒有極軸鏡星野赤道儀下更容易對到極軸,在有極軸鏡星野赤道儀下更快速對到極軸。現在一般 Android 手機 apps 都有以下功能的。
9. 電腦 - 如果能帶出有星圖電腦,就能得到更多詳細星體資料。
10. 電源 - 越來越重要。Android / iphone 要電, Goto EQ Mount/ Goto Dobs / 經緯儀都是要電,電腦又要電........

出外影深空:
1. 紅色電筒 - 千年不變定律,影響眼睛。
2. 星圖 - 一般星盤及一份6等星圖已足夠。不過科技進步了,一台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已可滿足了以上需求,而且方便很多。我現在用 Android 手機找星認星非常方便。如我這個"無料到"都可以扮"代表"。不過有一重點,Android / iphone 手機用電量要留意。唔係有手機如無手機就麻煩。
3. 有 Autoguide 功能的赤道儀 - 因科技進步,有 Autoguide 功能赤道儀已成為 Serious 攝星者必需品。如果沒有 Autoguide 赤道儀在曝光時間及望遠鏡限制比較大。
4. 望遠鏡 - 一般 F5 至F7 折射鏡比較理想。如果太長 Focual Length 或牛反/折反在個人技術需要較大要求。
5. 相機 - 一般都是用已改 DSLR 相機己能拍出很好效果,但有部份進深同好會用 Cooled CCD 去達到更理想照片。
6. Autoguide - 我個人認為 Autoguide 已是深空攝影必需品,而在香港市場能買到品牌都超過5種以上。每一品牌都有自已強弱之處,我個人覺得最重要找到合適你的就可以。
7. Filter - 在香港環境下長時間曝光拍攝 Light Pollution Filter 是必需。一般都是 2" Filter 裝在 Extension Tube 上。有部份會設計安裝在相機中。大家要按自己需要而決擇!
8. Narrow Band Filter – 如果想出 Detail 深空,就需要長時間曝光。但因 Light Polution 及相機等因素限制,一般 10 至 15 分鐘已是 DSLR 機極限了。要突破此限制, Narrow Band 會成為唯一選擇。如果大家不介意黑白及解像度降低,H-alpha Filter (or O-III or SII or H-Beta 等等) 可以拍出想像不到清晰照片。
9. 赤道儀 – 是拍深空必備利器,我個人覺得必需有 Autoguide Port。否則事倍功半。
10. 斜度計,指南針,及 GPS - 非必需,但有了會方便很多。在沒有極軸鏡星野赤道儀下更容易對到極軸,在有極軸鏡星野赤道儀下更快速對到極軸。現在一般 Android 手機 apps 都有以下功能的。
11. 電腦 - 如果能帶出有星圖電腦,就能得到更多詳細星體資料。
12. 電源 - 越來越重要。Android / iphone 要電, Goto EQ Mount/ Goto Dobs / 經緯儀都是要電,電腦又要電........

出外影行星:
1. 紅色電筒 - 千年不變定律,影響眼睛。
2. 星圖 - 一般星盤及一份6等星圖已足夠。不過科技進步了,一台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已可滿足了以上需求,而且方便很多。我現在用 Android 手機找星認星非常方便。如我這個"無料到"都可以扮"代表"。不過有一重點,Android / iphone 手機用電量要留意。唔係有手機如無手機就麻煩。
4. 望遠鏡 -長 Focual Length 牛反/折反會比較理想,短焦望遠鏡反而拍不到 Detail。最好 Focual length 是 f/10 或以上.
5. 赤道儀 – 是拍行星必備利器,我個人覺得不必需有 Autoguide Port。只需要馬達跟縱就可以了。另一重點是赤道儀要穩固,否則那目標在視場內跳下跳下!
6. Webcam – 拍行星不似拍深空需要長時間曝先,反而要短及量多去叠加出 Detail. 為此 Webcam 拍 30 sec 至 1:30 sec 已非常足夠。
7. 斜度計,指南針,及 GPS - 非必需,但有了會方便很多。在沒有極軸鏡星野赤道儀下更容易對到極軸,在有極軸鏡星野赤道儀下更快速對到極軸。現在一般 Android 手機 apps 都有以下功能的。
8. 電腦 - 如果能帶出有星圖電腦,就能得到更多詳細星體資料。
9. 電源 - 越來越重要。Android / iphone 要電, Goto EQ Mount/ Goto Dobs / 經緯儀都是要電,電腦又要電........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文章社長 » 2011-09-30, 11:03

多謝funoooo分享,Astrocafe的確需要求多這類的帖。

我也有些個人分享,整理一下稍後會在這裡跟帖。

可能網絡關係,另外重覆的帖幫你刪了。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文章社長 » 2011-09-30, 13:29

funoooo 寫:出外影行星:
1. 紅色電筒 - 千年不變定律,影響眼睛。
2. 星圖 - 一般星盤及一份6等星圖已足夠。不過科技進步了,一台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已可滿足了以上需求,而且方便很多。我現在用 Android 手機找星認星非常方便。如我這個"無料到"都可以扮"代表"。不過有一重點,Android / iphone 手機用電量要留意。唔係有手機如無手機就麻煩。
4. 望遠鏡 -長 Focual Length 牛反/折反會比較理想,短焦望遠鏡反而拍不到 Detail。最好 Focual length 是 f/10 或以上.
5. 赤道儀 – 是拍行星必備利器,我個人覺得不必需有 Autoguide Port。只需要馬達跟縱就可以了。另一重點是赤道儀要穩固,否則那目標在視場內跳下跳下!
6. Webcam – 拍行星不似拍深空需要長時間曝先,反而要短及量多去叠加出 Detail. 為此 Webcam 拍 30 sec 至 1:30 sec 已非常足夠。
7. 斜度計,指南針,及 GPS - 非必需,但有了會方便很多。在沒有極軸鏡星野赤道儀下更容易對到極軸,在有極軸鏡星野赤道儀下更快速對到極軸。現在一般 Android 手機 apps 都有以下功能的。
8. 電腦 - 如果能帶出有星圖電腦,就能得到更多詳細星體資料。
9. 電源 - 越來越重要。Android / iphone 要電, Goto EQ Mount/ Goto Dobs / 經緯儀都是要電,電腦又要電........


這點我可以分享一下,因為做得比較多,

1. 找近海/水邊視寧度好的地點,遠離散熱源及震動源,包括運作中冷氣、高速公路、大片的混型土建築物甚至高大的樹木等
2. 因為一般都會用上巴羅,望遠鏡本身焦距關係不大,口徑是決定性因素
3. 電子調焦對像質有莫大幫助,當然望遠鏡筒本身的剛性也有影響
4. 攝像頭拍一段片的長度,視乎哪顆行星而定,木星自轉很快,一般高解像度照片最好控制在1至2分鐘內
5. 拍行星的赤道儀,因為不能做Autoguide,機械精度要求遠比拍深空更高,平價及貴價赤道儀,用起來的確有很大分別,只要試製作輯自轉動畫便知道:

viewtopic.php?f=16&t=43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文章pleiades » 2011-10-04, 14:25

I will add dew control with electrical heaters to the list.

I was out star-gazing last night in Melbourne ...
The guide-scope was fogged ... and the whole telescope was covered with dew droplets : (
Currently in Maroubra, Sydney Australia
APM 130/780 on Sky-Watcher HEQPro , Tasco 5" Newtonian
5DMKII unmodified, 24-105mm F4L IS USM, 85mm F1.2L II USM, 70-200mm F2.8 IS II USM
TMB mono (4mm, 6mm, 8mm, 9mm, 10mm) Ethos 21mm
pleiades
 
文章: 47
註冊時間: 2010-02-04, 20:54

Re: 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文章社長 » 2011-10-06, 11:53

pleiades 寫:I will add dew control with electrical heaters to the list.

I was out star-gazing last night in Melbourne ...
The guide-scope was fogged ... and the whole telescope was covered with dew droplets : (


對,這個問題比較嚴重,都差點忘了,去年和Willis到台灣拍星,因為他沒有防露帶,我只有一條後備可以給他,最後導星鏡都沾了露水,要用木星去導。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文章mwtse » 2011-10-06, 12:58

社長 寫:
pleiades 寫:I will add dew control with electrical heaters to the list.

I was out star-gazing last night in Melbourne ...
The guide-scope was fogged ... and the whole telescope was covered with dew droplets : (


對,這個問題比較嚴重,都差點忘了,去年和Willis到台灣拍星,因為他沒有防露帶,我只有一條後備可以給他,最後導星鏡都沾了露水,要用木星去導。


Is it important in HK?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文章社長 » 2011-10-06, 13:12

個人經驗,有時的確要用到。

但這個也跟望遠鏡的構造有關,我用的203APO,很多時活動完後鏡筒都沾滿了水滴,但遮光罩內的鏡片還是正常,dewshield功能不錯,但白鷺湖天文台那裡是臨界點,個別情況還是不成,印象中有一次聚會,我們的小80ED鏡頭都沾露水了,這個可能跟大埔滘的地勢及環境有關。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文章pleiades » 2011-10-08, 00:53

better have electrical dew heating system than not ...
i got one, but the formation of the dew droplets just happened to be so quickly

it was a pretty dry evening, but within half an hour, change in the wind direction, temperature dropped ...
and dew drops formed on the telescope tube and guidescope

the lens of the telescope was still clear, no dew or fog
so the dew-shield works pretty well
but next time i'll get the dew heating system connected anyway
Currently in Maroubra, Sydney Australia
APM 130/780 on Sky-Watcher HEQPro , Tasco 5" Newtonian
5DMKII unmodified, 24-105mm F4L IS USM, 85mm F1.2L II USM, 70-200mm F2.8 IS II USM
TMB mono (4mm, 6mm, 8mm, 9mm, 10mm) Ethos 21mm
pleiades
 
文章: 47
註冊時間: 2010-02-04, 20:54

Re: 出外觀星/拍攝裝備

文章社長 » 2011-10-08, 01:43

在物鏡前加發熱線,始終會影響氣流,所以若沒看到露水就不要開了。

以昨晚為例,露點比氣溫低六七度,所以問題不太,但若濕度接近90%,防露帶便要出動了:

viewtopic.php?f=5&t=1400#p12445

但從實際經驗來說,或許是APM鏡筒本身用Kruppax物料,又或者遮光罩的設計合理,我發現不時其他鏡沾了露水後,我的203或105都還是正常。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天文消息及知識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