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 頁)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11:56
由 David
今早5時醒來,窗外高清月球高高掛,難道天氣真是完美?望清楚,其實有雲,不過雲不斷移動,空隙不少,我對成功觀察充滿信心。
5:45am,到達學校,和幫手的約十名同學一同搬儀器上天台。幫手的同學大都是考完公開試的中六學生,也有讀大學正放假的舊生,其中一個今天生日。澳洲的Pleiades和他的朋友(上年一同在Coonabarabran觀星的) 也一同參與,好不熱鬧。
由我們的觀察點望向日出的方向,有一些矮山,我的計劃是由第二接觸開始觀察,那時太陽高度約是10度,肯定可觀察到。怎料到達天台時,離第一接觸不夠15分鐘,日出的方向竟然有陽光從山上的雲隙照耀出來,莫非連第一接觸都有機會看到?
裝起儀器沒有想象中快,也問題百出。首先用來拍攝的Canon 300mm鏡頭起霧,昨晚忘記把它放在室溫下,不能立刻使用;同學說12吋反好像對不到焦 (其實只是有雲令太陽太暗);C8的焦距太高,同學未能在沒有尋星鏡下瞄太陽;連接電腦和電源的拖蘇不能通電;沒有帶電腦火牛 (最後回家尋找,結果原來有帶,只是放在帽下見不到!)。
很快,第一接觸開始,但太陽仍躲在雲後。
第二接觸差不多開始時,太陽間中在雲隙出現數秒,我很快用15x50雙筒鏡看到,剛進入的金星在太陽邊緣,形成很有趣的大自然圖畫,好像時光機把我帶回2004年,是一個期待已久又似曾相識的景象,總算沒有吃白果。同學第一次觀察,表現興奮,有同學只用濾膜可在沒有放大下看到金星(我發現要專注10多秒才會清楚看到),有同學自行用5吋折和APM 80mm折射鏡觀看。
我快快把橙色Seymour Solar太陽濾膜裝在已解凍的300mm(配2x) 鏡頭,但一裝起濾膜便幾乎看不見太陽了,更不用談對焦。見到太陽但影不到是令人很焦急的,結果我不顧一切由5吋折鏡頭抽起那Baader濾膜,竟然剛好能裝在300mm鏡頭前!之後又找了一會太陽,終於在觀景器見到。然後又要對焦,試曝光時間,轉ISO等.......又要浪費寶貴的時間。最後,第一幅照片在6:40am拍攝,比第二接觸時間遲了10分鐘左右,我想看的黑滴現象早已完畢。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11:58
由 David
這段時間一直雲來雲去,開始的新鮮感過後,便沒有太多觀察可做。
7時開始,間中有些中一二同學上來觀察 (其他班要考試),沒有濾膜的5吋折變成要用危險少少的Herschel Wedge,我叫負責學生千萬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換去有減光濾鏡的目鏡。
這時,天台的另一角便開始裝起價值超過$100,000的兩支H-alpha望遠鏡(LS80T和LS152T),那區域和白光儀器區分開。這H-alpha區便是我所稱的「拍攝區」或VIP區,一般同學不能進入,只限老師、職工和天文學會會員進入。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11:58
由 David
我上完8:10am-9:05am的課便回到天台,天氣沒有明顯好轉,H-alpha鏡因光度太暗而未能進行拍攝,好處則是不太曬。我們首次把APM 80mm折射鏡配紙投影筒進行目鏡投影,效果非常理想,之後試用5吋折投影時發覺影像太大,不比80mm鏡的效果美。這時,我也把幫同學把12吋和C8瞄向太陽。
第一小息時,廿多名同學上來觀察,那紙投影筒發揮具大功用,因為同學可和金星合照!反而Sunspotter的主鏡細小,影像較暗,效果稍遜。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11:59
由 David
小息後,我們把LS152T加入Denk II Binoviewer進行雙目H-alpha全太陽觀察。配合一對Televue 19mm Panoptic,我竟然發現有很強的立體感:太陽在背景,金星在我和太陽之間。我懷疑是否只是我有這感覺,怎料一些職員和同學都有這感覺。不過我不能否認這可能是我的說話影響了大家的判斷,如果我為大家帶來這幻覺,這也是很好的幻覺!在LS152T旁,攝影師Andy同學便躲在黑垃圾袋下用電腦和DMK51相機拍攝LS80T的全太陽照片。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12:00
由 David
10:55am,又要準備上課,我建議Andy拍一些高倍的照片,並叫一些同學在11:30am拿2支鏡到地面操場,準備第二小息的觀察活動。11:40am左右,我帶我的1D班上天台觀察,有些一早看過一次的同學很興奮地說金星真的移動了很大距離。我由天台望向操場,發現校長也在用鏡在地面觀察太陽。同學後來報告校長的反應為「同學們,辛苦了。」
第二小息,在操場觀察的人不多,都是三十名同學左右,而且不少是剛看過的1D學生,前來看看剛才天台沒有的投影法。之後,所有儀器回到天台,準備第三接觸,觀察黑滴和金星大氣層。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12:00
由 David
離第三接觸只有10分鐘左右時,兩位科學老師帶了兩班同學上天台觀察,考完通識試的中四中五同學也陸續加入,令百多位師生一同在天台見證金星離開的一刻。就在這時,竟然三個使用地平式腳架的工作人員報告難以追蹤太陽,原來太陽正過中天,使用地平式腳架便要一點技巧。最大問題是12吋鏡,我和同學要立刻把鏡筒鬆開,然後轉180度後再裝起,最後有驚無險地繼續觀察。
這時,大量同學要排隊觀察太陽,見到金星和太陽邊緣越來越幼,同學都看得非常興奮,便不願離開了。我負責12吋鏡,便可以藉追蹤金星間歇地看看

。
第三接觸前數分鐘,我換上9mm高倍目鏡 (放大倍數約為170x),令影像更精彩。我要不斷控制同學的觀察時間,5秒就要離開,之後同學便要再排隊,在十多人後焦急地等待,不知會否錯過觀察黑滴和金星大氣。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12:01
由 David
很快,金星和太陽之間的光區幼得像手指甲般,我看到氣流使太陽的弧形邊緣如波浪般不斷變形,觀察活動達到高潮。
漸漸地金星便間歇地和太陽邊緣「接吻」,我立刻叫學生留意這現象。間中,金星呈現黑滴的形狀,但不是如之後一些新聞片段般明顯,我懷疑錄像片段會否更突顯這現象。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 ... _id=385359一般科學家同意形成黑滴的因素包括日間氣流問題、太陽邊緣昏暗現象 (Limb Darkening) 和望遠鏡光學質素。
看過「疑似黑滴」後,我把注意力轉移到金星大氣。第三接觸後不久,我便清楚看到金星邊緣出來了的部份呈一條幼弧線。數百年前,就是如此發現金星有大氣層。之後,這線漸變得不明顯,只有數位同學見到這特別的現象。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12:01
由 David
金星出了一半左右,人潮開始散去,我便轉去VIP區用LS80T觀察,不過想高倍觀察金星時,影像已太暗。旁邊的Andy繼續在黑垃圾袋下用LS152T拍攝,在電腦螢光幕中觀察整個過程。他拍攝到第四接觸後,看到金星的一部份仍接觸色球層針狀物,才因有雲而結束拍攝。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12:02
由 David
雖然整個活動超過6小時,中段部份的可觀性也一般,但由於要招呼職員和同學,又要兼顧自己觀察,工作人員在不少時段都很忙碌,在烈日下也非常辛苦,所以之後便飲茶作慶功。
未來數年,沒有任何重大的天文現象,大部份熱心的工作人員也在今年畢業,低班會員的興趣又遠遠不足,所以雖然今天的活動算是不錯,但也不禁令我覺得是一個階段的終結。
不過無論如何,2012年6月6日相信為我和不少同學都有美好的回憶。除1639年只有數人看過金星凌日外,我們是地球形成50億年來第三批人欣賞到「太陽、金星和我連成一線」的現象。一生能成功見證兩次金星凌日,是一份天大的禮物,起碼開普勒和哈雷連一次也沒有見過。
2117年,地球人又會如何觀察金星凌日?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7, 23:35
由 David
第三接觸: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8, 03:29
由 David
這是Andy處理的作品,有幸獲得香港金星凌日Facebook Page的Editor's Choice,恭喜恭喜。
http://www.facebook.com/#!/transitofvenushk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8, 03:34
由 David
Andy的另一作品: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8, 09:56
由 社長
留意香港的幾個討論區,論活動報告及照片,應以David你這帖為最高水平了。
我最喜歡是那些LS152T拍的高倍照。
這次我們幾位Astrocafers互相調撥了器材,讓最適合的器材留在最能發揮的人手上,結果是團隊總體回報最大(但我忘了手上還有一台Carl Zeiss 版 LS35T

)。我在西藏這邊剛好有位德國科隆大學教授到訪,Dob 16 GOTO便由他操控(加15cm off axis mask 及Baader film),給當值的中科院人員講解觀看。昨晚他們又搬了出去看奧米加星團,用Dob 16 GOTO招呼星友適合不過,反正東西買回來就是用的。
沒想到David會以歷史宏觀角度去總結這次活動,這觀點也是我暫時沒在香港的不同圈子中看到,當然從你的描述,總有點傷感,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讓天文活動後繼有人,又或者應該想些更好的活動元素?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9, 15:26
由 David
社長 寫:留意香港的幾個討論區,論活動報告及照片,應以David你這帖為最高水平了。
太陽照片方面,則肯定可遠遠過獎了,最多是說用LS152T或LS80T配webcam在西灣河拍攝得最高水平。
這些相片其實任何人用同樣的器材都會有差不多的效果,我最欣賞的是攝影師Andy在烈日下緊守岡位,讓我這個不太喜歡攝影的老師能盡情目視。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9, 20:56
由 David
終於處理完凌終的影片,變成動畫。視寧度不斷變化,影響效果,不過總算是一個記錄。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09, 21:46
由 David
重新處理第三接觸,把外圍針狀物和表面圓盤分別處理後再結合。
可惜那天沒有大日珥。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10, 00:30
由 社長
David 寫:終於處理完凌終的影片,變成動畫。視寧度不斷變化,影響效果,不過總算是一個記錄。
這一段影片足以總結我們過去八年兩次看金星凌日的體驗,做了這麼多準備工作,其實就是這十來分鐘的情景。
應是暫時我所見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金星凌日影像了。
貪心的說,若金星掠過一個大日珥就更好了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10, 05:26
由 tommy128268
David 寫:終於處理完凌終的影片,變成動畫。視寧度不斷變化,影響效果,不過總算是一個記錄。
5-7秒﹐即金星離開時﹐金星和太陽之間弧度有少許變化﹐那個又是否黑滴現象?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10, 09:17
由 David
tommy128268 寫:5-7秒﹐即金星離開時﹐金星和太陽之間弧度有少許變化﹐那個又是否黑滴現象?

我看過原片段N次也看不到黑滴
Re: 我的金星凌日2012

發表於 :
2012-06-10, 09:43
由 tommy128268

- x.png (833.11 KiB) 被瀏覽 15090 次
David 寫:tommy128268 寫:5-7秒﹐即金星離開時﹐金星和太陽之間弧度有少許變化﹐那個又是否黑滴現象?

我看過原片段N次也看不到黑滴
或是是自己的錯覺。我嘗試用Print Screen 剪下DAVID SIR在FB 的片﹐如有冒犯﹐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