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天文望遠鏡製作班 (2017-2-24 前社長敗訴,中大有跟進行動)

2016-11-02 前社長敗訴!!
viewtopic.php?f=6&t=2938&start=60#p30601
2012磨鏡班將於本月展開,下月完成。
- 每位學生磨製一片150 f5反射鏡片,課程包括光學理論、粗磨幼磨拋光、修正及製作拋物面鏡、佛科試鏡法等。
viewtopic.php?f=6&t=73
- 我認為這些經典的製作及測試方法,有助每位學員都能深入瞭解自己鏡面的形態,也建立自己鑑定市場上不同望遠鏡宣稱及實際水平的能力:
viewtopic.php?f=6&t=286#p3014
viewtopic.php?f=20&t=1566#p13548
- 完成後可自由選擇是否組裝成可工作望遠鏡,星河科研社可供應Skywatcher 150/750鏡筒(連2"調焦筒、尋星鏡、2個目鏡)及EQ3赤道儀,因為今天很難叫學員重複我當年做過的製作鏡筒及台架經歷了:
viewtopic.php?f=20&t=657
- 亦可進一步配置雙軸摩打及新出可導星手控,以便拍攝深空天體:
viewtopic.php?f=23&t=2931
viewtopic.php?f=6&t=286#p3680
- 又或者配個攝像頭拍拍月面行星:
viewtopic.php?f=6&t=73#p344
- 已往我們曾推行過人數比較多的課程,但現在會維持小班教學:
viewtopic.php?f=6&t=81
- 我希望讓每位學員有更充足的時間獲得輔導,現在初步已收足學生,其中有兩位曾參與以前的磨鏡班,這次重來,希望製作出更高精度的鏡片。或許他們都被我感染了,想完成未完成的事:
viewtopic.php?f=20&t=853
viewtopic.php?f=20&t=886
- 從任何準則去看,我都不是一位製作望遠鏡的高手,推行這類課程,後面有一定的教育理念,而非純技術的傳授:
viewtopic.php?f=6&t=242
- 雖然磨鏡班並非只集中技術傳授,磨鏡班導師及要做好榜樣,嘗試造不同的作品,作為給學生的示範:
viewtopic.php?f=20&t=74
viewtopic.php?f=20&t=886#p8447
viewtopic.php?f=20&t=853
- 我給自己的要求高一點,所以已斥資5萬購買dreamscope的蜂巢鏡材,今夏會動手磨製500 f4牛反,另花廿多萬組裝碳纖鏡筒及配件,又要飛到美國學習調望遠鏡,最後架在自己的西藏天文台進行遠程拍攝:
viewtopic.php?f=5&t=2101#p15593
- 從去年冬一手一腳自己帶領工作人員組裝西藏天文台,到現在測試了幾個月,然後動手造大牛反,再運到那邊調試拍攝,到最後出滿意的照片,可能要花超過一年時間,但我知道那一天來臨時,我會很自豪的跟大家分享:我把事情到好了。
viewtopic.php?f=12&t=1188&start=280#p14562
- 這個也將會是我在西藏科普工作的一環,以行動去示範給當學生,我們是可以透過親自動手,實踐科學技術計劃的:
viewtopic.php?f=6&t=2470
凡事結果很重要,但過程也十分重要。某程度上,組建個人天文台和磨鏡班一樣,只是層面高一些,我當年組建天龍實驗室,後來白鷺湖天文台,今天的西藏天文台,其實就是把磨製望遠鏡擴大至組建配套器材,爭取及改造觀測環境,甚至理順不同的人士關係,最後獲得從望遠鏡影像帶來的滿足感。
稍後繼續分享進度。



viewtopic.php?f=6&t=2938&start=60#p30601
2012磨鏡班將於本月展開,下月完成。
- 每位學生磨製一片150 f5反射鏡片,課程包括光學理論、粗磨幼磨拋光、修正及製作拋物面鏡、佛科試鏡法等。
viewtopic.php?f=6&t=73
- 我認為這些經典的製作及測試方法,有助每位學員都能深入瞭解自己鏡面的形態,也建立自己鑑定市場上不同望遠鏡宣稱及實際水平的能力:
viewtopic.php?f=6&t=286#p3014
viewtopic.php?f=20&t=1566#p13548
- 完成後可自由選擇是否組裝成可工作望遠鏡,星河科研社可供應Skywatcher 150/750鏡筒(連2"調焦筒、尋星鏡、2個目鏡)及EQ3赤道儀,因為今天很難叫學員重複我當年做過的製作鏡筒及台架經歷了:
viewtopic.php?f=20&t=657
- 亦可進一步配置雙軸摩打及新出可導星手控,以便拍攝深空天體:
viewtopic.php?f=23&t=2931
viewtopic.php?f=6&t=286#p3680
- 又或者配個攝像頭拍拍月面行星:
viewtopic.php?f=6&t=73#p344
- 已往我們曾推行過人數比較多的課程,但現在會維持小班教學:
viewtopic.php?f=6&t=81
- 我希望讓每位學員有更充足的時間獲得輔導,現在初步已收足學生,其中有兩位曾參與以前的磨鏡班,這次重來,希望製作出更高精度的鏡片。或許他們都被我感染了,想完成未完成的事:
viewtopic.php?f=20&t=853
viewtopic.php?f=20&t=886
- 從任何準則去看,我都不是一位製作望遠鏡的高手,推行這類課程,後面有一定的教育理念,而非純技術的傳授:
viewtopic.php?f=6&t=242
- 雖然磨鏡班並非只集中技術傳授,磨鏡班導師及要做好榜樣,嘗試造不同的作品,作為給學生的示範:
viewtopic.php?f=20&t=74
viewtopic.php?f=20&t=886#p8447
viewtopic.php?f=20&t=853
- 我給自己的要求高一點,所以已斥資5萬購買dreamscope的蜂巢鏡材,今夏會動手磨製500 f4牛反,另花廿多萬組裝碳纖鏡筒及配件,又要飛到美國學習調望遠鏡,最後架在自己的西藏天文台進行遠程拍攝:
viewtopic.php?f=5&t=2101#p15593
- 從去年冬一手一腳自己帶領工作人員組裝西藏天文台,到現在測試了幾個月,然後動手造大牛反,再運到那邊調試拍攝,到最後出滿意的照片,可能要花超過一年時間,但我知道那一天來臨時,我會很自豪的跟大家分享:我把事情到好了。
viewtopic.php?f=12&t=1188&start=280#p14562
- 這個也將會是我在西藏科普工作的一環,以行動去示範給當學生,我們是可以透過親自動手,實踐科學技術計劃的:
viewtopic.php?f=6&t=2470
凡事結果很重要,但過程也十分重要。某程度上,組建個人天文台和磨鏡班一樣,只是層面高一些,我當年組建天龍實驗室,後來白鷺湖天文台,今天的西藏天文台,其實就是把磨製望遠鏡擴大至組建配套器材,爭取及改造觀測環境,甚至理順不同的人士關係,最後獲得從望遠鏡影像帶來的滿足感。
稍後繼續分享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