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Paramount ME及ST402導星組合

過去兩年買了很多東西,目視為主、攝影為次,深空攝影再次之。加上幾年前購入了一部SBIG ST402,才用了一次。而203APO及派拉蒙在過去一年多以目視及拍攝行星為主,又參加了大大小小多次路邊天文,甚至到過大嶼山參加閉幕營,但一直沒有拍過什麼深空。想到很多東西買回來一段長時間沒有使用,不如全部搬回家,在自家天台方便提高使用率。今晚終於把所有東西組合起來試試....
結論是,原來手上有很多東西一直沒有拿來用,暴殄天物
導星:203APO、SBIG ST402,這枝導星鏡有點誇張。導星器買回來有5年了,郤只用過一次,配合Paramount赤道儀郤是很好用。
赤道儀:Paramount ME,因為望遠鏡本身機械結構很穏定,架起來花半小時便可用T Point把極軸調至0.3角分水平的誤差。
攝星鏡:APM-LOMO 80/600 APO,市場上最高目視修正度的80口俓APO之一,用zero power 的TS2平場鏡,在35mm全片幅下也能獲得銳利星點至像場角上,可說是 best of both worlds:
viewtopic.php?f=17&t=302
2.5"羽毛調焦及電子手控,配合魚骨板可讓焦準調至數微米以內。
微動雲台:兩年前從APM帶回來的,今天才正式拿來用,暫時看10分鐘曝光及過中天時重心轉移情況下仍未有不同步變型問題,
http://www.apm-telescopes.com/massive-m ... 28033.html
SkyWatcher版本與其設計相若,但因用上部份尼龍組件,負重應會稍低一些,但平宜一倍以上:
viewtopic.php?f=9&t=478
相機:SBIG ST8300M,4/3片幅的冷凍CCD,5.4um像素配合優質攝星鏡,有效發揮本身焦距的極限解像度,以折射鏡計,5.4um接近解像度樽頸了。
電腦:一部有5年歷史的老舊的Thinkpad X60s,僅重1.4Kg,機上三個USB port分別操控Paramount ME啟動PEC追蹤、ST8300M相機拍攝、ST402導星,但仍可讓我同時上網及做影像處理,夠厲害了。
結論是,原來手上有很多東西一直沒有拿來用,暴殄天物

導星:203APO、SBIG ST402,這枝導星鏡有點誇張。導星器買回來有5年了,郤只用過一次,配合Paramount赤道儀郤是很好用。
赤道儀:Paramount ME,因為望遠鏡本身機械結構很穏定,架起來花半小時便可用T Point把極軸調至0.3角分水平的誤差。
攝星鏡:APM-LOMO 80/600 APO,市場上最高目視修正度的80口俓APO之一,用zero power 的TS2平場鏡,在35mm全片幅下也能獲得銳利星點至像場角上,可說是 best of both worlds:
viewtopic.php?f=17&t=302
2.5"羽毛調焦及電子手控,配合魚骨板可讓焦準調至數微米以內。
微動雲台:兩年前從APM帶回來的,今天才正式拿來用,暫時看10分鐘曝光及過中天時重心轉移情況下仍未有不同步變型問題,
http://www.apm-telescopes.com/massive-m ... 28033.html
SkyWatcher版本與其設計相若,但因用上部份尼龍組件,負重應會稍低一些,但平宜一倍以上:
viewtopic.php?f=9&t=478
相機:SBIG ST8300M,4/3片幅的冷凍CCD,5.4um像素配合優質攝星鏡,有效發揮本身焦距的極限解像度,以折射鏡計,5.4um接近解像度樽頸了。
電腦:一部有5年歷史的老舊的Thinkpad X60s,僅重1.4Kg,機上三個USB port分別操控Paramount ME啟動PEC追蹤、ST8300M相機拍攝、ST402導星,但仍可讓我同時上網及做影像處理,夠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