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Tommy,可先參考一下Steven的帖,你們兩位的情況有些許相近:
viewtopic.php?f=5&t=486在給你一個答案前,我個人會有以下意見供你思索:
1. 若只是觀看深空天體,把錢放在望遠鏡上,而非赤道儀。
2. 8000其實可以買到一台300口徑的杜普森牛反,問題是你是中六學生,相信不能自己開車,公共交通工具不可能讓你帶這口徑的反牛,赤道儀的200/1000也不可能。
3. 看深空來說,口徑是很重要的,但焦距亦是一個重要因素,每當我聽到朋友隨俗買了一台C8回來,問我如何看M31時,我唯一的反應是無奈。我的300 f8.5牛反,副鏡足夠大,配個Ethos 21看深空也可以,配個Nagler 31,仍有差不多一度視場,足以容下兩個滿月,但施卡這類長焦窄視場的望遠鏡,其實並非看深空的好工具,我剛為白普理營的Meade 16裝好一個Paramount赤道儀,換個2"目鏡上去,視場邊沿已減光至暗黑。
viewtopic.php?f=12&t=368我的意思是施卡、馬卡這類鏡並非為看大視場深空的利器,偏偏大部份愛好者最容易看到的就是大視場的深空。
4. 因為你的目標是看深空,所以我不建議考慮同預算下只能買到較小口徑的ED折射鏡。
5. 按此情況,一台你能帶出去而又不用赤道儀的望遠鏡,我猜應以150口徑較為理想,203為極端上限。150杜普森牛反是一個選項,但體積會較大。Sky Watcher 150 f5的普消折射鏡配經緯儀是一個可行的考慮。但這個方案是很冷門的,正如APM也有一台203 f6普消折射鏡,是主攻目視深空天體的。當然這個方案的最大問題是日後沒有升級的可能性,而且用途很偏科。
6. 看深空來說,地點的影響甚至大於口徑,我在西藏4300海拔的地點,用10x25雙筒已可看到很多M Object的形態,在香港不知要哪望遠鏡了:
viewtopic.php?f=17&t=551viewtopic.php?f=17&t=549以往經驗,我帶一台150 f5廉價牛反到伶仃島,看到的球狀星團是呈立體狀,星團大部份被分解後,還有個別星體懸浮在星團前面,但在白鷺湖天文台用300牛反看,約解像度是高了,但星點郤少得多,視覺上肯定遜色得多,所以在香港的情況是,你能夠帶到合適地點的最大口徑是什麼,而非純粹看口徑:
http://www.astro.hk/120.html我假設你的資金是父母給的,在父母支持下把錢放在天文這個活動上,是很正面的,但因為錢不是自己賺回來,那花每一分錢就是審慎行事,一定要把所用的錢"發揮"得好。所以我會建議你應拿一張紙出來,詳細規劃一下,自己是否只想用8000元買一台望遠鏡看深空? 仰或平衡一下將來可能從事的其他天文觀測,得出一個比較平衡的方案,讓這筆錢投下去後得到一台可以長遠發揮的望遠鏡?
我中四那年,因為學業成績不俗,家裡想了很久後資助我一半價錢,加上自己的數百元積蓄,用1200元買了一台易手的日本製Astro Royal 76 f12普消連LN赤道儀,我用那望遠鏡把萬里書局出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基礎裡大部份觀測項目自己動手實踐了一篇,後來入讀中大時自己賺錢有了相機後,便用那台望遠鏡拍天文,出來工作後那台望遠鏡便放在白鷺湖天文台,每有學生或童軍活動時,便用來投影太陽黑子。今天我告訴老媽,那台易手望遠鏡買回來廿多年了,赤道儀在中大時已轉手套現一點錢投在其他配置上,望遠鏡則仍在發揮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