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I II 導星系統用後感想

Equipment (Others) - 分享個人愛好者所關注的其他器材、軟件、技術分析等

LVI II 導星系統用後感想

文章

funoooo » 2010-11-15, 00:38

首先申報利益先:
我是觀星者天文儀器社 Funoooo, 但亦是天文發燒友. 我除了有自己代理的 Kson 望遠鏡之外, 亦有 高橋, Vixen, Meade, Skywatcher, Celestron, Sbig 等儀器. 而今次談論的 LVI II, 我只是消費者一名, 完全沒有利益關係.

今次是我第三次用 LVI, 我自己發覺 LVI II 表現理想出眾.
1. 在跟星方面能有效達到理想效果.
2. 在功能方面提供到 x-y axis 表現, 從而了解到導星情況.
3. Setup 簡單
而 LVI 另一個缺點是CCD靈敏度 (QE 低) 都不足, 導致要尋找導星有點困難.

但相對比較, 我自己的評價是物超所值. 只要大家包容到要找光亮導星, LVI II 應該解決到大家導星問題.

在 HKastroforum 久了兄弟姊妹都應該清楚我是一個天文攝影初哥中初哥. 一直以來只出過小量作品 (差不多沒有作品). 而 M42 只出過 3 次. 分別是16~17/1/2010 盲跟 http://www.hkastroforum.net/viewtopic.p ... hlight=m42, 9-11-2010 M42 拙作 http://www.hkastroforum.net/viewtopic.p ... sc&start=0, 及 2010/11/12 見得下人的 M42 http://www.hkastroforum.net/viewtopic.p ... sc&start=0. 在最近的兩次, 試用了 LVI II 後有很大進步. 使拉線情況減低, 而且使用簡單. 只要數個按鈕就已經 work 到. 而且 screen display 可以了解追星情況, 從而知那張相片拍攝是否成功.

而找尋導星方面是有一定難度. 當我用導星鏡找星時要用 LASER 副助去對準, 然後再作微調. 而在微調期間要小心調動, 否則粒星會"飛"到不知那裡. 現在我用 350mm 導星鏡都有這些難度, 為此不難理解有些同好用長焦 guiding scope 找導星時所面對困難. 但如果用合適焦距 guiding scope, 我相信問題不大. "咸鱼白菜,各有喜好。" 只要我理解 LVI II 特性, 並包容那小小缺點. 我就能輕鬆地去拍星.

以 LVI II 是 Sbig SG4 一半價格, 而已有這樣效果. 我已非常滿意. "不理黑貓定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LVI II 導星系統用後感想

文章社長 » 2010-11-15, 10:56

謝謝funoooo,這篇用後報告很中肯,也解答了不少人的疑團,歡迎日後多發表。

因為我使用LVI的經驗多一點,讓我也分享一些感想,

- QE 低,這是很多人談的,我也認同是事實,但我稍傾向於從多一個角度去看此事,,就是 QE vs 修正速度,配合足夠亮星,LVI的修正速度是最高可達20Hz的,這個再高已沒意義,因為已變成guide on seeing。我個人很喜歡亦一直推薦Sky Watcher的赤道儀,因為平宜又足量,可算是市面上最經濟、負載力高而又帶導星口的赤道儀。只要配合高修正頻的自動導星器,便可達到高精度追蹤。所以當很多談導星器的QE時,其實那只是運算過程中的一個指標,並不一定是最終的性能。以我個人經驗,Sky Watcher的赤道儀的自動導星頻率最能快於一秒一次,而給我一個高敏度的導星頭,又或者可以延長曝光時間至4秒、10秒的,其實沒有更大好處,因為樽頸赤道儀的精度上。當然若你是用高精度赤道儀,例如高橋、Losmandy、Vixen、Astrophysics、Paramount等,又是另一遊戲規則,在那情況,赤道儀可能每10秒、20秒修正一次都可以,那第二代LVI的最長4秒曝光便可派用場。不過,我始終認為任何情況下,高一點修正度是百利而無一害,而軸外導星郤不見得太大問題,始終進入數碼攝影年代,用單反曝光的甚少超越單張10至15鐘的,很多時甚至在5分鐘以內,不像以前用菲林的隨時曝上半小時,所以對極軸要求比略為放寬。

- 新手能操作,這點是無容置疑的,你不是第一個無師自通的新手,不過因為大家都知道你的攝影經驗如何,這張作品的說服力很大而已。反觀其他導星系統,相信成功用過LVI的朋友都同意,應是市面上最容易操作的自動導星系統之一。

- 尋找導星,這點我稍稍有異議。我們提供的那台導星鏡本身已跟LVI導星頭等焦,不用再調,所以我很多時間會用一個25mm目鏡(可能不合焦,有少許糢糊,但不影響找亮星),當一個14x的尋星鏡去用,指向拍攝目標正負十多廿度內的最亮星,用兩顆手擰縲絲擰至9成緊,然後再用手把導星鏡推動把導星置於視場中心,最把兩顆手擰縲絲擰至最緊,在那情況下,我通常能把導星置放導星晶片中央的數個像素範圍內,Willis也親眼看過我的做法,指向導星就是那一分鐘的事情,熟習一下便可以。

- 導星比例,這點我看funoooo會有很大感受,2x是一個嚴謹的指標,但不是鐵板一塊的死線,不要像一些同好的誤解,以為超越了2x的導星比例便會拉線,要知道導星這件事上有不少fuzzy logic的成份。當然若導星比例去到4x、5x,我認為已不能應付了,但2x、2.5x甚至3x,若在個別情況下試試其實也無妨,funoooo的照片約2.5x的導星比例就是一例,至少在100%下看也問題不大,而網上不少好用了貴數倍的高橋赤道儀、貴一倍的SG4導星器,也不太敢把個人照片100%放出來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LVI II 導星系統用後感想

文章funoooo » 2010-11-15, 17:12

社長 寫:- 尋找導星,這點我稍稍有異議。我們提供的那台導星鏡本身已跟LVI導星頭等焦,不用再調,所以我很多時間會用一個25mm目鏡(可能不合焦,有少許糢糊,但不影響找亮星),當一個14x的尋星鏡去用,指向拍攝目標正負十多廿度內的最亮星,用兩顆手擰縲絲擰至9成緊,然後再用手把導星鏡推動把導星置於視場中心,最把兩顆手擰縲絲擰至最緊,在那情況下,我通常能把導星置放導星晶片中央的數個像素範圍內,Willis也親眼看過我的做法,指向導星就是那一分鐘的事情,熟習一下便可以。


社長,有可能我仍未熟習,所以有此問題。我現在時常擰縲絲時那顆星就"飛"出視場外,就算在顆星都在邊緣。現在我就是面對這小小的困難。真的需要多多練習一下! :mrgreen: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LVI II 導星系統用後感想

文章社長 » 2010-11-15, 17:40

我忘了,你是用鋁製手擰縲絲或是塑料頭的那款? 鋁製質感好很多的:

viewtopic.php?f=9&t=421

但無論如何,把導星鏡指向導星是一項很基本的操作,是要熟習的,但邏輯上其實又跟LVI是否好用不算一種直接關係.... 或者我可以給一個建議,用一個25mm目鏡配那枝導星鏡找到導星後,再用手控微調至視場正中央便可以 ;)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儀器 - 其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