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s 寫:Yes! The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is unexpected good in Ha. It is even better than Takahashi LE eyepiece in viewing Ha.
you only have Tak LE5, right? I don't think that's fair comparison
willis 寫:Yes! The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is unexpected good in Ha. It is even better than Takahashi LE eyepiece in viewing Ha.
社長 寫:willis 寫:Yes! The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is unexpected good in Ha. It is even better than Takahashi LE eyepiece in viewing Ha.
you only have Tak LE5, right? I don't think that's fair comparison
社長 寫:因為我用雙筒不多,只有一副千多元的Nikon 10x50,有機會也可以試試
StevenTam 寫:就連Hinode 5x20也被宣傳為觀星的工具了(我也打算買來試試)。
StevenTam 寫:我在第一次發問關於購買器材的時候,很多人都把雙筒說成入門的指標,都提議我去購雙筒,但不知為何我感覺介紹我購買雙筒的那些人都未曾好好使用過雙筒的,而且從來沒人詳細去分享雙筒內的星空實況。
StevenTam 寫:我在第一次發問關於購買器材的時候,很多人都把雙筒說成入門的指標,都提議我去購雙筒,但不知為何我感覺介紹我購買雙筒的那些人都未曾好好使用過雙筒的,而且從來沒人詳細去分享雙筒內的星空實況。
社長 寫:因為觀測環境所限,我自己已很少用雙筒。可以告訴你,現在天文圈中的"智慧",又不少是七八十年代流傳下來而沒再經過考驗的,正如我參加2009年12月天文年閉幕觀星營,我會在飯堂裡看到一些圈中"元老"整晚在聊天,然後回到宿舍睡覺,相對於天台上整晚在操作器材的行動者,我會相信後者的實戰經驗更值得借鏡。
黑天鵝 寫:我看到某「元老」的家中有一整套Burnham's Celestial Handbook,卻只是放在書架上,從來不看,感到相當可惜。那些「元老」當然不知道某些天體的存在。後來有大師拾人牙慧,像錄音機似的,把別人的觀察紀錄在元老面前重複播一次,元老竟然以為大師真的有過人之處,竟然知道一些連他也不知道的天體(其實只是他「井底」),立刻下跪高頌「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社長 寫:我買很多書,但不看,結果David拿了不少,每次觀星時我就按他的備課而進行。
StevenTam 寫:我觀測到的是在香港天文愛好的氣氛受到論壇很大程度的影響,而且圈內資訊透明度確實十分之低,令新入門的很難去分辨出準確和適用於自己的資料,一些東西在欠缺機會親體會的情況下永遠都無法得知,回想當初我也是其中之一。
StevenTam 寫:也許是貪新鮮吧~又或者我那支4"ED確實無法滿足我的需求~ (正計劃下一套組合)
David 寫:當我看到不少人連單筒鏡的影像也不會細看、見過觀星年資比我大的同好會驚歎我能完全記得一些著名天體的位置 (那時我只是把18吋指向最著名的夏季深空天體,如M8、M20、M4和M22) 時,我都很有興趣他們是如何用雙筒的呢?
David 寫:用雙筒漫遊銀河是很快樂的,當一個又一個的深空天體在眼前出現,覺得周圍都有寶藏般,使用雙筒鏡的方便和瀟灑感覺也是單筒所沒有,和星空的直接接觸感覺也較佳,所以我曾經用一年時間主要用這雙筒在淺水灣觀星。
viewtopic.php?f=17&t=48
有些目標,更是雙筒效果比單筒佳,這本書介紹不少雙筒可見的精彩目標:
viewtopic.php?f=17&t=734
David 寫:到外地觀星,可以沒有單筒,但不能沒有我的15x50,它也是觀察日全蝕的最佳器材。
David 寫:當我看到不少人連單筒鏡的影像也不會細看、見過觀星年資比我大的同好會驚歎我能完全記得一些著名天體的位置 (那時我只是把18吋指向最著名的夏季深空天體,如M8、M20、M4和M22) 時,我都很有興趣他們是如何用雙筒的呢?
我最初沒有單筒鏡,用200元左右的10x50雙筒,到淺水灣學習找M7、M8等最著名的目標。坦白說,如果我現在用這裝備,一點兒也不會覺得興奮,因為影像方面談不上什麼欣賞價值。但是那時的我,在鏡裡見到目標已經很高興,感覺自己能駕馭星空,暢快無比。。
之後我買了Canon IS 15x50雙筒鏡,它提供的影像是有欣賞價值的,可能因為倍數比一般雙筒高,減少光害的影響,提高反差,而且有防震。雖然倍數仍遠比單筒低,但很能感受到目標和周圍星空的關系,例如你會明顯看到M8和M20就在附近。
用雙筒漫遊銀河是很快樂的,當一個又一個的深空天體在眼前出現,覺得周圍都有寶藏般,使用雙筒鏡的方便和瀟灑感覺也是單筒所沒有,和星空的直接接觸感覺也較佳,所以我曾經用一年時間主要用這雙筒在淺水灣觀星。
viewtopic.php?f=17&t=48
有些目標,更是雙筒效果比單筒佳,這本書介紹不少雙筒可見的精彩目標:
viewtopic.php?f=17&t=734
到外地觀星,可以沒有單筒,但不能沒有我的15x50,它也是觀察日全蝕的最佳器材。
黑天鵝 寫:
單筒取代唔到雙筒,雙筒又取代唔到單筒。
我會買支70mm鏡防身,10x50隨身。
加多本pocket atlas夠晒。
willis 寫:David 寫:之後我買了Canon IS 15x50雙筒鏡,它提供的影像是有欣賞價值的,可能因為倍數比一般雙筒高,減少光害的影響,提高反差,而且有防震。雖然倍數仍遠比單筒低,但很能感受到目標和周圍星空的關系,例如你會明顯看到M8和M20就在附近。
用雙筒漫遊銀河是很快樂的,當一個又一個的深空天體在眼前出現,覺得周圍都有寶藏般,使用雙筒鏡的方便和瀟灑感覺也是單筒所沒有,和星空的直接接觸感覺也較佳,所以我曾經用一年時間主要用這雙筒在淺水灣觀星。
viewtopic.php?f=17&t=48
Sometimes I feel sick of astrophotograph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ky condition is high, a few objects a night, delayed satisfaction (after post-processing), focus on a small area vs a wider field etc. In fact I am thinking about buying a quality binoculars. Canon IS Vs Nikon EDG Vs Carl Ziess. Perhaps, if the the auto-guide do the work smoothly, I can do the visual observations...
黑天鵝 寫:我係西門大官人,淫人妻女呢味野我最鐘意。
willis 寫:Sometimes I feel sick of astrophotograph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ky condition is high, a few objects a night, delayed satisfaction (after post-processing)...
David 寫:willis 寫:Sometimes I feel sick of astrophotograph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ky condition is high, a few objects a night, delayed satisfaction (after post-processing)...
Exactly why I am still retired in this area.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