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目視組合

Equipment (Others) - 分享個人愛好者所關注的其他器材、軟件、技術分析等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

StevenTam » 2010-09-13, 23:10

請教前輩們關於目視組合的問題,小弟現有LXD75,一支SR102ED和一支SR70ED,近期希望重整組合(不會作天文攝影)。
但沒車也沒地方,所以杜蘇氏牛頓鏡應該是不可能的了。那我應該往那個方向走呢~?

﹣一支頂級雙筒(Nikon EDG),並保留一支70ED
﹣AstroTrac Complete Travel System + SKY90/APM80,480
﹣CELESTRON C8(保留LXD75/三號三腳架)
﹣其他方案
﹣一動不如一靜

一直對攝影的興趣都不太,相反很喜歡肉眼看到的真實感,所以現在希望裝備都輕便一些,讓自己出動時也會積極一些。
但天文年資尚淺,對天文儀器的認識也很淺,希望各位可以給予一些意見。 :)
STARGAZER
頭像
StevenTam
 
文章: 309
註冊時間: 2010-09-13, 19:04
來自: 香港

Re: 深空天體 - 由拍攝轉為目視

文章社長 » 2010-09-14, 01:21

歡迎Steven加入Astrocafe,你是學生? :P

你在這個帖裡提出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相信David會給予你不少意見。你現有及提到的器材,除了AstroTrac外,我和David都擁有或用過,那我先分享一點個人看法吧。首先要說明一點,你現有的器材很不錯的,唯一若非攝影的話,你手上的兩台折射鏡是有點重疊的。讓我分享你的三個方案的一點看法:

1. 一支頂級雙筒(Nikon EDG),並保留一支70ED

我也有Nikon雙筒,也試過在德國用Fujinon 25x150ED雙筒,前罝兩片全球最大的UHC濾鏡目視北美星雲,但個人看,在香港的情況,雙筒發揮很受限制,我寧可要一台好的小型折射鏡,所以不建議入Nikon雙筒,除非你在財政上很充裕。

2. AstroTrac Complete Travel System + SKY90/APM80,480

我擁有過Sky 90及APM 80/480,若高解像度目視計Sky 90是有點色差的,若作深空我寧可用你的102ED,我現時用的是APM 80/600,因為像質跟Sky 90及APM 80/480比三者中最好的,本身也很輕巧,這種完美光學,推上二百位看土星是有點立體感的,配合頂級目鏡,到濕地公園觀鳥是可以把所有頂級觀鳥鏡幹掉的(最近一批北京同好做過測試了),問題是以你現時手上的器材計,可以完全取代70ED,但有些觀測是不能完全取代102ED,所以若把70及102同時放掉,進APM80及另一台鏡,就算是二手賣、再二手買,在錢財上也可能有一定損失,這點我很有保留,要三思是否值得。

AstroTrac在攝影上的意義很有商榷餘地,若我把一台數百元的EQ1改雙軸摩打及自動導星器會否更好? 甚至自製木板赤道儀加自動導星是否更好? 若作目視用,單軸驅動緯軸沒微調沒平衡錘的AstroTrac,承望遠鏡來目視是很辛苦的。若是80、90這個口徑的頂級折射鏡來說,實際觀測最高也是在200多倍水平,不如用個很順滑的經緯儀好了,甚至找個EQ1或EQ2,單軸用摩打驅動,緯軸用微動桿,用起來更舒服,要知道David用他的Obsession 18UC,推上500倍以上也只是手動追蹤罷了。

總括而言,在減少交易損失的前題下,我的個人看法是稍傾向於保留70ED折射鏡,也可再配個LS50做太陽目視,或者購入一枝LS60T或LS35T都可以,擴闊一下自己的觀測範圍。

3. CELESTRON C8(保留LXD75/三號三腳架)

對施卡的追求是不少天文愛好者的teething problem,這句說話或許會冒犯很多用施卡的同好,特別是那些用施卡出品很多美妙照片的高手(包括David)。但我三十年來走了一個循環,從牛頓反射 > 長焦普消折射 > 大牛頓反射 > 施卡 > 125口徑ED折射 > 203口徑APO折射,期間C8用了七年有多。我個人看Celestron 8 (或Meade)最美妙的年代是Ultima的年代,我現時手上還有一套Ultima的义式赤道儀,有GOTO、有PEC修正、Super Wedge的。但一換上德式赤道儀,意義已失了一半。另一半問題,是C8的焦距太長,又只能實效用到1.25"目鏡,那比一台可用2"目鏡的F5水平的短焦8吋牛反,視場小了三倍以上,是錯過了不少大面積深空天體的。若你有動手能力,弄一個輕巧的經緯儀,再配一台F6水平伸縮牛反,實際可能比C8加LXD75更輕巧。因為你說明不會攝影,那赤道儀是否需要,這點或許可以妥協一下,在同樣的重量下,我個人寧可放棄赤道儀的便利,而換取低倍率大視場的目視優勢,當然最好配個Ethos目鏡。

另一台值得一提的是Sky Watcher的190/1000馬牛(Maksutov Newtonian),這類鏡在外國比較冷門,其中一個主因是在溫差大的地方不容易發揮得好,但香港這方面問題很小。一台F5.2的馬牛,彗像差是同焦比的牛反1/4、同焦比的施牛(Schmidt Newtonian)的1/2,即接近F8牛反的水平,而且精度及造工一般會較好。而且馬牛沒有副鏡支架造成的繞射問題,享受高修正度及較高對比度之餘,又能提供拍攝及目視大視場,所以將來有地方時可以考慮。

當然,在沒有車及沒地方的前題下,可能C8仍是沒有選擇下的選擇,因為那是用最小空間的200口徑級望遠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深空天體 - 由拍攝轉為目視

文章StevenTam » 2010-09-14, 18:18

多謝社長寶貴嘅意見~

其實我很喜歡雙筒望遠鏡的那種立體感和震撼, 所以才希望入一支視場寬,高質量的雙筒(也許只是7x42), 讓我能夠在郊外感受滿天繁星的痛快感. 以社長的經驗看在香港是不可行的吧? 原本AstroTrac Complete Travel System是我頭號目標來的, 經提點後, 看來沒戲了.
如考慮保留102ED,並購入C8, 不知NEXSTAR 8SE是否更合適? 另外像Vixen的MiniPortaMounts是否可以把LXD75替換掉?

現在我還處於求學階段, 所以大型的器材對我來說只能當成一個未來前進的目標, 現有了這個目標後, 也盡量希望現在的投資不會出現重疊或錯向的情況.
作為一個Astrocafe的新成員,就讓多說一點自己的背景, 再詳求你們的指點.

其實除了天氣因素的影響外, 我也經常在有限的條件下享受星空的樂趣, 在元朗利用現有的器材觀測星空, 聽著音樂, 再透過iPhone/iPad了解星空的結構以至到背後的故事, 確實是非常有趣. 然而, 就是不夠爽快, 沒有很強烈的真實感, 而且覺得對另存的LXD75和SR102ED造成很大的浪費. 雖然我居住新界, 但元朗以及錦田的星空環境始終算不上很理想, 而遠至西貢,大嶼山和石澳, 以現在LXD75+SR102ED這個組合,以沒車的情況,外出是非常吃力的(特別是在通宵後的歸途上), 所以才希望向下發展(購買了SR70ED), 務求增加出動的頻頻. 但無奈受到物理性所限加上一分錢一分貸, 這支70ED在較理想的環境下也沒使我得到很大的滿足感, 所以現階段希望重整組合,希望找到我最需要的,而所謂性價比的局限已不再是主要的考慮了, 始終哭一次總比痛一世要好.

在配件方面, 現在擁有Tele Vue 2.5X & 5X Powermate, Baader Hyperion 8-24mm Click-Stop Zoom, SR-SWA32mm, SR-2"Diagonal, MS 7x50 Binocular
不知是不是在儀器版上發問比較合適...
STARGAZER
頭像
StevenTam
 
文章: 309
註冊時間: 2010-09-13, 19:04
來自: 香港

Re: 深空天體 - 由拍攝轉為目視

文章社長 » 2010-09-14, 23:49

Steven 客氣,我很樂意分享一些個人意見,相信David等也會,而且你可能會聽到完全不同的觀點,集思廣益,這就是論壇的功效。

其實我一直沒有瞭解一個重要因素,你的主要觀測目標為哪些? 行星月面? 太陽? 深空? 特殊天象? 有了這些資料,相信可以給你更清晰的意見。但簡單回覆一下你的個別問題:

- 雙筒望遠鏡在香港的表現,很大程度受制於天空背景光,根本不容許這麼大的出射瞳孔,當年我用7x50雙筒鏡在極緻完美的星空下可以看到M31仙女座大星系的旋臂結構時(當年我13歲),今天在香港也只能看到核心一個光班。若現時有MS 7x50,我建議你不要花錢再買雙筒,不如逐個Ethos目鏡儲回來好了,目鏡是資產,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望遠鏡上,貶值率很慢。

- 若性價比不再是主要考慮,我可以說一台頂級130APO折射鏡會讓你忘記你手上擁有及樓上提到的所有望遠鏡,在目視派面前,是很難會取C8而捨130APO的。但跟一位學生推薦這種器材,我會說是"罪行",除非你是那些不用跟家裡支取生活費,而現時又有課餘工作收入的學生。所以回歸現實,一台小折射鏡,加一台大一點的反射是我稍傾向的方案,兩鏡各司其職。

- 若LXD75+SR102ED已是吃力,我不建議你考慮C8,因為那會更吃力,而且2000mm焦距已是一般業餘愛好者能發揮的上限,另一敗筆是你只能用1.25"目鏡,會損失很多寶貴視場,也會錯過很多200mm望遠鏡看得到的大面積東西。或許一台130至150口徑的短焦反射鏡配個經緯儀是較輕便的出路。

- 你提到兩個Powermate,我個人有點保留,因為用到這些東西,我的理解是觀看高解像度的月面行星雙星等,那應該用短焦目鏡而非加入更多玻璃。況且5x Powermate也是主要作拍攝月面行星等用途了。

這些問題也許在儀器版發問會好些,我稍後分割主題及移動吧,現在不用太拘泥這些。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深空天體 - 由拍攝轉為目視

文章社長 » 2010-09-15, 00:23

Nebulas 寫:有时候选器材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是自己对自己审视和深度的时候,特别是发烧友,上一个器材往往要慎之又慎,要不然几个月甚至半年都处于财政赤字中。就如眼下在昂贵的FSQ系列里面形成了很深的跟风潮,也有用SG-4半年都不知道如何操作。因此在很多人跟风的同时,我的太多和做法还是希望带着在对器材熟悉的情况下,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去思考和改进。


我看問題源於很多人沒有宏觀去看事情。

其實若日圓的匯率降回120兌一美元,FSQ也不是那麼貴。我一直認為FSQ是一台好鏡,全球多少優秀的天文照片都是出自這台鏡的,但若把它說成是主流的、最好的、唯一的,我難以苟同。從機械上它有一些先天的弱點、光學上也並非那麼完美,從市場份額看,據聞每年全球銷量不超過100台(見下),七月那次拜訪rogerrao時他說,整個台灣也沒有超過10台FSQ106,況且台灣傳統上是這麼愛用日系的光學器材,我相信整個大中華圈加起來也可能沒有100台,可見很多人在談,很多人在推薦,但用戶沒有想像中的多。

相信很多人會同意比FSQ106再大一點的高橋TAO130、150等銷量會更少,200及250更是鳳毛麟角。那從市場銷售量去看,從運作中的不同口徑望遠鏡去看,從近年我引進的數字去看,那些APM 的80、100、105、115、130、150、203、228、254、304APO,不是一個可忽視的數字。要知道APM在98年推出TMB-LZOS系列的折射鏡至今,單是105、115、130加起來已過千台了,因為每個鏡框上都有列序號可查的,80更是數以千計,203以上的全球數量加起來也上百台,最大口徑是510APO,第二大是356APO,是全球最大的APO折射鏡,中國的第二台APM 304APO稍後付運,是我南方的一位用戶的,而高橋去年才首次生產一台300口徑APO。

http://www.cloudynights.com/ubbarchive/ ... art/2/vc/1

"the minimum batch size Tak can buy NOW is enough for 4-500 new FSQs. Based on their sales history, that is at least a 5 year supply."

總括而言,我的工作已夠忙了,真的沒興趣去挑起什麼品牌之爭,就像攝影論壇上那些Canon跟Nikon派的無日無之沒完沒了的舌戰,上面的幾句,我只想帶出一點:彩虹上有很多色彩的。


說到SG4,我作為SBIG的代理也有點為難,或許若我圓滑一點左右逢迎會更好。但身邊的朋友都會看我用什麼東西時他們才放心用(社長無寶不落?!),結果他們都選LVI。與其再深究甚麼SG4、LVI,不如你想想為何去年初我一知道有LVI這東西,就預視到今天的情景,然後把五藤光學Mark X赤道儀及高橋Sky Patrol德式赤道儀出掉? 是我有先見之明,或是很多人太盲目跟風? 坦白說,若在中國的大城市平均收入為三千多元時,我真的很難理順購買一個七千元人民幣的導星器,因為那只是一個導星配件而已,特別是至今好像沒有人能用出跟三千元的LVI的分別。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深空天體 - 由拍攝轉為目視

文章David » 2010-09-15, 01:00

Steven似乎是要輕便 (例如一個人可乘巴土) 的目視組合,要有肉眼看到的真實和震撼感,而且要適合初學者。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各方案都有優點缺點,我只分享個人意見給你參考,希望你能找到其他不同的意見,再考慮自己的需要。

如果是觀察月球和行星,我有用Microtech TG2 mount+C8。C8可放大背包,TG2手提。如果Vixen的Mini Porta Mount的負重能力足夠,我相信也可考慮用它抬C8,但我未用過。Alt-az mounts不需用平衡鎚,比LXD75輕便。Alt-az mounts的上下左右移動,也比赤道儀斜上斜落的移動更適合初學者。

但是,如果興趣是觀察深空天體,C8太長焦,因此對初學者尋找深空天體極不便,learning curve很大,要有很大耐性。如果要看深空天體,有3種方向可以考慮,各有優點缺點:

1. 買較好的雙筒鏡和星圖 (如Sky & Telescope Pocket Sky Atlas),到暗的地方學習尋找深空天體。優點是方便輕便,雙筒鏡也比單筒更容易感受到自己和星空有直接的聯繫,而且我個人覺得觀星者如果沒有GOTO便完全不懂尋星,實在有所欠缺。缺點是,除觀察大型的光星團和較光的星雲,其實雙筒下的深空天體不會很精彩。不過,如果你覺得自己找到深空天體已經很高興,就算只是一個很平凡的模糊物體也不重要,則這個缺點不會有太大關係。

7x42倍數太小,而且香港光害太多,高倍一點較好,我會起碼選10x50。有錢可考慮Canon的IS雙筒,我的Canon 15x50讓我學習找到深空天體,闊視場的目鏡、防震和高倍提供很具真實感的觀察體驗,闊視場令尋星不太難,對某些天體 (如M42、M45、M22、False Comet Cluster、M7等),這雙筒可以提供震撼感。事實上,我有一年時間只用這雙筒到沙灘觀星 (雖然那時我也有C8、高橋5吋折等大型器材)。雖然這雙筒鏡很貴,但出動次數很高。

社長不同意買雙筒,相信是針對一般的7x、10x雙筒,而且是針對影像的欣賞價值。如果是這樣解讀,則我也會同意。Canon 15x50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2. 用SR102ED加小Alt-az mount加相機腳架或比TG2小型的Alt-az mount,例如我自己有用過Sky90+K mount+相機腳架和學生觀星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p_obs080301.htm)。優點是這個口徑的集光力開始令人覺得那些深空天體有欣賞價值(但相信未很有震撼感);缺點是,對初學者來說上下左右倒轉的影像始終會令尋找深空天體帶來困難,learning curve會比(1)大一點。

3. 其實要更強的真實感, 口徑再大一點(6吋至8吋)的鏡會更好,開始有震撼感,不過携帶方面要更有決心。有關NexStar6或8系列,如果你認為携帶方面可以,都可以考慮,好處是有GOTO,集光力也較好,但缺點是不少大型的星團會欣賞不到好的效果,要學調光軸,而且我用GOTO的經驗是這些系統未必很準,set GOTO也很花時間,我個人寧願花時間認真學習天體的位置,真正認識這個星空。

對不起這問題不會有簡單的答案,否則便不會有如此多的產品,因為各產品都有優點缺點,適合不同的人。你購買之後,除了享受那產品的優點,也要樂於擁抱它的缺點。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深空天體 - 由拍攝轉為目視

文章社長 » 2010-09-15, 01:59

David 寫:社長不同意買雙筒,相信是針對一般的7x、10x雙筒,而且是針對影像的欣賞價值。如果是這樣解讀,則我也會同意。Canon 15x50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讓我澄清一下,我初中時因有一位比我高一屆的學長買了一台50 F5普消,質量很好的,我有機會借來長時開進行觀測,我第一次看土星光環、木星大紅斑、奧米加星團都是它,也在港島南區自家陽台(當時最理想情況下可見銀河核心),我能夠一晚沿著天蠍人馬天區看二十個深空天體以上,包括我的最愛,天蠍座"珠寶箱"NGC6231,我們還不時帶那台鏡到長洲墳場、大嶼山九嶺涌、羌山、萬宜水庫元五墳、石澳後山等觀星,所以我對50口徑望遠鏡,從十多倍到100倍的性能,在比較理想的天空下的表現,還是記憶尤新的,但雙筒鏡就是雙筒鏡,在功能上就是不能跟天文望遠鏡比較。

當然,若用戶很清楚自己的要求,高倍雙筒鏡配個相機腳架還是有現成的選擇:
viewtopic.php?f=9&t=71

我擁有一台USSR蘇製20x60,是蘇聯解體後我跑到廣東珠海、北京月壇街等地找回來的,除了在香港用,也試過十多年前帶到澳門路環島的山頂上觀星,當時那裡的環境不會比現時萬宜水庫東壩差,也能看到M57戒指星雲的圓面,但我仍認為局限太大了,在今天香港的環境更甚。

David 寫:對不起這問題不會有簡單的答案,否則便不會有如此多的產品,因為各產品都有優點缺點,適合不同的人。你購買之後,除了享受那產品的優點,也要樂於擁抱它的缺點。


萬二分同意!! :P

所謂和而不同就是這個意思,正如我們各自都很喜歡自己的203APO及Obsession 18" UC反射鏡,也認同自己的鏡不能完全取代對方的鏡,每次兩鏡出來一起觀星,都讓大家累積了一些新體驗。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Nebulas » 2010-09-15, 22:20

社长的idea完全让我对Takahashi和APM有个深刻的认识, 我想过几年APM肯定会在国内做出声势出来,上次看了 APM/TMB 130/F780,感觉做摄星镜还是不错的。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社長 » 2010-09-15, 22:44

Nebulas 寫:社长的idea完全让我对Takahashi和APM有个深刻的认识, 我想过几年APM肯定会在国内做出声势出来,上次看了 APM/TMB 130/F780,感觉做摄星镜还是不错的。


我想強調的是,我很尊重高橋,這所30人的小作坊做得非常出色,但也要從宏觀角度去理解市場現況。在美國Cloudynights上,一般認同APM(TMB)、高橋、TEC、Astrophysics的折射鏡為市場上四個質量最登峰造極的業餘光學望遠鏡品牌,據我理解TEC歷來生產約400多台,我現正為一位用戶訂TEC 160FL回來,生產過最大的為200口徑,現已停產,Astrophysics因為歷史較長產量多些,現時最大也是160,高橋因為歷史最長,總產量會最多,但常規折射鏡口徑也以150為限,APM則隨時可以訂到254口徑,從80口徑至最大的510起,過去12年出品超過數千台,280或以上的訂造約1年,但也有時有現貨。所以過去一兩年,我引進的數百萬元APM折射鏡,這個業積是用戶用真金白銀投票出來的。

其實APM在東亞區的專業範圍已頗有名氣,你知不知道在內地、台灣鹿林有多少台1米鏡是APM造的? 香港的最大專業望遠鏡,也是我在2001年引進的APM 600 F8卡反。另外意大利那台510 APO,是會在天文望遠鏡史上有其席位的,一來是全球最大的APO折射鏡,二來全球大過510口徑的折射鏡,實際也可能只有廿多台。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la ... telescopes

去年出了一批APM 130 F6及F9.25後,這三個月又多了幾位APM 130用戶,有香港有內地的,我稍後會開個帖介紹一下這台鏡的特別之處。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StevenTam » 2010-09-15, 22:47

再一次謝謝大家的關注。
從大家的回覆中大致上獲得已經了一個概念,若以目視為中心,看來物理性的考慮是最為重要的,而尺寸就是是目視的硬道理。
其實我沒有特定的觀測目標,相反是希望更廣泛地瞭解星空和認識更多不同層面的天空領域,所以這也是我一直iPhone/iPad伴隨觀星的原因,一來可以作為星圖使用,二來馬上可以搜查相關的資料,非常便利而且增加了不少趣味。對我而言,只要能把星體明確地辨認出來,就已經是一件賞心樂事,所以現有的兩支ED也帶給我不少樂趣,可惜102ED的長度已經無法放進背包了,只能與LXD75一起手攜,這就是我所指吃力的原因。

回顧目前擁有的器材,我想LXD75是最多餘(雖然當初選擇是取其相對輕巧和便攜),以目前情況,我想一台高質量的經緯儀對我而言更為合適。 另外也需要更多高質數的目鏡組合。想深一層,我想現階段是不是考慮多修比較理想呢? 即是在保留SR-70ED和SR-102ED看深空觀測的前題下,再購入一支C8作為欣賞行星的主力,最後入一支LS60T以得到認識太陽的工具;若這個方案可行的話,在現在的器才中,只要把LXD75換成一台經緯儀(不知如何去選擇)就可以了,之後再慢慢把天頂和目鏡換過來。不知大家認為怎樣?

至於David前輩提到的Canon IS 15x50,從文字中實在很難想像出真實的情形,加上價格昂貴又沒有親身體驗的機會,我想還是把這個想法暫時壓後。另外雖然兼職上已得到一定的收入來源,但社長所提到的頂級130APO,這個級數的器材對我而言仍然是太吃力了,而且把如此好的器材用在我這個初哥上,實在有點兒浪費。
STARGAZER
頭像
StevenTam
 
文章: 309
註冊時間: 2010-09-13, 19:04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funoooo » 2010-09-15, 22:57

Steven,

都係那一句. 用好你手上器材先, 你的器材夠玩啦! 不過我自己有口話人, 無口話自己. 毒海難返..... 好兄弟.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社長 » 2010-09-15, 23:05

Steven 文我要澄清一下,你不應考慮130APO,因為你尚是學生,這個不是你應該買的。另外幾點個人意見,這個也跟David可能有點差異,

- 若是認識太陽,另一個可以考慮的是LS35T,可能不比LS60T差,因為輕攜,對台架負荷低

- C8是一枝拍攝月面行星的利器,性價比很高,但目視郤是比折射及反射都要差得多,低對比度是其死症。就算是我的老師,也寧可用回一台254 F6牛反而放棄Mewlon 250卡反,因為Mewlon的對比度低,而David的Mewlon 250又遠比他自己的C8好。所以在行星這點上,你要仔細研究一下,會否一台中短焦的203牛反會是更好選擇? 但要有心理準備做些優化行星目視的改動。看我老師的月面照:

viewtopic.php?f=16&t=178

- 若非拍攝,用低一級純手動或僅極軸電動的赤道儀,可能比經緯台有另一優勢,就是star hopping時兩軸走向與天球上的赤經赤緯平衡。目視行星月面時,極軸有電動追蹤,讓你可更集中精視觀測。

- 我近期會安排和David出去拍木星,也會和另一位新購入APM-TMB 105/650的同好出去玩鏡(他住近北潭涌,幾個Ethos及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很快回來),Willis等亦準備了一些深空器材,若他們同意,歡迎你過來交流一下,會對各類儀器會有更深認識。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社長 » 2010-09-15, 23:15

funoooo 寫:Steven,

都係那一句. 用好你手上器材先, 你的器材夠玩啦! 不過我自己有口話人, 無口話自己. 毒海難返..... 好兄弟.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funoooo 你的情況和Steven不同,從商的人在財務上有很多調撥空間,所以我看你是在解毒而非中毒。

某程度上,若你是步入中年而財政上許可的,投入一筆過的金錢去買一件合適的器材,然後把它用好,實際上是幫你省時間省錢。

大家都做過學生,我也是勞工家庭出身,也長期經歷為省錢而花時間,但那些為省10元交通費而步行30分鐘的日子已一去不返了,現在時間對我來說重要一點,在西藏的5000海拔山上就是那數晚,去年能夠看足日全食就是那5分鐘,一年能夠拍木星的就是那幾天,還要每隔數年才有一兩年比較好,我真的不想浪費光陰在一些不當的器材上。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sharkfin » 2010-09-16, 22:11

Hey Savio, dont forget me if ur group go out, I've passed all exams, hahaha :lol: , and wont study anymore again. From now on, I can go anytime .

Hi steven,
I am newb too, i got a good binocular 12x and a good APO 80mm on camera tripod only.

if i were u, I will improve the situation by buying
1) no. 3 or above carbon camera tripod and
2)a alt-az mount with micro motion,
3) +/- good eyepieces
4) +/- a light weight trolly

then bring along with your exiting 102ED and a binocular out, it should be within 10kg and can carry and transport anywhere easily.
Try other's equipment if you can and upgrade your equipment later. NO hurry!

Clear sky

Vincent
sharkfin
 
文章: 43
註冊時間: 2010-05-05, 21:36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StevenTam » 2010-09-17, 09:44

我想我需要先花點時間做點資料搜集^^"
STARGAZER
頭像
StevenTam
 
文章: 309
註冊時間: 2010-09-13, 19:04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社長 » 2010-09-17, 10:46

sharkfin 寫:Hey Savio, dont forget me if ur group go out, I've passed all exams, hahaha :lol: , and wont study anymore again. From now on, I can go anytime .

Hi steven,
I am newb too, i got a good binocular 12x and a good APO 80mm on camera tripod only.

if i were u, I will improve the situation by buying
1) no. 3 or above carbon camera tripod and
2)a alt-az mount with micro motion,
3) +/- good eyepieces
4) +/- a light weight trolly

then bring along with your exiting 102ED and a binocular out, it should be within 10kg and can carry and transport anywhere easily.
Try other's equipment if you can and upgrade your equipment later. NO hurry!

Clear sky

Vincent


Hello Vincent, 我在十多年前畢業時已覺悟了,所以從來沒進修,實際上在80年代會考後拿了暫取生資格入讀中大,便決定不再認真唸書,其餘都是歷史了..... :lol:

我會於10月初啟程到西藏組裝天文台,下旬回來。這段時間之前我會不時和Willis及David等出外,有機會告知你。其實昨我們也在碼頭試新器材拍木星,但因為要忙於測試所以沒通知其他人而已。

sharkfin 寫:1) no. 3 or above carbon camera tripod and
2)a alt-az mount with micro motion,


我試試準備一台很輕巧的EQ1赤道儀連三腳及摩打,然後找一晚時間和你做star hopping看看有什麼感覺,特別是在穏定度、震動衰減、微動便利程度、望遠鏡的重心及平衡幾方面。

sharkfin 寫:3) +/- good eyepieces


絶對同意,若買一輛二手車,最廉價的性能提升可能是換了四條輪胎。而在重量及預算的限制上,目鏡是優先考慮項目。因為物鏡及目鏡都是成像系統的一部份,目鏡是應有足夠重視的。

sharkfin 寫:4) +/- a light weight trolly


旅行上飛機用的手拉箱也可以。

sharkfin 寫:Try other's equipment if you can and upgrade your equipment later. NO hurry!


Agree! 我的203APO也是參觀了美國Yerkes天文台及APM Markus Ludes的天文台後才決定買的 :lol:

關於器材方面,Steven真的要花時間多搜集資料,正如我昨日跟David討論過你的情況,我倆對C8的觀點差異頗大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sharkfin » 2010-09-18, 00:10

I upgraded the carbon tripod and solved the 'push to' problem, for star hopping, I was satisfied.

I am considering EQ5 and LVI at this moment.

Does put a 80/480 on EQ1 + 摩打 + LVI = on EQ5 + LVI ?
sharkfin
 
文章: 43
註冊時間: 2010-05-05, 21:36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社長 » 2010-09-18, 00:33

sharkfin 寫:I upgraded the carbon tripod and solved the 'push to' problem, for star hopping, I was satisfied.

I am considering EQ5 and LVI at this moment.

Does put a 80/480 on EQ1 + 摩打 + LVI = on EQ5 + LVI ?


自動導星只能解決赤道儀精度問題,但不能改變強度問題,而且EQ1本身沒有導星接口,LVI+EQ1暫時只屬一個實驗項目,拍鏡頭大概沒問題,但480mm及那個重量就太荷刻了。

用EQ5 Pro + LVI吧,日後若拍鏡頭也可把緯軸拆下,化身為一個Vixen Photoguider,但可配合LVI作單軸導星,就算不用LVI也可啟動PEC週期誤差修正,大幅提升精度。

我手上有MPCC,也有TS2及Televue 0.8x flattener,可以試試效果。Baader MPCC本是牛頓鏡用的彗差修正鏡,但澳洲那面有同好把這個用在80/480上效果很好的,我們可以試試。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社長 » 2010-10-23, 00:34

StevenTam 寫:就未來購入的LS80T和現有的SR102ED,希望再可以找一個輕便的Mounts,現在首位考慮為Microtech TG2,但我想問相同價位之中有沒有一些電動Mount的選擇可以承受相應的重量?

(真的必需要動手改裝嗎)

另外關於目鏡的問題還有一些疑惑,我現在的目鏡組合之中只有一個2" SWA32mm和Baader 8-24mm Zoom和兩個TeleVue的Powermate(2.5X,5X),這樣還有需要再添置一些目鏡嗎?(如3-6mm或26mm)

謝謝~


你圖中那個EQ1不能承載SR102ED了,要用EQ2才成。

Microtech TG2 應是很好的選擇,對太陽觀測尤為適合,因為要求倍率不高。

但對深空或高倍行星月球來說,個人較喜歡用赤道儀。赤道儀的好處是,其兩軸走向跟赤經赤緯相同,例如我想找M41,用個2度視場的倍率,對準天狼星後僅推動緯軸向南兩倍視場(4度)便可把M41置於視場中,star hopping起來比經緯儀方便些,有沒有摩打追蹤完全沒關係,當然最好是有friction clutch那種。另外高倍行星月面雙星來說,就算僅單軸摩打追蹤的赤道儀,仍會比要不斷用手微調的經緯儀更舒適。

所以結論是Microtech TG2 或 EQ2,後者不用改裝的。

你的目鏡在廣角方面有些重疊,那個Zoom看太陽足夠了,唯一是有機會跟其他目鏡比較一下,我忘了Andy Lunt告訴我哪個品牌或型號的目鏡會吃Ha光的,只是沒問題便可以了。

SWA32mm和Baader 8-24mm Zoom配SR102ED在廣角端夠了,甚至這個倍率在香港是否發揮得好更是問題,天空背景太光了。

高倍端我倒有些意見,因為SR102ED都是常規的ED鏡,在每吋50x下會開始跟頂級APO看出分別來,影像會有些柔化,所以一個Nagler Zoom 3-6會是好選擇,我若不是手上有兩套全焦段的Supermonocentric,我仍會保留那個3-6,當年用在那台十多萬元的五藤光學125ED看雙星,又把天王星從低倍至高的把圓面變出來,很好玩的,對比度也很高。當然另一個選擇是買定焦高倍目鏡,例如Pentax XO系列,但選擇比較多,要看你想看什麼。

那些Powermate,5x是攝影用的,目視用不著了。2.5x本來可以,但你又沒有好的目鏡配上去(至少找個Televue Plossl吧),那個zoom配2.5x的像質不會好到哪裡去,這麼多玻璃加起來,對比度及銳利度可以想像不會好到哪裡去。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請教目視組合

文章StevenTam » 2010-10-23, 18:27

看過EQ2的官方SPEC,全套EQ2的重量也不是比我現的LXD75輕很多,因為折讓率不高,現在應該不打算出售LXD75,所以或者配搭一套TG2會更合適,真的有需要時才想辦法出動那台赤道儀。

目鏡的投資成本比我想像中的高得多,不用幾個目鏡就已經是我主鏡的價格了,這東西真的需要一個一個才能儲回來呢~ 其實我還想請教一下天頂鏡diagonal和目鏡投資的比例或先後次序,看過一些好像diagonal構成的影響也不細。 還有不知社長覺得Baader的Hyperion目鏡系列屬於那個級別的水平,真的需要從Pentax或Ethos這樣高級的產品作為起步嗎?
關於那兩個Powermate,也許之後有機會再購買一個DMK(比想像中輕巧方便)來拍攝太陽或月面,所以應該會先保留下來。
STARGAZER
頭像
StevenTam
 
文章: 309
註冊時間: 2010-09-13, 19:04
來自: 香港

下一頁

回到 儀器 - 其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