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twood Cloud sensor - 雲量及氣象儀

10年前與當時的太空館館長葉賜權先生洽談遙控天文台計劃,當時得香港天文台支持,可以在其萬宜水庫元五墳氣象站組建天文台,其中互聯網及天氣監察是一個首要解決的問題。
按拜訪當時的高級科學主任李新偉先生所得,一般天文台所能準確量得的雨量在0.5毫米開始,但0.2, 0.3毫米雨量已足以讓混型土路面全濕掉,而天文望遠鏡保護性要求更高,如何測定微觀地區的雲量,以讓遙控天文台採取適當行動,尚沒有現成的方案。
10年人事幾番新,今天我的私人西藏天文台已進入最後組裝階段,圓頂已運抵香港並轉港至內地,Paramount ME赤道儀、SBIG相機等也會於本週末在廣州裝箱發往拉薩,若一切順利,可以於11月上旬開光,傳回首張天文照片。之後便可以開展600 f3.5牛頓鏡計劃,若鏡片磨製順利,我明天到三藩市出席國際天文館會議時便可親身把13公斤重的蜂巢主鏡帶到美國鍍鋁。
要在香港安全操作遠在千里之外,在海拔4000多以上的天文台,必須有合理的防護措施,日前開始測驗的全天魚眼鏡便是其一:
viewtopic.php?f=5&t=1389
但魚眼監察系統並不能讓我在天文台觀測拍攝時,能夠在香港安睡,所以便要加上一套能因應天氣變化而自動關上圓頂的氣象儀,最重要是能測定雲量及風速,過了臨界點便能透過天文台MaxDome系統關上圓頂的方案,這個便是近日購入的Boltwood Cloud Sensor。見下圖,經過昨日臨時在自家天台架設測試,一切功能正常,也能實時反映當時天氣狀況,包括下雨、雲量、風速、濕度等..... 日後可留意西藏天文台一帖,有關器材的應用情況。
viewtopic.php?f=12&t=1188
星河科研社為Diffraction Limited代理,提供MaxDome, MaximDL, Boltwood Cloud Sensor等產品:
http://www.cyanogen.com/
按拜訪當時的高級科學主任李新偉先生所得,一般天文台所能準確量得的雨量在0.5毫米開始,但0.2, 0.3毫米雨量已足以讓混型土路面全濕掉,而天文望遠鏡保護性要求更高,如何測定微觀地區的雲量,以讓遙控天文台採取適當行動,尚沒有現成的方案。
10年人事幾番新,今天我的私人西藏天文台已進入最後組裝階段,圓頂已運抵香港並轉港至內地,Paramount ME赤道儀、SBIG相機等也會於本週末在廣州裝箱發往拉薩,若一切順利,可以於11月上旬開光,傳回首張天文照片。之後便可以開展600 f3.5牛頓鏡計劃,若鏡片磨製順利,我明天到三藩市出席國際天文館會議時便可親身把13公斤重的蜂巢主鏡帶到美國鍍鋁。
要在香港安全操作遠在千里之外,在海拔4000多以上的天文台,必須有合理的防護措施,日前開始測驗的全天魚眼鏡便是其一:
viewtopic.php?f=5&t=1389
但魚眼監察系統並不能讓我在天文台觀測拍攝時,能夠在香港安睡,所以便要加上一套能因應天氣變化而自動關上圓頂的氣象儀,最重要是能測定雲量及風速,過了臨界點便能透過天文台MaxDome系統關上圓頂的方案,這個便是近日購入的Boltwood Cloud Sensor。見下圖,經過昨日臨時在自家天台架設測試,一切功能正常,也能實時反映當時天氣狀況,包括下雨、雲量、風速、濕度等..... 日後可留意西藏天文台一帖,有關器材的應用情況。
viewtopic.php?f=12&t=1188
星河科研社為Diffraction Limited代理,提供MaxDome, MaximDL, Boltwood Cloud Sensor等產品:
http://www.cyanog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