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天氣維持了好些日子,最近好幾位 Astrocafer 都秣馬厲兵準備出擊,除了我會到台灣和Henry會合攝星七天外 viewtopic.php?f=6&t=111 Willis也會四月到台灣家庭遊時攝星,我今早則收到通知,會於4月13至23日到西藏西隀5000米海拔地區考察遙控天文台選址,6月份再次前往建台。
為應付輕攜拍攝星野需要,實要在現有器材上加入一套低端追蹤設備,按我個人經驗,深空或星野拍攝時,500mm以上一般以望遠鏡拍攝,以目前數碼攝影的高解像度照片來說,不用自動追蹤很難成事,但在100至300mm水平一般以遠攝鏡頭拍攝,純用單軸赤道儀,或盲跟方式,受到的限制也很大。所以仍以自動追蹤為上策 viewtopic.php?f=5&t=106&p=651#p651
不過由於西藏路途遙遠,從拉薩到建台地點到要向西走千多公里,而且海拔極高體力消耗極大,所以若作50mm或以下廣角星野銀河及星座拍攝,一套輕便而盲跟裝置,但能有外置極軸鏡及微調極軸的,也頗合適。
我很希望透過這個帖組織數位 Astrocafer 一起實驗,看看能否改動一套常規數百元的Sky Watcher EQ1赤道儀,配合特選摩打、外置極軸鏡等,及熟習相應的技巧去拍些好照片。因為論名貴高端或經典器材,我個人有一定體驗了,但這次是想返璞歸真歸真地看看,對於不少入門者來說,能否開發一個平宜合理方案讓他們可以用低技術門檻去一嚐攝星滋味? 這個活動歡迎有興趣者加入,只待晴天,我們可以到萬宜水庫、船灣淡水湖或石澳試驗,也可交流一下調極軸、追蹤、曝光、精確調焦等基本法門。
註:80年代初剛上中學時,我這個勞工家庭的小孩是買不成望遠鏡的,二手赤道儀想也不敢想 (但也十分感謝父母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自由夢想探索的空間),但這不妨礙我對拍星的興趣,當時小學長用兩片木板、一個門鉸、一條縲絲就做了一個追星儀出來,當然比天文公園那個弱很多 viewtopic.php?f=5&t=103 但到鴨寮街10元買一片雙筒鏡拆出來的鏡頭,數元買個老目鏡,找截水喉膠管及自製十字線加紅光LED便製成為夜照明導星鏡,最後在不少寒風刺骨的晚上,人肉導星地曝光30分鐘拍了不少照片 – 現在很難想像,現今父母能否讓一個12歲的孩子跑到郊外餐風宿露地拍星,而那些地點包括:長洲墳場、萬宜水庫元五墳、大嶼山狗岭涌、石澳大頭洲、西貢海下等地點。
以下是未裝摩打及外置極軸鏡的EQ1,但用了一片加固墊接駁在相機三腳架上。稍後發報其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