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1 頁)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0-12-27, 14:25
由 社長
感謝小熊信任,借我一枝Nikon手動 16/2.8到台灣攝星之用,亦趁昨晚天氣良好時做了些星野測試。這枝鏡對我來說其實於98年的獅子座流星雨時,在北京已有試用機會,見下圖,但在數碼年代,要重新檢視其成像水平。
測試資料:
地點:上水近市區
天氣狀況:透明度差
相機:Canon 5D Mark II
測試目標:
檢定調焦精確度
檢定最大三級光圈的成像
像場照明平均度
以下為f2.8、f4.0、f5.6三級光圈下,以ISO6400分別曝光2、4、8秒的全圖縮小出圖。不計右面地平上(東南方)的光害及下弦月影響,可見f2.8的漸暈問題並不明顯,收至f4光圈下已近乎不察覺。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0-12-27, 14:31
由 社長
檢視f2.8、f4、f5.6三級光圈的中央600x400像素截切100%出圖,可見f2.8下星點已十分細緻,f4光圈或以上並無明顯改善,對改善像質實際效益不大。
以16mm焦距拍星野計,f2.8的軸上攝星解像度已十分理想。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0-12-27, 14:33
由 社長
f2.8光圈,四角的600x400截切,100%出圖,四個角上呈現不對稱像差,但除接近其中一角的極亮的天狼外,其實問題並不大。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0-12-27, 14:36
由 社長
f4.0光圈,四角的600x400截切,100%出圖,像差明顯改善,雖然仍未能解決不對稱問題,但以16mm焦距配合全片幅拍攝,已頗理想: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0-12-27, 14:40
由 社長
f5.6光圈,四角的600x400截切,100%出圖,色差像差進一步稍有改善,但增益不大,即在延長曝光一倍時間下,相對於f2.8或f4.0光圈並無好處,故這級光圈並不適用用攝星。
其他:調焦環質感尚好,以f2.8光圈拍攝,精確焦點容易達至,比常見的Canon EF鏡優勝得多。
結論:
這枝廣角鏡的星野表現理想,光圈全開下仍照明度平均,拍攝星野時可考慮以f2.8或收細半級光圈行事,f4光圈為下限。拍攝星流蹤或流星雨時可乾脆光圈全開。
Re: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0-12-28, 13:58
由 Nebulas
数码时代的手动手比胶片时代显得更“细腻”些。这只鱼眼虽上虎跳峡有拍星的经历但仍有保留。
Re: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0-12-29, 20:04
由 社長
我個人來說不太傾向於用這種魚眼追求高解像度,拍地景及星流跡則是十分理想,所以仍會關注Canon的新魚眼 8-15 Zoom,因為可拍全景180度及對角魚眼,一魚兩吃
但目前仍在考慮是否保留180 macro,或許換台BORG的短焦Astrograph,另配一枝24至35之間的廣角星座鏡,例如你的Distagon

Re: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0-12-30, 15:36
由 Nebulas
鱼眼是一定该上的,180`很好,拍日食和银河很壮观!我一直诧异这种焦距还做成电子的!
Re: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0-12-30, 18:11
由 社長
所以目前還是在24至35,甚至50之間犹疑....
Re: Nikon 手動 16/2.8 鏡頭攝星測試報告

發表於 :
2011-01-05, 01:43
由 Nebulas
社長 寫:所以目前還是在24至35,甚至50之間犹疑....
EF 时代的镜头我倒是信不足,180 微距头不知道在星空下表现有何好处?
Distagon 的经典之处在于广角上,25恰好是5个Distagon居中的那只。
18,21,25 三者做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