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害濾鏡 LPS-P2 及 V4 的應用

從90年代初,在大學時已開始用Kenko R64及Lumicon Deep Sky filter這些濾鏡來改善拍攝及目視效果,某程度上到今日的環境,目視好、觀測好,已離不開這些滤鏡。
到今天不時有同好查詢光害濾鏡的應用,昨天才跟一位同好談了好一會,不如把一些簡單資料貼出來,給大家一個初步概念。
品牌:市面上有好些不同的品牌,例如Baader、Astronomik、Lumicon、IDAS等,除了Lumicon已賣掉外,其他三款本人都有或用過也幫好些同好訂過(SBIG ST8300M則用Astrodon的5nm Ha濾鏡),現時較集中用IDAS的LPS-P2及LPS-V4,這兩片濾鏡也算是照顧了大多數常規用戶的需求。
概括來說,LPS-P2就是常規及通用的光害濾鏡,從它的通過頻譜看到,就是把光害中最明顯的如鈉燈及水銀燈等光譜濾掉,讓深空天體看來對比較高。早前用David的Obsession 18UC及自己的203APO比較,就算在光害及透明度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改善目視效果還是很明顯的,那在西貢海邊觀看一些星系,加與不加,就是看到或看不到漩臂結構的分別。
拍攝上我特別鍾情LPS-PS,因為其好處是光量足充,而且色彩平衡,這樣對有光害環境下拍攝連續光譜的天體如星系、星團等有莫大幫助,因不同地區的光害類別有異,但至少我在香港的拍攝環境下,是能壓低光害而延長曝光時間達4倍之多的。而在一些極緻的環境下,例如西藏4000多海拔的地點,又或者台灣三千多海拔的合歡山上,我還是較喜歡加上這片濾鏡以增加拍攝的對比度,因為天空除了人造光害外,還有一些airglow的光害,所以Cloudynights.com上不少人都傾向長期配置LPS-P2拍攝: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glow
所以現時我無論是拍星系、星團、甚至一些光亮的星雲,都會用上LPS-P2濾鏡,而目視上也會首先用這個來測試。故可說是一片人人必備的通用光害濾鏡。
仙女座大星系:
viewtopic.php?f=17&t=371
雙星團:
viewtopic.php?f=17&t=376
奧米加球狀星團:
viewtopic.php?f=17&t=124
到今天不時有同好查詢光害濾鏡的應用,昨天才跟一位同好談了好一會,不如把一些簡單資料貼出來,給大家一個初步概念。
品牌:市面上有好些不同的品牌,例如Baader、Astronomik、Lumicon、IDAS等,除了Lumicon已賣掉外,其他三款本人都有或用過也幫好些同好訂過(SBIG ST8300M則用Astrodon的5nm Ha濾鏡),現時較集中用IDAS的LPS-P2及LPS-V4,這兩片濾鏡也算是照顧了大多數常規用戶的需求。
概括來說,LPS-P2就是常規及通用的光害濾鏡,從它的通過頻譜看到,就是把光害中最明顯的如鈉燈及水銀燈等光譜濾掉,讓深空天體看來對比較高。早前用David的Obsession 18UC及自己的203APO比較,就算在光害及透明度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改善目視效果還是很明顯的,那在西貢海邊觀看一些星系,加與不加,就是看到或看不到漩臂結構的分別。
拍攝上我特別鍾情LPS-PS,因為其好處是光量足充,而且色彩平衡,這樣對有光害環境下拍攝連續光譜的天體如星系、星團等有莫大幫助,因不同地區的光害類別有異,但至少我在香港的拍攝環境下,是能壓低光害而延長曝光時間達4倍之多的。而在一些極緻的環境下,例如西藏4000多海拔的地點,又或者台灣三千多海拔的合歡山上,我還是較喜歡加上這片濾鏡以增加拍攝的對比度,因為天空除了人造光害外,還有一些airglow的光害,所以Cloudynights.com上不少人都傾向長期配置LPS-P2拍攝: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glow
所以現時我無論是拍星系、星團、甚至一些光亮的星雲,都會用上LPS-P2濾鏡,而目視上也會首先用這個來測試。故可說是一片人人必備的通用光害濾鏡。
仙女座大星系:
viewtopic.php?f=17&t=371
雙星團:
viewtopic.php?f=17&t=376
奧米加球狀星團:
viewtopic.php?f=17&t=124